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1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788篇
林业   570篇
农学   949篇
基础科学   859篇
  622篇
综合类   4057篇
农作物   590篇
水产渔业   151篇
畜牧兽医   1269篇
园艺   368篇
植物保护   104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76篇
  2022年   289篇
  2021年   334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364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303篇
  2016年   381篇
  2015年   353篇
  2014年   570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599篇
  2011年   593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520篇
  2008年   535篇
  2007年   420篇
  2006年   380篇
  2005年   369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99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长期定位施肥土壤酶活性及其肥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小麦-玉米轮作区长期定位施肥土壤酶活性及其肥力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施肥(对照)相比,长期施肥处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提高,其中有机肥(秸秆、厩肥)配施化肥效果明显优于单施化肥;施肥后休闲处理未提高土壤酶活性,表明施肥(化肥、有机肥)后作物根系及其分泌物具有刺激土壤酶活性的作用,且土壤酶活性高低与作物产量(即土壤肥力)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992.
青海大通退耕还林工程区的林木耗水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树种选择提供依据,2002—2003年,通过实地观测并应用PenmanMonteith方程和定位通量法,对青海大通黄土高寒区自20世纪80年代陆续退耕还林后营造的青海云杉、紫果云杉、华北落叶松、白桦、青杨和沙棘进行了林木耗水特性研究。结果表明:2种方法测算林地蒸散的月平均相对误差是57%。中龄林的青杨沙棘混交林、白桦纯林、青杨灌木混交林和白桦青海云杉沙棘混交林的生长季蒸散总量为488~538mm,其中蒸腾量占蒸散总量的74%~79%,林地土面蒸发总量占蒸散总量的10%~12%,林地无地表径流产生;处于幼龄生长阶段的紫果云杉、青杨、华北落叶松、青海云杉混交林生长季蒸散总量为450~510mm,其中蒸腾总量占蒸散总量的45%~69%,林地土面蒸发总量占蒸散总量的16%~44%,地表径流量占林地降水量的1%~6%。大部分林分6—8月的蒸腾耗水量占全年的80%。  相似文献   
993.
建立了后轮驱动、前轮转向自动引导车辆的定位停车运动学模型,基于这一模型提出了经过两步消除定位停车误差的控制策略。根据极小值原理探讨了Ping-Ping控制算法,车辆以最佳方式消除停车误差应切换控制的状态轨迹,以及消除停车误差车辆应行驶的最短距离。还分析了车辆当前位置到预定停车位置之间的距离对实施该控制策略的影响,提出了超前给出定位停车标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94.
以24年(1981-2004年)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探讨了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潮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增施秸秆外,增施化肥也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但同时增施化肥和秸秆更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在提高有机质复合量方面,施用化肥的效果好于施用秸秆,而有机无机结合效果较单一施用秸秆或化肥都要高;随秸秆或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有机质的复合度逐渐降低,但有机无机结合施用可以提高有机质的复合度。有机无机结合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单施秸秆肥和单施化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应,而化肥的增产幅度远远大于秸秆肥,有机无机结合的增产幅度在同等施肥量下较单独施用秸秆或化肥的产量都要高。结果表明,有机无机结合较单一施用秸秆肥或化肥能更有效的提高潮土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995.
以19年微肥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长期施用微肥条件下冬小麦土壤Cu、Zn、Mn、Fe含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微肥能增加土壤耕层相应微量元素含量,施铜肥的土壤耕层有效Cu含量增加5倍以上;施锌肥的土壤耕层有效Zn含量增加3.58倍。从剖面变化看,不同处理土壤有效Cu的变化趋势一致,且耕层以下各土层有效Cu含量低于耕层,土壤有效Zn的变化趋势与之相似;土壤有效Mn在80cm土层含量较高,80cm以上以及下面的土层中Mn含量明显低于80cm土层,在土壤剖面上有效Mn存在淋溶和累积现象。施用不同微肥对土壤有效Fe含量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96.
不同施肥处理对湖南红壤中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湖南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田的土壤进行了土壤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NPK配施有机肥能明显提高红壤中各类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显著增强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采用小麦、大豆、红薯轮作的方式也能较好地培肥土壤,提高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及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直接施有机肥的处理也有较好的效果,而单施N肥几乎各项指标都处于最低值。  相似文献   
997.
亚热带红壤丘岗区土壤水分动态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焱  熊泽海  胡荣桂 《土壤》1996,28(1):42-45
使用中子仪、张力计对亚热带红塘丘岗区裸地和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3年的定位监测,由此分析了该地区周年土壤水分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998.
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显著提高潮土、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耕层松结态腐殖质、稳结态腐殖质和紧结态腐殖质含量,但以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效果最好。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提高三种土壤耕层稳结态腐殖质和潮土耕层松结态腐殖质碳占重组有机碳的比例,降低三种土壤紧结态腐殖质碳占重组有机碳的比例。单施有机肥或化肥也能提高潮土耕层三种结合态腐殖质碳占重组有机碳的比例,降低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紧结态腐殖质碳占重组有机碳的比例。施肥还可以提高三种土壤耕层松结态腐殖质/紧结态腐殖质的比值。  相似文献   
999.
 风情2号与14个水稻粳型标记系及6个初级三体所配组合的F2群体的遗传分析表明:风情2号对我国湖北省的白叶枯病菌江陵691的抗性是由一对显性抗病基因Xa-j控制的;Xa-j与所用的25个标记基因中的短穗基因sp连锁,重组值为23.2%,属于第Ⅷ 连锁群;三体分析推断出Xa-j与三体G(KTG)的额外染色体(即第9染色体)有关,与连锁分析的结果相印证。抗病基因Xa-j被定位于第9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000.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为新设置的本科专业,定位不清将影响到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本文通过对国家本科培养不同层次、专业内涵以及云南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宏观分析,总结过去云南农业大学该专业三阶段人才培养经验,提出未来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定位,确定培养方向和课程结构体系,明确专业基本课程和方向拓展课程,以供其他地方高校探讨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