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75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0篇
  20篇
综合类   239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47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41.
针对小尺度遗址区内遗迹点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较少的问题,以河南仰韶村文化遗址为研究区,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提取遗迹点的环境参数,统计分析得出其主要特征,并计算得出遗迹点的分布结构和地理集中度。结果显示,遗迹点高程一般为590~650 m,坡度为1.7°~5.1°,坡向值为112.5°~202.5°,距河流距离为250~350 m。这表明古人类选择生产生活地址时,通常选择坡度平缓、坡向以东南和南朝向为主、地势具有一定高度且距离河流稍近的区域。遗迹点空间分布结构类型为凝聚型,且地理集中度高,这表明古人类倾向于群居生活。  相似文献   
142.
周宾  裴成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06-5808,5812
为充分挖掘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协调大遗址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关系,依据环境经济学的价值理论,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可分为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为适应现代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系统整合物质文化遗产的使用价值,并不断研究与探索其非使用价值。基于现代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背景,统一大遗址的遗存本体、现代人工建筑、自然生态环境的功能与特点,构建大遗址保护-生态城市建设的共生机制。  相似文献   
143.
瑞昌铜岭古铜矿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年代最早、内涵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古铜矿采冶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遗址面积7万平方米。专家认为这里是我国青铜器时代主要铜料基地之一。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为保护这一世界级文化遗产做了大量工作,人为的破坏已基本停止,但是遗址保护工作仍不尽人意。本文对该遗址历遭损毁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保护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4.
约一万年前,地球上最后一个冰川期结束,冰川的消退、气候的转暖,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新石器时代开始了。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出土的遗存,传载了这一新时代的信息:一万年前的仙人洞人,虽然还没有搬出洞穴、双脚却已迈进了新石器时代的大门。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新石器早期文化具有三个最显著的技术创新,即磨  相似文献   
145.
146.
一、遗址背景1、地理位置及发掘收获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7.5公里的陶寺镇南,平面形状略呈长方形,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除去村庄、沟壑等区域,现存遗址面积约240万平方米。流经遗址北部7公里处的汾河纵贯山西中南部的临汾盆地。横亘于曲沃、翼城、襄汾等县交界地带的崇山(俗称塔儿山,因山顶有三源寺塔故名),将临汾盆地东部分为南、北两个小区。陶寺遗址即位于塔儿山西麓,整个地势原本为相对缓平的大坡地。后由于长期人为开发与破坏,山麓缺少森林覆盖,深厚的黄土堆积被季节性洪水冲出一些沟壑,现代地貌略显破碎。陶寺遗址是20世…  相似文献   
147.
于德源 《农业考古》2006,(4):14-18,39
北京的东胡林新石器时期早期遗址,位于门头沟山区东胡林村西侧清水河北岸的马兰黄土台地上。这处遗址最早是在1966年初被在当地劳动的北京大学郝守刚先生发现,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国兴、尤玉柱先生前往鉴定,确定是一处新石器早期的3具尸骨的合葬墓,一具女  相似文献   
148.
149.
150.
金上京城的兴建始于太宗、熙宗 ,成于世宗 ,金上京的破坏与毁弃始于海陵王迁都、金末兵火 ,荒废于清初。蒲鲜万奴的叛金与金京保卫战 ,是金末女真政权奋发图存的最终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