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5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60篇
林业   80篇
农学   126篇
基础科学   4篇
  108篇
综合类   912篇
农作物   93篇
水产渔业   189篇
畜牧兽医   433篇
园艺   144篇
植物保护   9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51.
旨在研究高二氧化碳结合低氧处理对杏鲍菇细胞壁成分(蛋白质、多糖、几丁质)、咀嚼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在温度(22±1)℃、相对湿度90%~95%的条件下,以空气为对照(CK),采用气调(CA,2%O2+30%CO2)对杏鲍菇进行货架期试验。结果表明,货架期间CA的咀嚼度显著高于CK。 CA可以有效延缓杏鲍菇细胞壁水溶性蛋白质和1 mol/L NaOH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维持了细胞壁总蛋白质含量及细胞壁结构完整。 CA有效抑制杏鲍菇多糖含量的下降,其对水溶性多糖、10 mol/L NaOH可溶性多糖分解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此外,CA显著促进了水溶性几丁质、10 mol/L NaOH可溶性几丁质、HCl/1 mol/L NaOH可溶性几丁质的积累,延缓其分解,有效抑制了杏鲍菇细胞壁几丁质含量的下降,有助于维持其硬度及咀嚼度。杏鲍菇超微结构结果也表明, CA保持杏鲍菇细胞壁结构的完整性与稳定性,较好地维持杏鲍菇咀嚼度。综上所述,CA通过影响菇体细胞壁的代谢来保持杏鲍菇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52.
渗透胁迫下玉米幼叶细胞Ca2+分布及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改进的焦锑酸钙沉淀细胞化学方法,探讨了渗透胁迫条件下玉米幼叶胞内Ca2+的分布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旨在进一步探讨Ca2+与渗透胁迫诱导胞内信息转导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初期,胞质Ca2+浓度升高,液泡失水,叶绿体、细胞核Ca2+浓度升高,起到了调节胞内Ca2+浓度的作用;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细胞超微结构遭到破坏,同时,叶绿体及细胞核中Ca2+浓度呈继续上升趋势,二者超微结构受到破坏的程度愈发严重,直至解体。说明:Ca2+介导了渗透胁迫诱导的细胞生理过程,Ca2+对细胞核骨架的可塑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短尾鮠精子细胞和精子的形态以及细胞核、拟染色体和线粒体等的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精子细胞的发育,核质凝聚程度逐渐增强。精子细胞时期细胞器较丰富,到精子细胞后期,细胞器的形态和数量发生了较大变化。短尾鮠的精子具有椭圆的头部和复杂的中片;近侧中心粒和远侧中心粒靠近核的中央;鞭毛呈9+2轴丝结构,并具有由外膜折迭形成的波浪形的鳍状结构。  相似文献   
54.
用扫描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北寄贝Pseudocardium sachalinensis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北寄贝精子具有细长的鞭毛,全长为45~51μm,头部长为2.0~2.6μm。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北寄贝的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构成。头部顶体明显突出,呈圆锥状,高密度的顶体物质集中分布于基部四周,呈灯罩状;亚顶体腔呈尖锥状,内含密度较低的均匀物;顶体下方为细胞核,细胞核近似椭圆形,在细胞核内部或边缘有一个或几个形状较为规则的囊泡。中段的主要结构有线粒体和中心体,中段的横切面有4个线粒体围绕在相互垂直的近、远端中心粒构成的中心体周围,中心粒为中空的圆柱形。尾部细长,横切面为典型的“9 2”结构。  相似文献   
55.
贮藏温度对柿果生理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柿果在12℃下可贮藏20~25 d,在8℃下可贮藏35~45 d,想贮藏50 d以上,要求4℃或以下的低温下贮藏,但柿果在低于4℃下贮藏20 d后,移到常温下后熟时,又容易发生冷害,导致果实细胞壁初生壁和中胶层不能正常降解,增加果汁相对粘度,使果肉出汁率降低,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异常增加.  相似文献   
56.
倪氏复口吸虫尾蚴和后囊蚴体壁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复口吸虫在我国东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均有分布,能引起淡水鱼类复口吸虫病的广泛流行,其中尤以华中一些省份为甚[1-2]。研究发现引起华中地区复口吸虫病流行的主要是倪氏复口吸虫(Dip-lostomum niedashui)和湖北复口吸虫(D.hupe-hensis)[1]。为了对尾蚴和后囊蚴的形态分类  相似文献   
57.
猪附红细胞体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猪附红细胞体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附红细胞体属典型的原核生物,多数为大小不等的球形、卵圆形、杆状等多形态生物体,直径为0.2μm~2.5μm,常在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单个或成团寄生。该病原无细胞壁,由单层界膜包裹着,无明显细胞器和细胞核。附红细胞体通过一些细丝连接到红细胞膜上,使红细胞膜表面出现皱褶、突起、凹陷,导致红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58.
蛋壳质量对鸡蛋的运输、贮存及孵化等过程至关重要。为深入探讨孵化前、后种蛋蛋壳的微观结构变化,寻找提高绿壳鸡蛋出雏率的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10枚绿壳鸡蛋种蛋,分别采集孵化前(A组)、常规孵化后(B组)、孵化后期5%醋酸喷洒处理(C组)的蛋壳各5枚,用扫描电镜分析蛋壳超微结构。结果显示,B、C组孵化后蛋壳的内表面已无网状结构的壳膜蛋白纤维,可见裸露的蜂窝状乳突椎体。在蛋壳横断面上,B、C组孵化后蛋壳的平均厚度分别为276.3、275.4 μm,均显著低于A组。其中,有效层厚度3组间差异不显著;而乳突层厚度B、C组显著低于A组,乳突单元比较松散,椎体顶部几乎崩解消失。与孵化前A组蛋壳相比,B、C组孵化后蛋壳的晶体层变得疏松,表层角质层已不见。常规孵化(B组)蛋壳的外表面粗糙,裂隙宽而浅;喷醋处理(C组)蛋壳的外表面有层状醋酸钙堆积,凹凸感明显。本研究表明,孵化后蛋壳厚度变薄并显疏松,特别是乳突层厚度显著减小。孵化后期喷醋处理使种蛋表面结构发生变化,对提高绿壳鸡蛋的出雏率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9.
赵欣  郝林 《植物保护学报》2020,47(1):110-118
为明确新型生防菌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HRH317菌株对病原菌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的抑制作用,采用牛津杯法对HRH317菌株抑菌活性进行测定,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对经HRH317菌株发酵上清液处理后的串珠镰孢菌菌丝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HRH317菌株发酵上清液对串珠镰孢菌有很好的抑菌活性,抑菌圈平均直径可达33.31 mm。扫描电镜结果显示,HRH317菌株发酵上清液处理24 h时,串珠镰孢菌菌丝体出现断裂现象;处理72 h时,串珠镰孢菌菌丝体断裂较严重,多处裂解;处理96 h时,串珠镰孢菌菌丝体彻底瓦解,且无完整菌丝体。透射电镜结果显示,HRH317菌株发酵上清液处理72 h时,串珠镰孢菌菌丝体细胞形态扭曲变形,细胞内结构紊乱,遭破坏。荧光显微镜结果显示,经PI染料染色处理12 h时,串珠镰孢菌细胞有少数细胞被染成红色,细胞膜通透性受一定程度破坏;处理16 h时,串珠镰孢菌细胞大面积被染红;处理20 h时,串珠镰孢菌细胞被染色面积增大;处理24 h时,串珠镰孢菌细胞膜受破坏程度增加,细胞内大面积被染色。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HRH317菌株对串珠镰孢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有破坏作用,能抑制病原菌串珠镰孢菌菌丝体生长。  相似文献   
60.
【目的】揭示柑橘果实囊衣发育和化渣性形成的规律,为改良柑橘果实化渣性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爱媛30’杂柑、‘诺瓦’杂柑、‘兴津’温州蜜柑、‘园丰’脐橙、‘纽荷尔’脐橙、‘安江’香柚和‘江永’香柚等不同类型柑橘果实为材料,在细胞及生理生化水平通过比较不同类型柑橘果实囊衣的超微结构、发育过程中囊衣的发育规律,分析囊衣细胞壁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结果】不同类型柑橘果实囊衣均表现出外侧面粗糙而内侧面光滑的特征;囊衣内侧面表面蜡质层明显,其下1—2层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壁增厚,囊衣细胞排列致密度由内侧面向外侧面逐渐降低。内侧面蜡质层及其下1—2层细胞形态变化、排列特征的显现是囊衣发育成熟的标志。柚类果实囊衣最厚、化渣性最差,主要原因是其囊衣细胞层数多、细胞体积大、果胶含量高。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柑橘类型果实在花蕾至落花期,其子房内部已分化出心室,未来形成囊衣的心室间隔细胞大小一致且排列紧密,尚无明显的囊衣细胞排列特征。随着果实的膨大及成熟,‘沙田柚’(Citrus grandis Osbeck cv. Shatianyou)果实囊衣发育成熟后细胞壁增厚期最长,厚度最厚且细胞层数多,果胶含量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