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75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0篇
  20篇
综合类   239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1年   13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甘肃庆阳遗址古栽培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的变异系数皆处于第二位,显示出庆阳古栽培稻在这一时期尚处于较激烈的分化状态,尤以粒厚的变异最著,是一个不稳定的群体。2.古栽培稻二维性状变域的特征二维性状变域是两个性状的平面位置分布表象。从图2~5可以看到,古栽培稻的分布位置与普通野稻、籼稻和粳稻都不相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如图2中古栽培稻粒长似粳、而粒宽似籼,因此其位置不在籼稻的左上,也不在粳稻的右下,而分布在籼粳之间的左下方,粒长和粒厚二维分布的图3也有类似的特征。图4中古栽培稻粒宽和粒厚的二维分布与籼靠近,处在普通野稻和粳稻两极的中间区域。图5中…  相似文献   
92.
陈娟英 《农业考古》2000,(1):101-103,,128,
江苏常州圩墩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遗址范围大、堆积厚、内涵丰富,对揭示江苏南部地区的古文化面貌具有典型意义。(1)历经四次考古发掘,(2)第四次发掘在前三次的基础上,田野工作更细致,并与其他相关学科紧密配合,现场采样,科学测试,取得了一大批珍贵的资料,本文撷取大量测定材料中有关原始稻作农业的文化因素,试作分析,以佐证中国稻作起源长江中下游说。 一、水稻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常州圩墩具有水稻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气候温湿。根据圩墩遗址下层孢粉资料,同济大学王开发先生分…  相似文献   
93.
《林业科学》2021,57(7)
【目的】研究原位保存与展示环境下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木质水槽的真菌多样性,分析其真菌败坏状况,为评估木质水槽微生物病害以及进一步研发本体保护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疑似真菌生长的木质水槽和真菌子实体样本取样,传统组织分离和培养技术与现代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样本真菌群落多样性信息。【结果】根据疑似真菌生长典型症状取得4份木质样本,在水槽附近土壤中采集1份子实体样本。采用传统组织分离技术从4份木质样本中分离到11种子囊菌,其中青霉菌和木霉菌分离比例较高;子实体培养物经鉴定为纯黄白鬼伞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4份木质样本含有的真菌序列操作分类单元分别为182、168、213和191,真菌群落多样性较丰富; 4份木质样本均检测到的真菌种类22种,占比较高的优势菌有外瓶霉菌、曲霉菌、畸腔菌和纯黄白鬼伞菌,丰度分别为16.38%、12.96%、9.27%和8.54%;子实体培养物纯黄白鬼伞菌在4份木质样本中均被检测到,且丰度较高。【结论】在现有精细保存环境中,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木质水槽的真菌多样性依然丰富,检测到的一些真菌对木质文物以及环境具有潜在风险,有必要根据分离到的真菌筛选新的杀菌剂,研发新的防霉防腐技术,为原位保存与展示的出土木质文物以及博物馆内健康环境提供进一步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4.
曹逸伦 《花卉》2019,(18):120-120
建筑风水是古人积累的经验和相关的空间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关系,是我国古代文明的见证。本文以白浮泉遗址公园为例,探讨了其建筑格局与古代建筑风水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
从楼家桥遗址的硅酸体看新石器时代水稻的系统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工作者对植物硅酸体做了许多研究工作,推动了农业起源研究工作的发展(Pearsall,1978;Collins,1980;藤原,1982;1996)。禾本科植物在其生育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硅酸,这些吸收的硅酸在植物体的一些特定的细胞,诸如运动细胞、结合组织……  相似文献   
96.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志一 《农业考古》2003,19(1):76-88
1996年 3月 3日《中国文物报》发表了袁家荣教授撰写的《玉蟾岩获水稻起源重要新物证》一文 ,全面介绍了湖南道县玉蟾岩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发掘出土文物情况。 1998年 9月 2 0日该报又发表了张镇洪教授等三人撰写的《英德牛栏洞史老墩遗址发掘有重要收获》一文 ,全面介绍了广东英德牛栏洞、史老墩两处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情况。 1999年 12月 ,《英德史前考古报告》与《中石器文化及有关问题研讨会论文集》同时出版发行 ,详细介绍了牛栏洞、史老两处遗址研究结果 ,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研究稻作农业起源问题的学者们更高度重视。因为 …  相似文献   
97.
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印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缺乏古稻谷的情况下,稻壳印痕也不失一种鉴别古稻的方法,用此方法对100片石峡遗址M104古稻稃壳双峰乳突印痕进行研究,确认石峡古稻是一个处于籼、粳分化,属性模糊的杂合种群,是古稻演化历史阶段的反映.石峡古稻所呈现的籼、粳模糊性和分化状态特征,表明石峡古稻是我国栽培稻起源与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8.
全新世以来青藏高原文化遗址时空演变及其驱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
《农业考古》2021,(3):136-140
宁波庶来遗址地处东南丘陵和宁绍平原的交界地段,向东是大海,兼有鱼米和山林之利。1995年的试掘中出土了一件双孔小石刀,本文通过对石刀形状、开孔位置、使用方法的分析,认为此件器物应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石铚。在将此件石铚与其他已发现的石铚对比后,发现其具有更科学的设计和更先进的工艺;并根据此遗址中发现的农具,进一步探讨了当时庶来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0.
河济地区指古河济之间及其附近地区,主要指今豫鲁交界一带。东周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随着荷水、鸿沟等一系列人工运河的开凿、疏通,该区域成为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位于河济地区的濮阳金桥遗址出土东周时期炭化植物遗存共计592粒,其中包括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大豆(Glycine max)、小麦(Triticum aestivum)、红小豆(Vigna angularis)五种炭化农作物。其他可鉴定的非农作物炭化种子还包括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藜(Chenopodium album)、红鳞扁莎(Pycreus sanguinolentus)、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等。在河济地区东周时期的几处遗址中,粟依旧是最为重要的农作物遗存;但小麦在这一时期的重要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在一些遗址中可以与粟比肩,形成了粟麦并重的局面;大豆在作物结构中起到补充性作用;而稻米的重要性相当有限。值得注意的是,红小豆(小豆)与小麦的广泛利用可能反映了以粟和冬小麦为核心的两年三熟制度在东周时期河济地区的出现。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的变化一方面得益于东周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人口的增加;另一方面东周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河济地区因人工河渠的开凿,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交通的便捷,使得不同区域之间物资和信息的交流大大增强,为当地生业模式的改变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