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2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8篇
综合类   170篇
水产渔业   617篇
畜牧兽医   5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维生素E(VE)在鱼类繁殖、生长代谢、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机能等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究饲料VE添加量对云纹石斑鱼低盐度胁迫下抗氧化和渗透压调节功能的作用,本实验设计0、20、40、80和160 mg/kg等5个VE水平饵料添加量,依次为A、B、C、D、E组,饲喂云纹石斑鱼幼鱼56 d。然后进行6 h低盐度(12)胁迫实验,测试皮质醇(COR)、葡萄糖(GLU)、乳酸(LD)等血清生化指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等抗氧化指标,以及鳃Na+/K+-ATP酶(NKA)、Ca2+-ATP酶活力等。结果显示,血清COR含量最高为盐度胁迫后A(32.74±1.53) ng/mL,最低为胁迫前E(19.06±3.88) ng/mL;GLU含量最高为盐度胁迫后A(16.46±0.99) mmol/L,最低为养殖前O(7.90±0.34) mmol/L;LD含量最高为低盐度胁迫前C(1.94±0.15) mmol/L,最低为胁迫后E组(1.30±0.06) mmol/L。说明VE的添加可以增强云纹石斑鱼抗应激的能力,且在47.524~134.566 mg/kg(B~D)的添加范围,效果较好。血清SOD、CAT、GSH-Px活力、T-AOC和MDA含量与投喂饲料中VE水平密切相关,SOD最高为胁迫前C(105.29±9.07) U/mL,最低为胁迫后A(11.23±2.30) U/mL;CAT最高为养殖前O(4.09±0.17) U/mL,最低为胁迫后A(0.35±0.10) U/mL;GSH-Px最高为胁迫前E(972.58±55.35) U,最低为胁迫后A(47.90±10.64) U;MDA最低为胁迫前D(33.48±2.34) nmol/mL,最高为胁迫后A(101.79±7.79) nmol/mL。饲料中添加91.378~178.924 mg/kg(C~E)水平VE对其抗氧化能力有增强作用。VE可增强NKA活力,当VE添加量为91.378 mg/kg(C)时,低盐度胁迫对NKA影响较小。而添加91.378~178.924 mg/kg(C~E)水平VE可增强云纹石斑鱼Ca2+-ATP酶活力。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91.378~134.566 mg/kg范围的维生素E,可以增强云纹石斑鱼的机体活力、抗应激及环境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42.
斜带石斑鱼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研究观察结果,将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5±0.5)℃、盐度31.0p、H 7.8的海水中,斜带石斑鱼胚胎历时28 h 3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胚后发育主要根据卵黄囊、腹鳍棘及第二背鳍棘、鳞片、体色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又分为早期仔鱼和晚期仔鱼。在水温24.5~29.2℃,盐度28.8~33.5,pH 7.5~8.5的海水中,培育至36 d,发育最快的斜带石斑鱼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培育至42 d,发育最快的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斜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腹鳍棘与第二背鳍棘以及鳍棘上小刺的长出与收回。  相似文献   
43.
建立石斑鱼哈维氏弧菌人工感染模型,比较噁喹酸在健康和感染石斑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哈维氏弧菌腹腔注射感染对石斑鱼的半致死量(LD50)为1.2×105 g-1鱼体重,在20 mg·kg-1肌肉注射给药剂量下血药达峰时间从健康时的0.5 h延迟为感染时的1.0 h,达峰浓度从15.58 mg·L-1降低为11.32 mg·L-1,消除半衰期从26.451 h延长为55.247 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从351.625 mg·h-1·L-1减小为336.470 mg·h-1·L-1,这些结果表明感染哈维氏弧菌影响了石斑鱼对噁喹酸的吸收与代谢。11株哈维氏弧菌对噁喹酸的体外药敏实验结果显示,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5~2.0 mol·L-1,表明哈维氏弧菌对噁喹酸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而言其MIC较低。药动学和体外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石斑鱼在哈维氏弧菌感染情况下采用20 mg·kg-1体质量噁喹酸给药剂量其Cmax/MIC>8,可达到较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4.
1998年5月至7月间,在中国南部养殖石斑鱼暴发"肿胀病",引起石斑鱼大量发病、死亡.从体表和鳍条的溃疡病灶处分离出2个菌株.形态学观察和生化试验结果表明这2个菌株均为鳗弧菌.将肝、脾、心和肾的上清液接种到CO、FHM、CAB、CK、PG和PC细胞上,没有观察到细胞病变.患病鱼的腹腔中有大量黑色的球状物和腹水,使患病鱼呈现明显的腹部肿胀的症状.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这些黑色的球状物由多核细胞组成的增生性组织.  相似文献   
45.
为改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净化效果,提高养殖密度和成活率,构建了间歇式双循环工厂化养殖系统。通过间歇运行生物膜反应器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充分降解含氮污染物;连续运行弧形筛及时去除固体颗粒物。考察了该系统的启动过程及石斑鱼高密度养殖效果。启动初期,将硝化型生物絮团与海绵填料混合培养,生物膜22 d即可挂膜成功。以30.03 kg/m~3为初始养殖密度开展石斑鱼养殖试验,经66 d养殖,石斑鱼平均质量从(273.00±12.22)增至(552.52±107.04) g,最终养殖密度达到60.78 kg/m~3,成活率为100%。养殖过程中,生物膜逐渐适应养殖环境,氨氮、亚硝酸盐氮去除率从13.33%、14.84%增至93.73%、93.50%。此外,在弧形筛进水槽增加曝气形成曝气式弧形筛,可进一步除去细小颗粒物,有效控制养殖水体浊度。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赤点石斑鱼Toll样受体(TLRs)的进化、分布及表达模式,本实验基于已公开的赤点石斑鱼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利用Blast、系统进化与共线性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赤点石斑鱼TLRs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染色体分布及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在赤点石斑鱼中共鉴定出17个TLR基因,这些基因分属于5个亚家族(TLR1、TLR3、TLR5、TLR7和TLR11),分别分布在24条染色体中的11条染色体上;17个TLR基因在赤点石斑鱼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然而,位于相同染色体上的TLR基因的不同拷贝则存在相似的表达模式。其中EaTLR18-1与EaTLR18-2均位于9号染色体上,二者的表达模式高度相似,均在心脏中高表达;同位于20号染色体上的EaTLR2-1a与EaTLR2-1b的表达模式也高度相似,均在脑中高表达;EaTLR5M与EaTLR5S同位于14号染色体上,二者不仅具有高度相似的LRR结构域,且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也高度相似;而位于18号染色体的EaTLR7与EaTLR8和位于4号染色体的EaTLR2-2与EaTLR3,其表达模式却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可为鱼类...  相似文献   
47.
48.
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添加鱼油、豆油、α-淀粉、纤维素以及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配制成试验饲料,蛋白质设置3个水平:41%、47%、53%,能量设置3个水平:1 256.1、1 465.5、1 674.8 kJ/100 g.经过59 d饲养点带石斑鱼幼鱼,以生长速度、净增重、增重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点带石斑鱼幼鱼配合饲料中适宜的蛋白水平为47%,适宜的能量蛋白比为31.30~33.50 kJ/g蛋白.  相似文献   
49.
利用常规微生物分离鉴定方法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 40d稚鱼和70d早期幼鱼消化道可培养菌群.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均从稚鱼和早期幼鱼消化道分离.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消化道细菌可归为3类:γ-变形杆菌纲γ-Proteobacteria、β-变形杆菌纲β-Proteobacteria和芽孢杆菌纲Bacil-li.稚鱼和早期幼鱼消化道的优势菌相似,稚鱼消化道的优势菌为芽孢杆菌Bacillus、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而早期幼鱼消化道的优势菌为芽孢杆菌、不动杆菌、嗜冷杆菌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芽孢杆菌为稚鱼与早期幼鱼消化道的最优势菌,分别占可培养细菌总数的78.6%和75.6%,而弧菌在稚鱼和早期幼鱼消化道中的数量均较低,分别仅占消化道可培养细菌总数的2.8%和1.1%.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和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等3种乳酸菌仅见于早期幼鱼消化道.  相似文献   
50.
3种石斑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点带石斑鱼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和营养价值比较评价。结果表明,青石斑鱼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为21.76%,分别高出点带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7.67%、11.99%;赤点石斑鱼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67.94%、27.35%、26.30%(以干物质计),青石斑鱼的分别为72.25%、30.58%、26.90%,点带石斑鱼的分别为73.38%、30.77%、27.53%。点带石斑鱼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以赤点石斑鱼最高,达38.71%。3种石斑鱼的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均非常接近,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明显高于其他经济鱼类,以赤点石斑鱼最高,达85.71。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EPA+DHA含量分别达到20.4%、20.5%,明显高于点带石斑鱼。3种石斑鱼都是营养价值高的优质鱼类,三者之间的营养价值基本接近,但是鲜美度以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