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46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8篇
  25篇
综合类   244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7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1 养殖场恶臭气体的来源 养殖场恶臭气体的组成成分特别复杂,目前已知臭味化合物共有160多种,其中动物自身排泄的化合物主要有4大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3-甲基丁酸、戊酸)、酚类物质(苯酚、4-甲基苯酚、4-乙基苯酚)、吲哚类物质(吲哚、粪臭素)和硫化物.  相似文献   
72.
影响化学消毒剂效果的因素与使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性有很大的差异,例如病毒对碱和甲醛很敏感,而对酚类的抵抗力却很低。大多数的消毒剂对细菌有杀灭作用,但  相似文献   
73.
木酢液是在烧制木炭过程中木材热解成分的冷凝回收液,具有特殊的烟熏气味,呈酸性,淡黄色至红褐色,组成成分相当复杂,含有200多种小分子有机成分,主要是有机酸、酚类、酮类、醇类和酯类,其中以醋酸为主要成分,占有机成分的50%左右。木酢液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农业生产中均有应用。在美国,木酢液主要应用于花园园艺;  相似文献   
74.
不同杨树树种枝条木质部酚类次生代谢物质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8个杨树树种枝条木质部次生代谢物质种类和含量进行了分析。共测定次生代谢物质14种,不同杨树的次生代谢物质种类有所不同,在含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对次生代谢物质进行聚类分析表明:8个杨树树种中白杨派的毛白杨和新疆杨为一类,另外6种黑杨派及其杂交类群的杨树为另一类。  相似文献   
75.
76.
果树雌雄蕊中几种生化指标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正交结实的挑和自交不实苹果。梨为试材,对其雌雄蕊的POD活性,IAA氧化酶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结实的桃雄蕊的IAA氧化酶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雌蕊,而自花不实的苹果,梨雄蕊的IAA氧化酶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显著地低于雌蕊,据此认为,果树的授粉结实特性可能与其雌雄蕊IAA氧化酶活性的高低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多少有关,而且雄蕊的IAA氧化酶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高于雌蕊时,可能  相似文献   
77.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葡萄中低分子量酚类物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水—甲醇洗脱系统,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低分子量酚类物质的方法,用乙酸乙酯提取葡萄中的低分子量酚类物质。第一步pH= 7.0,分离提取出中性酚(儿茶素、芳香醇);第二步pH= 2.0,分离提取出酸性酚;梯度洗脱,一次分析在70 m in 内完成。新鲜葡萄样品经预处理,各种酚类物质回收率为65% ~95% 。  相似文献   
78.
以欧亚种红色酿酒葡萄“赤霞珠”的4种不同成熟株系(提前9 d转色株系E1、提前7 d转色株系E2、提前5 d转色株系E3、正常转色株系CK)果实为材料,采用UPLC法测定果实中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丁香酸、柚皮苷等22种单体酚含量,探索不同成熟株系间葡萄果实中单体酚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正常成熟株系(CK)相比,提前5 d转色的成熟株系(E3)总单宁和总花色苷含量最高,分别为1.20和3.27 mg/g; 9种酚酸类物质中2,5-二羟基苯甲酸含量在3个早熟株系中占比均为最高,且在E2和E3中占比均超过40%;6种黄烷醇类物质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在E1、E2、E3这3个早熟株系中的占比均为最高,分别占黄烷醇类物质总量的46%、57%、67%;7种黄酮醇类物质中杨梅素在早熟株系(E1、E2、E3)和正常成熟株系(CK)中的含量均为最高,分别占黄酮醇类物质总量的87%、93%、92%、89%;随着成熟时间的不断延后,3种酚类物质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早熟株系中,黄酮醇类物质含量均高于酚酸类和黄烷醇类物质,黄烷醇类物质“赤霞珠”葡萄中积累量较低。  相似文献   
79.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分别在山东栖霞和泰安研究了套袋后果皮中酚类物质代谢与花青苷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套袋后果皮花青苷积累与酚类物质代谢密切相关。果皮中多酚氧化酶(PPO)含量较对照(不套袋果)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较对照升高,类黄酮、水溶性酚和花青苷含量较对照增加,果实着色迅速而良好。但在摘袋后气候不利和果袋为劣质单层纸袋条件下,果皮中酚类物质和花青苷含量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80.
色值和外观白度是白砂糖产品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整个制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色素,会增加澄清工艺负荷,使白砂糖的色值上升,降低了成品糖的质量。成品糖中一般有:焦糖色素、美拉德色素、铁类物质、酚类物等。焦糖色素和美拉德色素是制糖过程中的典型性色素,铁和酚类物质则是白砂糖的主要致色原因。文章通过采用比色法测定酚类色素的含量,在紫外光下测定它们的吸光度,通过数据计算等折的关系作出酚类色素的纯度-吸光度关系图,得到相应的标准曲线,利用标准曲线的特性判定待测样液是否存在该种色素及其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