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不同低氟品种青砖茶适制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中茶108、中茶302、槠叶齐、鄂茶1号、丹桂、金观音等6个低氟茶树(Camellia sinensis)品种标准1芽5叶原料试制青砖茶.经感官审评、氟含量及理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所制砖茶均具备青砖茶正常品质特征,理化指标均符合《GB/T 9833.9-2002紧压茶青砖茶》要求,氟含量均低于150 mg/kg,其中槠叶齐氟含量最低,为102.6 mg/kg.  相似文献   
32.
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和外蒙古、俄罗斯等国具有消费紧压茶的传统习惯,种类有获砖茶、黑砖茶、花砖茶、青砖茶、康砖茶、金尖茶等,统称为"黑茶、边茶、砖茶".  相似文献   
33.
"一带一路"和"万里茶道"倡议的提出,让茶叶市场充满了发展潜力。湖北青砖茶作为风靡亚欧的茶饮之一,亦是前景无限。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数据化时代的到来,湖北青砖茶市场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行业洗牌在所难免。时至今日,传统的营销渠道建设已不能够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如何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以更灵活的姿态应对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获得可持续发展,已变成广大黑茶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对湖北青砖茶行业的营销策略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希望能够给青砖茶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4.
结合膜超滤技术从青砖茶中分离提取α-淀粉酶和脂肪酶抑制活性组分,分析青砖茶汤直接超滤组分和青砖茶汤乙酸乙酯萃取物超滤分离组分对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砖茶5ku膜截留组分具有较强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100ku膜截留组分具有较强脂肪酶抑制活性。乙酸乙酯萃取物5ku膜截留组分具有更强的α-淀粉酶抑制活性,而其透过组分具有更强的脂肪酶抑制活性。膜超滤技术结合乙酸乙酯萃取法能更好地分离纯化青砖茶汤α-淀粉酶和脂肪酶抑制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35.
分别将2022年青砖茶、2012年青砖茶、决明子、荷叶、绞股蓝和茯苓以研磨打粉机磨成粉末,按青砖茶、决明子、荷叶、绞股蓝、茯苓的质量比3∶2∶2∶1∶2混匀,制作成青砖茶特色中药茶饮配方粉末。取4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肥胖组、新茶组(2022年青砖茶)、陈茶组(2012年青砖茶),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7周建立肥胖模型,从第6周开始,新茶组和陈茶组分别开始灌胃新、陈青砖茶特色中药茶饮。17周后,计算小鼠身长体重,心脏取血,解剖称取小鼠肝脏,检测小鼠肝脏TC、TG、HDL、LDL水平和血清TC、TG水平,采用HE染色和油红O病理切片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与肥胖组相比,新茶组和陈茶组的体重、Lee’s指数、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p <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明显上升(p <0.05),氧化应激指标8-OH-dG、MDA和ROS含量均明显下降(p <0.05),炎症因子IL-6和IL-1β含量明显下降(p <0.05)。与新茶组对比,陈茶组的减肥效果更加明显。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6.
中国与蒙古国开创“羊来茶往”佳话的历史依据是蒙古民族向来十分喜爱湖北出产的青砖茶,而习惯以羊等畜产品作为交换手段。蒙古民族嗜好青砖茶具有深刻社会客观背景,健康、饮食、环境等三大因素是蒙古民族喜爱青砖茶的主要原因。青砖茶在蒙古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发挥着多方面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充当食物、礼物、货币三大功能。历史上,青砖茶由擅长贸易的晋商从内地精心生产,经长途跋涉运往蒙古等北方地区销售。“羊来茶往”的贸易格局满足了蒙古民族的饮茶需求,加强了内地人民与蒙古民族的传统友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7.
渥堆发酵是青砖茶独特品质形成的关键技术环节。对来自青砖茶渥堆发酵样品中的细菌进行高温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通过筛选得到20株能在高温条件下良好生长的细菌,其中15株菌株能够在含茶汤的培养基中生长。3株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55℃,为嗜热细菌。结合嗜热菌株的形态特征和16 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1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经嗜热细菌发酵晒青毛茶的产酶试验可知,嗜热菌株在发酵茶叶时能够产生纤维素酶、淀粉酶和单宁酶,其酶活力分别可达215.69、259.28、4.85 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