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6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14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4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9 毫秒
81.
“全天候”花菇生产技术克服了以往花菇生产中受雨、雪、雾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巧妙地变恶劣天气为有利因素 ,具有全天候特点 ,且花菇率达 10 0 % ,爆花、天白花菇等优质菇比例大幅度提高。1 出菇适期的选择菌袋培育 80天左右 ,转色为带有金属光泽的棕褐色或茶褐色 ,菌皮厚薄适当 ,具有较强韧性 ,是菌袋成熟的标志。当气温开始稳定在 5~ 18℃时为出菇适期。南阳地区以 11月 2 5日至 12月 5日开始出菇为宜 ,持续生产到翌年 3月。2 出菇管理技术2 .1 补水催蕾  1催蕾前要在培养室内把袋温提高到 2 7~2 8℃ ,保持 4天 ,增强菌丝分解能力 ,…  相似文献   
82.
花菇是香菇的高档次优质产品。泌阳县经过多年实践 ,通过大袋小棚立体的方式 ,提早栽培期、增加培养基、调高pH值、拉大碳氮比、袋内转色、带袋出菇、人为创造小气候 ,使优质花菇产出率达 80 %左右 ,优质产品率达 90 % ,生物学转化率达到 95 %以上。形成了独创的“泌阳模式”。  相似文献   
83.
鄢定明  赵照林 《食用菌》2019,(2):1-2,20
综合近年来中国香菇产业发展变化趋势以及产品市场的变化,对香菇产业发展的地域迁徙做出一个判断,而这个判断的依据就是基于周年生产优质香菇的可能性及对优质香菇生产环境选择的重新认识;与过去认识最大的不同在于:生产优质香菇的前提是较为干燥的空气环境和培养料含水量的缓慢下降,日均温度在20℃以下时,温度对香菇质量影响并不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4.
<正>春天,将菌棒以朝北向东方式,排架在干燥、通风向阳的地方。菌棒的下端不可着地吸水,雨天应加膜防护。当菇体长到八成熟时(此时勿喷水),白天让太阳充分照晒,  相似文献   
85.
十一月份以来,庆元香菇上市量日俱增多,日干菇上市量20 t至30 t。目前,花菇和冬菇已开始批量上市。据该市场工商管理人员和经营户反映:今年由于花菇出口量大幅减少,经营户手头还有陈花菇库存。上市花菇购销价同比下降,每kg同比下跌5~10元;241脱水菇和冬菇购销价基本稳定;中、低  相似文献   
86.
87.
《山东饲料》2006,(10):22-22
花菇是香菇中的珍品,它是香菇受到不良环境条件的刺激而产生的,自然发生率为4%~5%。若人为地利用大棚培育花菇,可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8.
<正> 利用木屑袋栽花菇,必须在花菇形成期,选择晴天进行人工催蕾,才能得到产量高、品质优的优等花菇。因生产时间差异,催蕾方法也不同,适宜的催蕾和育营方法是夺取花菇高产、优质高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89.
90.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别很大 ,根据各地方的气候特征 ,材料、生产习惯等特点 ,形成了南北方不同的花菇培育模式。本文就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品种、菌种制作、栽培管理等方面 ,对南北方花菇栽培模式作一比较。1 花菇形成的环境条件①低温 低温是花菇形成的重要因素。气温低 ,香菇生长缓慢 ,菇肉厚 ,蕾期进行“蹲蕾”管理 ,蹲蕾是优质花菇形成的基础。②低湿 湿度及干、湿差是决定着花菇能否形成的主要因子。形成花菇空气相对湿度要根据天气变化灵活掌握 ,培养基内含有足够的水份和养份供应菌丝体吸收 ,满足花菇形成及正常发育。③温差 花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