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5篇
  8篇
综合类   251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31.
立足海南文化史迹园的研究体系,以东坡贬谪文化为大背景,采用历史文献考证和现场调查的方法,从东坡书院的空间特征、造景手法以及园林形态演变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海南书院园林特色的造园风格和文化内涵。并针对东坡书院的现存问题,从景观设施、植物配置和文化建设的层面上提出了优化建议,重点提出要完善并整合书院的道路体系和基础设施,调整植物群落创造良好的透景线以及活化劝耕园和文化广场。  相似文献   
432.
王昱  许立南  张友丽 《现代园艺》2023,(10):115-117
以苏南运河丹阳段(丹阳运河)滨水空间更新为例,回顾丹阳运河整治历史,指出滨水空间更新之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总结丹阳运河的设计策略及设计实践过程,进而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更新和工业遗存保护与再利用的方式,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33.
文化记忆反映了不同群体对特定空间场所的地方情感与文化依恋。以文化记忆、空间生产与场域为理论支撑,研究通过人地系统内物质与精神要素的互动构筑了黄河流域文化记忆内涵解释的表征框架,建构了文化遗产与记忆的“共生”机制。基于此,以黄河流域1675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历史内涵、文化属性及价值归属等的分析划分出黄河流域“8类记忆场所、2类记忆表征、6类记忆空间”的类型体系,构建了以人与遗产为记忆主体的文化记忆空间识别序列。同时,结合文化记忆指数、场能模型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遗产表征下的黄河流域文化记忆水平及空间场能进行测度,进而从全域空间探索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的差异化路径。研究表明:黄河流域文化记忆在时间演变中表现为突变式增减,精神信仰型与功能表征型文化记忆在历史过程中有很强的记忆能力,史前记忆、宋元及明清时期成为时期内的记忆强点;从空间场能变化格局来看,黄河流域文化记忆空间场能高低值差异明显,记忆高值集中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太原、大同、平遥、西安、蓝田、洛阳等城市;从空间结构来看,整体上呈现出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即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空间集聚表现为功能表征...  相似文献   
434.
在全球化和国家大力推动弘扬地域文化的背景下,遗产保护领域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展,遗产及其周边景观环境整体性保护有广阔的研究空间。为深入探究遗产及周边景观环境的整体性保护,以中英文“遗产景观”为主题词,以发布于2002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的2 352篇Web of Science核心文集和中国知网的1 179 篇核心期刊文献为分析对象,辅助运用VOSviewer软件对文献内容进行计量分析,得出:1)国外研究热点集中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遗产景观与旅游、考古遗址四大领域;国内研究热点主要包含文化景观、世界遗产、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四大领域。2)国内外遗产景观保护领域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上有一定差异。总体而言,国外以构建遗产景观整体环境基底为核心,提出科学动态的可持续性保护策略;国内多深入研究典型性遗产,在梳理与借鉴国外保护思路的基础上提出适宜性保护策略。3)面对现今遗产景观保护地的复杂性与多样性,遗产景观整体性、综合性的保护将成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35.
曹茂 《农业考古》2023,(2):181-188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云南则是世界茶源。云南茶文化遗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不仅包含了古茶山、制茶建筑遗址等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制茶技艺、饮茶习俗等非物质文化层面。云南茶文化遗产的形成体现了与中华民族的利益休戚与共、资源共享的关系。云南茶文化遗产呈现的与中华民族持续的茶文化认同也参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当下,在传承云南茶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通过与茶文化认同相关的遗产保护及开发利用,由国家和地方对遗产传承的记忆行为和纪念活动等文化过程进行权威化塑造,形成持续的茶文化集体记忆和认同,将不断筑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436.
高校承办体育赛事是一项双赢的计划,对体育赛事和高校发展都是有利的。高校有丰富的场地器材和人力资源等综合优势来承办体育赛事,并能充分利用赛后的物质和精神遗产来组织、开展各种学校体育竞赛与群体活动。承办体育赛事对高校的形象宣传与提升、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生与学校整体融合意识的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有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37.
介绍了武陵山片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重点探讨了国家自然遗产和自然文化双遗产中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尤其是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的自然文化双遗产和文化景观保护,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