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5篇
  8篇
综合类   251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农家致富》2010,(11):54-54
【案例】王某有三个孩子甲某、乙某、丙某,王某去世后,甲某认为遗产应归自己所有,丙某不同意,将甲某起诉到法院。后乙某发现王某遗嘱,其将遗产均分给三人。乙某拿着遗嘱,以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身份申请加  相似文献   
72.
五大连池保护区是一个具有独特而完整的火山地貌类型并引人入胜的区域,它表征出地球进化历史的主要阶段和不断进化的生态过程和生物进化的典型事例及杰出代表。从地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五大连池保护区都符合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标准,应积极争取加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以期进一步发挥它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繁荣地方经济和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作用。简要介绍了五大连池保护区的遗产价值,并提出开展有效管理的一些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3.
近年来阂浙木拱廊桥研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阖浙22处木拱廊桥共同“中遗”使木拱廊桥的开发和保护迎来一个新的契机。闽浙木拱廊桥可以基于遗产旅游视角开发成为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产品、节庆旅游产品等5类旅游产品。在廊桥遗产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廊桥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注重旅游景观和产品体验性开发,形成良好的保护与开发机制,协调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加强遗产文化教育和宣传,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74.
白利  李凯旋  袁东超 《河南农业》2016,(23):108-110
长期以来,饮食遗产和饮食文化以烹饪学和地方特产用来分类,主观性较多,缺乏科学理论。基于此,尝试用生物学分类学的方法对饮食遗产和饮食物种进行分类尝试,因此对实体成分的生物分类学分类研究具有一定意义,同样也是把烹饪学、食品科学和生物科学交叉研究的一种尝试。此外,建立起了分类模型,并对部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75.
宋峰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4):30-32,45
以我国的混合类遗产——风景名胜区为例,提出了解决风景区中建筑与遗产保护的矛盾的技术途径:整体布局上保持合理的功能分区,构建了保护遗产、保护生态、体现自然美和地域文化等的风景名胜区建筑创作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76.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淡水资源成为稀缺之物,分水制度应运而生。分水制度的出现不仅能使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还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此,概述了水利遗产的定义和讨赖河分水制度,梳理了传统分水制度和现行分水制度的现状,研究了屯田水利遗产分水制度对讨赖河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屯田水利遗产分水制度下加强讨赖河下游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77.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具有灌溉工程与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以我国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主要对象,分析了灌溉工程遗产的特点及价值,总结了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保护利用策略.研究表明,我国的灌溉工程遗产具有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历史悠久、效益突出、分布广泛等特点,各地在灌溉工程遗产资源挖掘、保护与利用等...  相似文献   
78.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进步的基石,是城市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载体。哈大齐工业走廊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见证了新中国工业的砥砺崛起,是老工业城市发展的历史名片,更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精神动能。新时代,要从推动哈大齐走廊工业遗产保护机制构建、推动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与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深度耦合、推动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有机融入黑龙江旅游发展、推动哈大齐工业走廊工业遗产资源数字化转换等方面,探索其保护与利用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9.
为了研究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的景观格局,利用GIS,ENVI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分析了遗产地及缓冲区2001年、2010年、2016年3个关键时期的景观格局及其演变规律,揭示了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不同发展阶段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一步探讨了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自2001年以来,各类景观均处于动态变迁过程,林地景观为研究区的优势景观,一直占研究区整体面积的80%以上,16年间,林地、灌丛、建筑用地、裸地和水体的面积净增加,耕地面积净减少;(2)景观动态变化度在2001—2010年较大,林地景观面积比例增加了6.98%,耕地面积比例减少了8.4%,面积减少了近一半,有44%的耕地面积和64.35%灌丛面积转入林地景观,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大幅下降;(3)2010—2016年景观动态变化度相对较小,林地面积比例下降了1.22%,耕地面积比例增加了1%,建筑面积持续增加;建设用地转出率最高,其次是裸地,景观类型的丰富度有所上升,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稍有加深;(4)除了生态系统的自然演化外,退耕还林政策、城镇一体化建设、高速交通建设是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旅游增长和开发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0.
从包容性发展视角出发,探讨遗产廊道的保护和发展,以苏州环古城河步道为研究对象,在分解遗产廊道构成要素和特征的基础上,从功能相关、历史相关、空间相关3个方面来整合遗产廊道景观,并就生态良好、公平正义、以人为本等方面针对现状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