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94篇
林业   89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270篇
  134篇
综合类   641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59篇
畜牧兽医   207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为消除滞育对蝴蝶产业的不利影响。[方法]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光周期与光脉冲对美凤蝶滞育蛹发育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20℃LD12:12时,滞育蛹第31天开始羽化,持续36d,平均历期46.9d;LD15:9时第37天开始羽化,持续22d,平均历期47.7d。25℃时,LD12:12开始羽化时间为第18天,持续23d,平均历期25.9d;LD15:9为第19d,持续14d,平均历期为26.4d。在25℃时,断光后间隔2h进行2h光脉冲处理,羽化推迟4d,在第19天开始羽化,平均历期延长1.2d,为21.8d;断光4h后进行2h光脉冲处理,羽化提早2d,第15天开始羽化,平均历期缩短1.9d,为18.8d。[结论]光周期和光脉冲对滞育蛹发育均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2.
建立了顺序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富硒农产品中硒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富硒农产品中无机硒和有机硒的分离及提取方法。考察了酸度、硼氢化钾浓度及载气流量等条件对硒原子荧光强度的影响。在最佳工作条件下,硒的检出限为0.026 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58%,线性范围为0~100 ng/ml,应用本方法测定不同富硒农产品中的总硒含量为43.8~648.2ng/g,有机硒含量为30.6~509.8 ng/g,无机硒的加标回收率为91.5%~104.5%。该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干扰少,适合富硒农产品中的总硒和有机硒的测定。  相似文献   
63.
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原料,研究磁场强度和脉冲数在不同处理温度下对HR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强度小于1T时,脉冲磁场对辣根过氧化物酶有激活作用,随着脉冲数的增加,激活作用逐渐降低;磁场强度大于1T时,脉冲磁场对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且随着脉冲数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3.5T是脉冲磁场对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的一个拐点值;较高的处理温度可以增强磁场对辣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4.5T,40℃,40个脉冲时HRP的活性降低了90%.PMF处理后的酶液在4℃下贮藏,48h后HRP的活性仍缓慢下降,无再生现象.  相似文献   
6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电融合参数(场强、脉冲时程)对猪核移植胚融合率及发育能力的影响。采用44~48h成熟培养的去核猪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颗粒细胞为供体。结果表明,在20μs脉冲时程条件下,0.8kV·cm-1组融合率显著高于0.4、1.2、1.6kV·cm-1组(P0.05)。0.8、1.2kV·cm-1组卵裂率显著高于0.4、1.6kV·cm-1组(P0.05)。场强为0.8kV·cm-1条件下,20μs组融合率显著高于30、40、50μs组(P0.05)。卵裂率20、30μs组显著高于40、50μs组。根据试验数据,本试验室最佳融合电参数为:0.8kV·cm-1、20μs,1次脉冲。  相似文献   
65.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genomic fosmid library cotaining 129 014 clones was constructed and characterized from one diploid grass carp. The average insert size of the fosmid library was determined to be 35 kb by 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which is 4.1-fold coverage of the grass carp genome. To demonstrate the probability of picking the functional genes from the library, eleven functional genes were screened by three-dimensional PCR technique. The number of positive clones of these genes was from 1 to 6. So, this library may screen any useful genes from grass carp. This grass carp genome fosmid library will be integrated in the presently ongoing efforts to determine the sequence of the grass carp genome.  相似文献   
66.
采用300 Hz脉冲波断续音在实验室水槽中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幼鱼进行音响驯化试验。结果表明:在驯化第15天开始聚集时间减小到2 s,之后到20 d均无大变化;聚集时间从第5天开始整体呈递减趋势,驯化第16天,聚集时间达到最短(16 s);聚集率则逐日增加,驯化第18天,聚集率达到最高,为91%,平均聚集率为83.9%;音响驯化结束10 d后再次放声,许氏平鲉开始聚集时间为3 s,聚集时间为44 s,聚集率为86.3%。由此可见,300 Hz脉冲波断续音对许氏平鲉有明显的驯化作用;许氏平鲉对驯化声音记忆力超过10 d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7.
通过研究小麦叶部病害的症状特点及图像特点,应用K_means硬聚类算法对小麦叶部病害图像进行彩色图像分割,得到二值化分割和彩色分割,利用多重分形分析从二值化分割图像中提取病害形状特征参数,分别利用提升小波变换和脉冲耦合神经网络从彩色分割图像中提取颜色特征参数和纹理特征参数.根据提取的组合特征参数,利用学习向量量化神经网络进行小麦病害分类识别.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小麦病害的识别率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68.
基于改进遗传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玉米病害图像分割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病害图像分割是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病害识别的关键性技术环节之一,现有病害分割方法存在病害区域外部形态特征细节保留程度差和颜色纹理信息丢失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分割方法.首先改进遗传算法,以信息熵的加权线性组合作为优化适应度函数用以在每次迭代过程中评价脉冲耦合神经网络对于病害区域的分割效果,通过计算种群适应度方差和适应度均值自适应调整遗传算法的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然后将改进遗传算法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相结合,实现网络连接系数、衰减系数和幅值系数的自动优化调节;最后利用改进遗传脉冲耦合神经网络分割算法,在RGB子空间分别对病害图像进行病害区域分割,将分割结果利用RGB颜色空间子图合并策略实施合并,从而得到最终的图像分割结果.将此算法、最小交叉熵阈值化算法和GA-PCNN算法用于玉米黑瘤粉病彩色图像病害区域分割.结果表明:从主观视觉评测角度,此算法分割效果较好,能够较为细致的呈现病害区域的外部形态特征和较为完好的保留病害区域的颜色纹理特征;从客观量化评测角度,此分割算法在目标区域分割匹配率、错分率和正确率上明显优于最小交叉熵阈值化算法和GA-PCNN算法.  相似文献   
69.
果园管道自动顺序喷雾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密植果园或成熟果园中由于果树树冠逐渐长大使果树行距变小甚至封行,增加果树喷药难度和劳动强度、危及喷雾作业人员安全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果园管道自动顺序喷雾控制系统.该系统由喷雾给药单元、自动顺序喷雾主控器和电磁阀控制节点组成.喷雾给药单元为系统提供药液,自动顺序喷雾主控制器给电磁阀控制节点提供控制信号,电磁阀控制节点控制电磁阀的开关,通过控制果园中多个电磁阀的顺序开启和关闭,实现对果树的自动顺序喷雾.运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按照设定喷雾时间对果树进行自动顺序喷雾,不需要人工进入果园喷雾.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在适肥和高肥水平下,顺序和非顺序衰老茎顶三叶和地上器官同化物积累及转运特性,为阐明小麦叶片非顺序衰老的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生育后期(05-16)非顺序衰老发生率较高的小麦品种温麦19、豫麦19和兰考矮早8为材料,设高肥(尿素225kg/hm2,磷酸二氢铵337kg/hm2,春季追施尿素112kg/hm2)和适肥(尿素150kg/hm2,磷酸二氢铵225kg/hm2,春季追施尿素75kg/hm2)2个肥力水平,在小麦扬花期(04-22)、叶色倒置现象发生时期(05-16)和成熟期,分别采集参试小麦品种正置茎和倒置茎,测定2个肥力水平下顶三叶的绿叶面积及其叶片、叶鞘、地上营养器官、穗和籽粒的干质量,比较正置茎和倒置茎顶三叶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在适肥和高肥条件下,参试小麦品种正置茎绿叶面积均表现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而倒置茎绿叶面积表现为倒二叶旗叶倒三叶。正置茎旗叶干物质积累量与倒二叶接近,均大于倒三叶;倒置茎倒二叶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大于旗叶和倒三叶。正置茎和倒置茎顶三叶叶鞘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为旗叶叶鞘倒二叶叶鞘倒三叶叶鞘。正置茎地上营养器官花前同化物转运量、转运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均大于倒置茎,而正置茎地上营养器官花后同化物转运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均低于倒置茎。倒置茎籽粒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正置茎。与适肥水平相比,高肥水平可以延缓叶片衰老,增加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减少营养器官花前同化物向籽粒的转运,提高千粒质量。【结论】在高肥和适肥条件下,参试小麦品种均有叶片非顺序衰老的发生,且生育后期小麦叶片的非顺序衰老有利于籽粒的充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