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林业   193篇
农学   78篇
基础科学   3篇
  33篇
综合类   664篇
农作物   103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26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选用7种化学农药对长鞘卷叶甲2龄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48%乐斯本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等3种农药的毒力较好,并应用于林间幼虫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别使用乐斯本、高效氯氰菊酯和杀虫单的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效果较理想,可产生73%~85%的杀虫效果;乐斯本和高效氯氰菊酯用根灌法与注干法进行防治没有任何杀虫效果;杀虫单也能产生相对较强的杀虫效果,400倍液根灌效果为56.6%,40倍液注干效果为45.8%,可适当应用于林间防治幼虫。  相似文献   
102.
山楂圆柏锈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楂圆柏锈病病原为亚洲胶锈菌,冬孢子在圆柏属,锈孢子和性孢子在山楂属和梨属树木上。从担孢子产生到性孢子12-20d,到锈饱子35-40d,到冬孢子近2a。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冬孢子17-20℃,担孢子15-23℃,锈孢子10-25℃,各种孢子均在相对温度50%以上和蔽荫或黑暗条件下萌发,直射光,全光抑制萌发,冬孢子胶化充分,6h即可出现担孢子,担孢子在适温适湿时,1h即可萌发,担孢子寿命暂短,活孢子传播距离近,百菌清等药剂喷杀锈孢子和松焦油柴油混液涂圆柏病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采集到的病害标本作形态学比较,并对照有关资料,鉴定出寄生于南京地区蔷薇科植物的多孢锈菌属锈菌5个种,即:短尖多孢锈菌Phragm idium mucronatum(Pers.)Schlechtendal,蔷薇多孢锈菌P.rosae-multi-floraeD ietel.,山田多孢锈菌P.yamadanumH iratsukaf.,玫瑰多孢锈菌P.rosae-rugosaeKasai和少隔多孢锈菌P.pauciloculare(D ietel.)H.et P.Sydow。进而对这5种锈菌的形态学特征作了详尽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4.
中的鞘氨醇类代谢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香港红树林的两株南海海洋真菌(2526#和1850#)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到4个化合物,通过完整的波谱数据分别解析为鞘氨醇类化合物N-(2’,3‘-二羟基二十四碳酰基)-1,3-二羟基-2-氨基十八烷(A)、n-(2’,3‘-二羟基二十六碳酰基)-1,3-二羟基-2-氨基十八烷(B)、2‘-dehydroxycerebroside D(C)和cerebroside D(D)。化合物A和B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05.
华北落叶松鞘蛾人工合成性诱剂诱引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0年,在山西省太岳山林局应用人工合成的华北落叶松鞘蛾性引诱剂对华北落叶松鞘蛾进行了监测,并开展了大量诱杀试验。结果表明:该引诱剂对华北落叶松鞘蛾雄蛾有较中的引诱作用,60个诱捕在成虫扬飞期共诱到鞘蛾成虫51万头,应用诱捕器后,林地内华北落叶松被害率下降50.1%,虫口密度下降81.2%,可用于对华北落叶松鞘蛾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06.
施肥措施防治粗鞘双条杉天牛的作用及效益评价李才进(沪州市林业局)周祖基杨伟(四川农业大学)叶伟军邱宗海(国营泸县林场)曾垂惠杨德敏(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试验站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sinoausterGressit)是我国南方杉木林区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7.
作者在对兴安落叶松鞘蛾进行系统观察后,发现在鞘蛾越冬场所、取食行为、环境选择、换梢方式、幼虫体与鞘、成虫趋光性、产卵量和制约种群变化的生物因子等问题与前人观察结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在9年生人工纯林中,采用固定标准地、固定标准株连续3年对树高、胸径实测的方法,计算并比较阌 害与末受害木材积及单位面积材积的 失。  相似文献   
109.
为研究TaRanGAP2在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的HR诱发中的作用,阐明小麦抗叶锈病分子机制,为小麦抗叶锈病育种给予分子水平的指导.以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26及其轮回亲本Tc分别与叶锈菌生理小种260组成不亲和组合(TcLr26×260)及亲和组合(Tc×260),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TaRanGAP2的CDS全长为16...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深入探究钙依赖蛋白激酶(Calcium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CDPK)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功能机制,本试验结合叶锈菌生理小种260侵染小麦品种Tc Lr26后的RNA-seq数据和NCBI基因组数据筛选得到抗病相关基因TaCDPK6,并对TaCDPK6进行了蛋白质理化性质分析;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TaCDPK6基因及其表达蛋白在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TaCDPK6蛋白分子大小为57 kD,理论等电点为7.61,为亲水性蛋白质;在小麦叶片接种叶锈菌后,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目的基因及蛋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趋势,并且在4~8 h表达量达到最高,与RNA-seq数据分析得到的表达趋势基本一致。结果表明TaCDPK6在小麦抵抗叶锈菌的基础防御反应中可能发挥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