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15篇
农学   84篇
基础科学   44篇
  26篇
综合类   457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50篇
畜牧兽医   95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基于休闲农业兴趣点(POI)大数据,运用Ripley's K函数、核密度估计和回转半径等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郑州市休闲农业空间分布及其不同类型服务产品的分异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郑州市休闲农业空间分布整体上形成"一轴两带多核"的发展格局,局部热点区域分散分布,如惠济区的古荥镇、二七区的侯寨乡、新郑市的郭店镇等;各主类中农事体验类数量占比最大,休闲观光类和农业科技类次之,而乡村文化类和特色村镇类占比最少;休闲农业总体上呈显著聚集型分布模式,且不同的主类在多尺度上的空间聚集表现不同,农事体验类区位布局选择的空间尺度范围较大,农业科技类次之,而休闲观光类区位选择的空间尺度范围则最小;郑州市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总体上构成了距离城市中心约20~40 km的一日游圈层和60~80 km的二日游或多日游圈层。  相似文献   
962.
郑州市为研究区域,以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和生态可持续性等4个方面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多属性群体决策理想点法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根据郑州市2007—2017年的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对其土地利用绩效进行分析评价并进行障碍因子诊断,根据郑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现状提出提升土地利用绩效的主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2007—2017年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绩效水平有所提高,综合绩效贴近度从2007年的0.367 0上升到2017年的0.740 3,绩效水平也从中级阶段达到了良好阶段;从准则层的单项绩效贴近度来看,整体上都呈上升趋势,但绩效水平和上升幅度有所差别;从准则层指标的障碍度看,2007—2016年生态可持续性和土地利用程度障碍度呈增长趋势,年均幅度分别为24.30%、11.26%;土地投入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益障碍呈负增长趋势,年均幅度分别为12.67%、29.58%。从指标层因子的障碍度来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综合容积率、人均道路面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以及建成区人口密度等成为未来影响郑州市土地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郑州市土地利用水平有所提高,但仍有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63.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对郑州市8个城区街道行道树的结构特征、配置模式及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郑州市现有街道行道树树种39种,隶属于22科30属,其中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比例为1∶6.8;应用频度较高的行道树有悬铃木(Platanus hispanica)(48.46%)、国槐(Sophora japonica)(10.38%)、黄山栾(Koelreuteria integrifoliola)(8.85%)、女贞(Ligustrum incidum)(8.46%)、白蜡(Fraxinus chinensis)(6.54%),多样性指数为2.225;道路结构以一板两带为主,配置模式中单层模式占比66.91%;生长健康等级一般以上街道行道树占比83.48%。根据郑州市现状,采用增加树种数量、丰富配置模式、加强管理养护等措施,可以改善当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4.
基于点到区间距离的水质灰色关联评价方法改进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水质标准是区间而非点的特点,采用基于点到区间距离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水质进行评价;并结合水质标准区间不均匀的特点,对关联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避免了传统水质灰色关联评价方法中选取典型值时存在主观性的缺陷。这种方法计算简单,物理意义明确。将其应用于郑州市伊洛河区地表水水质评价中,并与其它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65.
任慧 《农业科技与信息》2023,(5):168-171+175
本研究以郑州市为例,基于DBCI指数和人文指数构建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型,通过对郑州市2000—2020年的RBCI、EBCI、SBCI阈值的分析评价郑州市近年来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并结合郑州市农业生态旅游SD值的变化趋势对其未来可持续发展做出评价。结果表明:一是郑州市当前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态势良好。郑州市经济发展处于快速上升期,政府对农业生态旅游业的重视程度较高,且当前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幸福度指数提高,其RBCI、EBCI、SBCI值均处于良好阶段。二是郑州市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农业用地与城市化发展用地冲突、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矛盾、游客数量过快增长与生态旅游地的承载力之间形成不平衡等。  相似文献   
966.
种业,不单纯是一个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它是端牢“中国饭碗”的根源和基石,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核心利益。为全面掌握郑州市种业发展状况,集中力量解决好要害问题,打好种业翻身仗,郑州市种子站组织工作小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种业调研。对调研所得进行统计,分析了郑州市种业发展现状;归纳了走访过程中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最终提出9点建议。  相似文献   
967.
郑州市人民公园为对象,应用层次分析法,通过6个准则层因素和30个指标层因素来研究影响城市公园康养景观的重要景观因素。结果表明:1)准则层的权重由大到小排序为:安全性B1(0.355 0)、健康性B2(0.232 0)、生态性B5(0.150 3)、人文关怀B6(0.133 6)、便捷性B4(0.082 8)、舒适性B3(0.046 4);2)指标层的重要性程度中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为:B1的空间布局的安全性(0.359 2)、植物品种的安全性(0.061 5),B2的疾病预防(0.448 1)、增强体力(0.072 2),B3的空间尺度的舒适性(0.333 7)、色彩的舒适性(0.030 2),B4的空间的可达性(0.473 2)、交通的合理性(0.122 0),B5的景观多样性(0.479 6)、物种多样性(0.115 0),B6的无障碍设施的人性化(0.481 3)、标识系统的人性化(0.097 9);3)人民公园的综合评分为3.689 7,评级为“良”。该研究为今后科学系统地进行城市公园康养景观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8.
《河南农业》2023,(19):4-4
6月19日,“设计河南·美丽乡村”创意设计大赛(第三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河南赛)新闻发布会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耕,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组委会秘书长、尚浓智库秘书长袁学国出席发布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969.
刘亚楠 《森林防火》2023,(2):102-106
深入剖析郑州市林草产业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检索,建议形成一个花卉集散中心,东西二区以及三条东西联通的旅游带和具有乡土文化深度的多个节点的产业布局。其中,培育具有丰富乡土特色的产品、打造以林草为主要特色的具有辨识度的旅游项目等产业链规划以及加强组织领导、激发市场活力、加大资金投入等发展保障措施,引导推动林草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融合化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70.
为了解深化改革时期郑州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演变特征,保障城市用地合理扩张,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多种模型方法分析了1990~2016年间郑州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 2000年以前郑州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率和贡献率均处于较低水平; 2000年以后处于快速扩张时期,扩张速率先上升后下降,扩张贡献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城市空间形态趋于简单但稳定性逐渐减弱。(2)城市空间扩张由蔓延式向跳跃式转变,呈明显的圈层格局;新增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距离市中心6~18 km处;扩张方向主要集中在东、西、南3个方向,城市重心向东转移888.2 m。(3) 2026年城市建设用地Logistic预测值为755 km2,结果较为可靠。(4)研究期内,市场经济的作用力呈现下降趋势,政策制度、全球化、社会发展和交通区位的作用力呈现上升趋势。最后提出合理行政干预、健全市场机制、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建议,以期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