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水产渔业   89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Richadsin),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因眼上半部为红色而得名.外形似草鱼.具2对极短小的须.眼上半部为红色,体侧及背部鳞片的基部具黑斑.体长,近筒形,口端位.适应性强、杂食,天然状态下吃小鱼和水草,饲养条件下可食人工饵料.分布较广,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主要水系均产.自然分布于江河湖泊的缓流水域、喜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中下层,是长江名贵的野生经济鱼类.肉结实、味鲜美、质细嫩,属高档河鲜.天然赤眼鳟,生长较慢,3龄鱼体重还不到0.5kg,最大可长到2~2.5kg.过去,由于人工繁殖技术不成熟,鱼种主要从江中捞取,群众虽有养殖积极性,生产一直上不了规模.通过试验表明,该鱼易于人工驯化养殖,生长较快,具有极好的开发前景.近年来,通过人工繁殖,己获得大批量的鱼苗.全国目前养殖已推广667hm2.  相似文献   
72.
赤眼鳟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鳟,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是长江名贵的野生经济鱼类。体呈长筒形、腹圆、后部较侧扁,体色银白、背部略呈深灰、眼的上缘有一显著红斑,故又名红眼。随着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其病害在养殖过程中不断被发现。赤眼鳟的病害防治已成为养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73.
赤眼鳟的耗氧量、耗氧率与窒息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曦  李桂峰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3):164-165,169
按体重将试验鱼分为4组,测定赤眼鳟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采用封闭静水式测量方法在28~32℃条件下,赤眼鳟的窒息点和耗氧率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量随体重增加而升高。耗氧率(R0)与体重(W)的线性回归方程为R0=0.0011W2-0.0945W+2.0724,且赤眼鳟的耗氧率与体重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相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和个体比较,其窒息点、耗氧量、耗氧率三者相近;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和个体比较,其窒息点、耗氧量和耗氧率三者无相关性。对赤眼鳟呼吸耗氧的研究表明,赤眼鳟个体耐低氧能力较高,对水中溶氧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74.
赤眼鳟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进行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池塘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普通养鱼池塘,放养平均规格35 g/尾的1冬龄赤眼鳟鱼种,放养密度15 000尾/hm2,混养部分鲢、鳙、黄颡鱼鱼种和青虾,投喂粗蛋白含量30%~32%的人工配合饲料,经240 d养殖,赤眼鳟平均规格达0.41 kg/尾,平均单产5 839 kg/hm2,平均养殖净利润34 586元/hm2.  相似文献   
75.
采用3×3因子试验设计,配制9种试验饲料,研究饲料不同蛋白质水平(31%、37%和43%)和脂肪水平(3.5%、5.5%、7.5%)对平均体重为5.49 g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鱼种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实验选取赤眼鳟鱼种810尾,随机分成9组,每组2个重复,饲养期6周。结果显示:饲料蛋白质和脂肪的交互作用对赤眼鳟的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饲料系数影响显著(P<0.05),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7%、脂肪水平为3.5%时赤眼鳟特定生长率最大,饲料系数最低。随着特定生长率的升高,赤眼鳟的肥满度和肌肉蛋白质的含量升高;赤眼鳟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均随着饲料中可消化能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6.
西江广东肇庆段赤眼鳟的年龄鉴定及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年5月~6月和2008年5月在珠江的干流西江广东肇庆段采用刺网捕捞赤眼鳟(Spualiobarbuscu卜riculus)标本296尾。采集赤眼鳟的鳞片材料进行年轮特征观察研究,并对赤眼鳟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渔获中3龄、4龄赤眼鳟占优势。3龄前体长的相对增长率较大,3龄以后生长缓慢。赤眼鳟体质量生长曲线拐点为8龄,应属衰老拐点。总死亡系数z:0.3379,自然死亡系数M=0.1936,捕捞死亡系数F=0.1443,开发率为E=0.427。为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允许捕捞体长应不小于230mm,体质量不小于220g。  相似文献   
77.
赤眼鳟的早期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成  宋新成 《齐鲁渔业》2007,24(11):46-47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因眼上缘有一红斑故名红眼鱼、红眼睛。自然分布于全国江河湖泊的缓流水域,是重要的野生经济鱼类,也是主要的传统捕捞品种,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适应性广、食性杂的特点,因而极具开发价值。关于赤眼鳟的早期发育,仅有孙际佳等(2006)对赤眼鳟精、卵  相似文献   
78.
赤眼鳟又名红眼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是长江名贵野生经济鱼类。2004年江苏省泰兴市赤眼鳟批量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以后,2005年我们在泰兴市天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利用2000m^2(3亩)池塘进行了高产高效混养试验。经过近1年的养殖,共生产鱼虾1548.3kg,其中赤眼鳟1126kg,斑点叉尾鲴90kg,青虾47.3kg,花白鲢285kg。每667m^2产鱼虾516.1kg,纯利达4632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9.
病原 中华鳋病又称鳃蛆病.致病的中华鳋有以下3种:①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鳙鱼鳃丝末端内侧和鲢鱼的鳃耙.②鲤中华鳋.寄生在鲤鱼、鲫鱼的鳃丝末端内侧.③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青鱼、鲶鱼、赤眼鳟、淡水鲑的鳃丝末端内侧.中华鳋的生殖季节很长,自4月中旬~11月上旬,能陆续不断地产卵孵化.  相似文献   
80.
养鳗土池混养赤眼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志武 《水利渔业》2006,26(5):52-52,54
鳗鱼种放养密度48尾/m2,赤眼鳟套养密度1 500尾/hm2,投喂蛋白质质量分数40%~45%成鳗料,注意调节水质和病害防治。鳗鱼产量142 t,商品率67%,平均规格371 g/尾,成活率91%。赤眼鳟产量7 t,商品率100%,平均规格549.8 g/尾,投入产出比1∶1.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