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0篇
农学   83篇
  6篇
综合类   18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蜡梅品种分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首先对蜡梅品种分类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剖析,然后指出了当前在蜡梅品种分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其分类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2.
《林业实用技术》2021,(6):85-86
从圃地准备、砧木选择、接穗选择与处理、嫁接方法、接后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蜡封嫁接技术,以期为蜡梅嫁接繁育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李久贡 《花卉》2008,(12):38-38
“青神拆开第一花,素心磬口非梅家。檀香远溢胜一筹,金屋白瓶伴清雅。”寒冬飞雪,蜡梅盛开,幽姿沽雅,馨香浓郁。  相似文献   
74.
蜡梅花是重要的天然花香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结合感官审评,分析了采摘后蜡梅花摊放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离体蜡梅花在摊放过程中开放状态变化不明显,花枝经清水培养,花苞到全开状态历经32 h左右。全开状态蜡梅花的挥发性物质种类随摊放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摊放12 h最多,此时出现了酮类、醛类和酚类;大部分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在摊放20 h后降低。主要挥发性物质乙酸苄酯在摊放12 h达峰值,较0 h增加35.04%;4–乙基苄醇和α–罗勒烯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α–罗勒烯在摊放4 h后急剧增加,20 h达最大值;芳樟醇、别罗勒烯和2,6–二甲基–2,4,6–辛三烯在摊放24 h内呈降低趋势,分别较0 h下降了18.32%、78.92%和41.19%。结合感官审评与GC–MS分析结果可知,全开状态的蜡梅花采摘后离体摊放20 h内能较好地保持花香的鲜灵度和浓郁度,且在12 ~ 20 h之间挥发性物质种类丰富,具花果香的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较高。研究结果可为蜡梅花作为天然花香原料的更有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5.
蜡梅品种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蜡梅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范围广泛,品种很多。从花径大小来看,有小于1厘米的小花类,也有大于4厘米的大花类;从中被片颜色看,有冰色、白黄色、浅黄色、鲜黄色、金黄色和绿黄色的过渡;从中被片形状看,有细长条形、披针形、长椭圆形、阔椭圆形、近圆形等的过渡;从中被片着生状态看,有内含、直伸、舒展之分,其先端状态则有直伸、反转、反卷和内折等一系列过渡类型;从内被片的颜色看,则有紫心、红心、绿心、素心和晕心等多种类型;从花型来看,有碗状、钟状、磬口、荷花、盘状等。这些性状间又有不同的相互组合,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蜡梅品种。下面介绍几个蜡梅品种:  相似文献   
76.
以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全面调查与系统诊断的方法,对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现有蜡梅进行了品种调查与分类,以期摸清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的蜡梅品种情况。结果表明:北京鹫峰目前栽培的蜡梅品种有13个,按照内被片紫纹的多少分为3个品种群,分别为素心蜡梅品种群(Ch.praecoxConcolor Group)、乔种蜡梅品种群(Ch.praecoxIntermedius Group)和红心蜡梅品种群(Ch.praecoxPatens Group),并分别描述了其主要特征;同时,蜡梅在北京各类园林中的应用已日趋多样。  相似文献   
77.
蜡梅花香及花色色素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吸附6个蜡梅基因型鲜花的香气成分,用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结果共检出45个成分,其中鉴定了37个,只有18个共同出现在6个样品中。帖烯在花香中起主导作用,其中反式β-罗勒烯和芳樟醇的含量丰富,另外苯环型化合物乙酸苄酯也在花香成分中占有大的比重。但是各个主要组分在不同的基因型中相对含量差异很大,结果表明不同蜡梅基因型的花香成分存在质和量的变化。此外,选取在颜色表现性状上具有代表性的蜡梅中、内被片,通过一系列的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在200~600nm范围内的扫描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蜡梅花色色素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含有橙酮或/和查耳酮、二氢黄酮或/和二氢黄酮醇及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物质,可能含有黄酮、黄酮醇、异黄酮;杏黄色和黄绿色的花被片(包括中被片和内被片)中还含有微量的叶绿素a,而其他色泽的花被片中不含有叶绿素a;乔种和红心类蜡梅的内被片中还含有花色素及其苷类,且颜色的深浅与其花色素及苷类的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8.
蜡梅花cDNA文库构建及其高频出现脂转移蛋白cD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蜡梅花cDNA文库,分析蜡梅脂转移蛋白基因的表达,为探索蜡梅冬季开花分子机理,分离克隆特色基因奠定基础。【方法】以蜡梅花器官为材料,用SMART cDNA Library Construction Kit 构建文库,RT-PCR分析基因表达。【结果】经测定原始文库滴度达到1.4×106 pfu/ml,扩增总文库滴度约为1010pfu/ml,重组率达到96%,插入片段在0.5 kb 以上,平均约1.1 kb,通过PCR 检测,从总文库中检测到了表达丰度不同的蜡梅PI、AP3和LTP基因的特异片段,说明所构建的文库覆盖度高、代表性强,LTP基因具有内含子,而总文库中扩增出的LTP基因不含内含子,说明所构建的cDNA文库无基因组DNA污染, LTP基因在蜡梅开花各个时期均表现较高的转录水平,与EST分析时高频率出现LTP序列的情况相符,证实所构建的文库能够反映蜡梅开花过程基因表达的基本情况。【结论】已获得高质量的蜡梅花cDNA文库,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基因克隆或EST测序分析,这是首次正式报道蜡梅cDNA文库的构建。LTP基因在蜡梅开花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为探索蜡梅冬季开花分子机理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79.
8种蜡梅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根尖和茎尖细胞对8种蜡梅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表明,全部种类的染色体基数都是11,染色体绝对长度7.02~3.22μm,其核型公式有3种,美国蜡梅为2n=22=22m,西南蜡梅长2n=22=20m(2sat)+2sm,西美蜡梅、夏蜡梅蜡梅,突托蜡梅,山蜡梅和柳叶蜡梅均为2n=22=20m+2sm。比较组型的对称性,夏蜡梅属比蜡梅属更原始,而在两属中又以美国蜡梅和柳叶蜡梅分别为属内最原始的种  相似文献   
80.
以夏蜡梅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夏蜡梅组培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茎段的最佳消毒方式是先用70%酒精消毒10—15s,再用0.1%HgCl溶液浸泡3—5min;继代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1mg/L+蔗糖30g/L,增殖系数4.03,茎芽生长粗壮;最佳生根培养基为I/2MS+IBA0.4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