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6篇
  14篇
综合类   603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54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草菇(Volvariella.volvacea)属高温喜湿性食用菌,口味鲜美,营养较丰富。常食草菇,可增强人体对疾病的免疫力,在国内有几个大城市的市场已供不应求。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蔬菜园艺设施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步向利用蔬菜大棚栽培食用菌延伸,使食用菌产业快速进入大城市的菜篮子工程。现将我中心蔬菜大棚栽培香菇后利用空闲季节栽培草菇的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2.
酵母浸膏蛋白胨与pH对草菇培养与生物学效率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酵母浸膏、蛋白胨和pH对草菇菌丝生长与生物学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中加入酵母浸膏和蛋白胨能促进菌丝生长,最适添加质量浓度分别为0.30%酵母浸膏和0.50%蛋白胨。在栽培过程中,对菌丝体表面最佳喷施溶液组合为0.50%蛋白胨、0.30%酵母浸膏,调节溶液pH9.0,对比空白对照能提高生物学效率13.56%。  相似文献   
73.
周修  赵张  维瑞 《农村新技术》2004,(11):11-12
本技术采用稻、麦草为主料进行反季节栽培草菇试验,获得成功。示范推广结果表明,在冬季袋栽草菇,生物效率仍可稳定在40%以上,经济效益提高2~3倍,填补了冬季市场无鲜菇的空白,为草菇周年栽培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4.
草菇保鲜生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富民  宫秀荣 《食用菌》1990,12(6):37-38
  相似文献   
75.
草菇床栽料面保湿对菌丝生长和生物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双版纳6~7月,对草菇菇房空间及菇床料面的喷雾温水保湿试验结果:喷30~45℃温水可保持料面湿润,促进培菌期草菇菌丝生长,促进出菇,不影响幼菇蕾生长,喷温水后菇产量为对照(菇床料面不喷温水)的280%~332%。  相似文献   
76.
通过探索LED光源在草菇栽培上的精准化应用,为工厂化草菇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草菇V23为材料,设置LED光质6个处理:对照白光(CK)、红/蓝=1∶1、红/蓝=1∶2、红/蓝=2∶1、单红光、单蓝光,研究不同光质对草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红光与蓝光的比为1∶1 菌丝长势表现为较强,对其他指标影响不明显。不同LED光源的光质对菌丝生长速度影响很大,从结果可以看出,红蓝光比例为1∶2对菌丝的生长有显著(P<0.05)的作用,并且持续保持领先有促进作用,其次是红蓝光比例为1∶1,并且LED光源的光质对菌丝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前期,到菌丝后期作用不大。对草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最大的是红/蓝光的比例分别为1∶2和1∶1,其分别比CK提高了28.29%和19.97%,呈极显著(P<0.01)差异;同时菌丝分支距离相对较小,分别比CK的菌丝分支距离减少了16.03%和15.13%,整体表现菌丝浓密,且长势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解析草菇多酚氧化酶基因家族序列信息,明确其特征和表达模式。【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找出含有酪氨酸酶结构域的基因,并根据搜索得到的序列设计引物,以不同发育时期的草菇 v26 菌株,以及草菇蛋形期外菌膜、菌盖、菌柄等不同组织为材料提取 RNA,经反转录为 cDNA,扩增获得草菇多酚氧化酶基因序列。采用在线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草菇多酚氧化酶的理化性质。采用 RT-PCR 的方法,检测草菇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部位多酚氧化酶的表达模式。【结果】获得 4 个草菇多酚氧化酶基因家族的 CDS 序列,依次命名为 VvPPO1、VvPPO2、VvPPO3、VvPPO4,其中 VvPPO1 CDS 全长 1 596 bp、编码 531 个氨基酸,VvPPO2 CDS 全长 2 685 bp、编码 894 个氨基酸,VvPPO3 CDS 全长 1 593 bp、编码 530 个氨基酸,VvPPO4 CDS 全长2 067 bp、编码 688 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4 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均含有 2 个铜离子结合区,为亲水性蛋白;RT-PCR 结果显示,4 个基因在草菇发育的菌丝期、原基期、蛋形期、成熟期均有表达,VvPPO1、VvPPO3 和VvPPO4 的表达量在子实体时期高于菌丝期,在蛋形期 VvPPO1 和 VvPPO4 在外菌膜的表达量比在菌柄和菌盖中的表达量高。【结论】在草菇中搜索得到 4 个多酚氧化酶基因,均含有 2 个铜离子结合区,4 个基因在各个发育时期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78.
猕猴桃园套种草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猕猴桃园内环境条件和草菇的生物学特性出发,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进行对比实验证明了猕猴桃园内套种草菇,能达到双盈的生态栽培目的和稳产、丰产、优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79.
木薯渣熟料袋栽草菇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木薯渣为主要原料部分代替棉子壳熟料栽培草菇,设置5个栽培料配方,观察和记录草菇菌丝生长情况和产量。结果表明,木薯渣配方①和②是理想的草菇熟料栽培配方,草菇菌株V9,V365和Vh在此配方上的菌丝长速、长势和产量虽稍差于全棉子壳配方(CK),但是其生物学转化率达22.4%~28.6%,其中草菇菌株V9和Vh在配方①和②上的投入产出比还优于CK配方。  相似文献   
80.
孙育红  章超 《食用菌》2014,(1):58-59
<正>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是著名的食用菌,起源于我国南方,人工栽培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草菇栽培原料由稻草、棉籽壳、甘蔗渣、药渣和废棉等。人工栽培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几乎停留在草堆式栽培状态,产量很低,生物转化率仅在7%左右,70年代后改进了栽培方式,如采取袋栽和床栽的方式相应提高了一些产量,但产量还是较低且很难稳产,故当前草菇主要栽培原料为废棉,大生产很少用稻草栽培草菇。如何使稻草栽培草菇产量达到稳产?笔者从2010年起,进行稻草栽培高产技术的试验,并获得了成功。现将稻草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