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46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7篇
  17篇
综合类   199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126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羊脑包虫为犬、狼、狐小肠内的多头绦虫的幼虫,又称多头蚴。多头蚴呈乳白色、半透明囊泡状,由鸽蛋大到鸡蛋大不等。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在囊内含有100~200个原头蚴。其成虫寄生在犬、狼、狐小肠内,它的孕卵节片脱落后,随犬等的粪便排出体外并释放出大量虫卵,羊吃了被虫卵污染的草及饮水而感染,虫卵内的六钩蚴钻入肠粘膜血管内,随血流到达脑、脊髓中,经2~3个月发育成多头蚴。  相似文献   
12.
拟南芥种皮色素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黄酮为拟南芥种皮的主要成色物质,其生物合成过程受到一系列基因的影响.这些基因中,一部分为结构基因(TT4、TT5、TT6、TT7、FLS1TT3,LDOX和BAN)编码一些酶类参与到类黄酮的生物合成;一部分作为调控基因(TT1,TT2,TT8,TTG1,TTG2和TT16)编码一些酶对生物合成途径起调控作用;另外一些基因(TT12,TT19)编码与色素转运、积累相关的蛋白质。这些基因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变异就能影响到类黄酮的生物合成,从而引起拟南芥种皮色泽的变异。在此,就拟南芥种皮的色泽变异及类黄酮生物合成机理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一是补光照。目前生产上提倡使用反光膜,这是一种聚酯镀铝膜,使用时按照大棚东西长度,剪下相应长度的反光幕2幅,用透明胶带把两个单幅反光幕粘合固定成一体,然后在大棚中柱或北墙上,按东西方向挂一根6号铁丝,把反光幕上端折回包住铁丝,用大头针或遥明胶带固定住,使反光幕自然下垂。让镀铝光亮的一面朝南,把反光幕下方折回3-5cm,用麻绳作衬绳,在绳的两端各绑一根竹棍,使反光幕与地面保持75°~85°角。  相似文献   
14.
朱宏 《花卉》2017,(13):6-8
彩叶芋(caladium bicolor)又名五彩芋、花叶芋,为天南星科五彩芋属宿根草本.块茎扁球形.叶柄长,上部被白粉.叶片表面满布各色透明或不透明斑点,背面粉绿色,戟状卵形至卵状三角形,先端骤狭具凸尖,后裂片长约为前裂片的1/2,长圆状卵形,钝,弯缺深、尖或钝.花序柄短于叶柄.佛焰苞管部卵圆形,外面绿色,内面绿白色、基部常青紫色.肉穗花序.花期4月.原产南美亚马逊河流域.  相似文献   
15.
卵母细胞的化学去核是采用干扰染色体分离或纺锤体正常功能的化学试剂,使其所有染色质通过纺锤丝牢固结合,并借助极体排出的惯性将所有染色质全部带出胞外,达到去核目的。目前以化学去核处理的MⅡ期卵母细胞为受体,已获得克隆小鼠。然而,第一次减数分裂期的小鼠卵母细胞经化学去核后,进行核移植还未见报道。与传统的机械去核相比,该方法对卵母细胞无机械损伤,完全是极体的自然排放;同时细胞质及其中核重编程相关因子损失量小;而且高效、省时,程序简单,所得的卵胞质或许更适合于供体细胞核的重编程。剪取超排小鼠的卵巢,以注射器刺破有腔卵泡后获得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复合体,进行体外成熟培养。成熟培养5 h后去除卵丘细胞,挑选生发泡破裂的细胞顺序移入含脱羰秋水仙碱(DC,0.4μg/mL,2 h)和DC(0.4μg/L) 放线菌酮(CHX,50μg/mL)的M16培养液中继续培养,直到第一极体排出。去核卵胞质与胎儿成纤维细胞用植物凝集素(PHA,200μg/mL)粘合后,转入电击槽;施加1个5 V/mm、3μs交流电脉冲和2个92 V/mm、70μs直流电脉冲进行电融合。3 h后,以SrCl2激活6h,于四孔培养皿中制作的“孔中孔”(well of well)体外培养重构胚。试验重复3次,共计698个卵母细胞,获得的重构胚融合率和激活率分别为84.8%和93.6%;胚胎2-细胞发育率为24.7%,4-细胞率为6.74%;2-细胞期克隆胚移植假孕受体后,没有获得怀孕受体。试验分别以“血清饥饿”胎儿成纤维细胞、新鲜细胞和冷冻保存细胞为供体作核移植,结果表明,冷冻保存细胞的融合率(69.3%)与其余两组(80.6%和84.8%)呈显著差异(P<0.05);激活率、2-细胞和4-细胞发育率,则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将化学去核与无透明带技术相结合,完全丢弃了传统核移植的显微操作及其繁琐程序,属手工克隆,它的成功将会大大简化核移植程序,同时提高了核移植的生产力,最终提高核移植总效率。  相似文献   
16.
17.
《小动物透明标本制作与技术改良》课程引入国际流行的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制定实验方案,主动动手操作,并总结汇报实验成果的教学流程,探讨小动物透明标本的制作方法及技术改良手段,以及创新性实验课程的开设模式.教学实践表明:基于PBL的实验教学模式不仅...  相似文献   
18.
透明木材是一种节能环保型木质基复合材料,因其具有透光率高、质地轻、隔热性好和成本低等优良特性,发展前景广阔。然而,透明木材内木模板与浸渍聚合物间的界面缺陷是导致该复合材料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制备与使用透明木材,笔者围绕透明木材界面的基础性研究与应用现状展开详细论述。首先以讨论透明木材的制备方法及透光原理为切入点,依次介绍了透明木材界面的形成原理、研究意义和测试方法;随后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比法与数据归纳法总结出目前对于透明木材界面优化的相关方案,包括木模板改性、树脂改性和整体工艺的创新。目前这类研究大多聚焦在对木模板与树脂间界面空隙的缩小,以增强样品的结构与性能,少数研究也朝着界面选择性设计调控、界面可逆形变等方向发展。最后论述了透明木材界面研究成果在节能建筑、智能窗口、光电器件与家居设计等领域的相关应用。通过对透明木材界面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的归纳梳理,可为今后更好地研究透明木材的界面特性并拓展透明木材的功能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药用真菌植酸酶生产菌的筛选及基因片段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5种药用真菌中筛选出8种产植酸酶的菌株,并对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较大的芸芝,茯苓、红托、赤芝进行酶活测定和基因片段的克隆。  相似文献   
20.
透明涂饰对家具用温致变色饰面材料材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敏黑为隐色剂、双酚a为显色剂、十四醇为溶剂,制备温致变色复配物,通过超声浸渍法将其引入到家具表面装饰用的单板基材上,并对其进行透明涂饰处理,研究聚氨酯清漆透明涂饰对温致变色木材的材色、热变色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漆涂饰较未涂饰的温致变色木材而言,其表面色相向偏绿偏黄的方向变化,且材料表面的明度上升。清漆涂饰处理的材料颜色恢复存在迟滞现象,且材料表面消色和复色反应开始温度升高,复色速度加快。冷热循环处理后的温致变色胡桃楸、杨木和枫木涂饰材表面材色热稳定性较好,均优于素材,总色差值的波动区间分别为26.76~36.70、20.82~29.54、18.49~29.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