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9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759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6篇
  40篇
综合类   420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黑光灯诱杀马尾松毛虫成虫实践与成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黑光灯诱杀趋光性较强的马尾松毛虫成虫,不但能降低马尾松毛虫成虫产卵量,而且可以压低虫口密度,具有防治效果较好、节省劳力、降低成本、保护天敌、不污染环境、节能省电、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2.
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结构及生物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20年生左右的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林,分别以5种混交比例设置样地,对样地林林下植被的结构和生物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在马尾松混交比例0~60%间增加,60%~100%间降低,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基本不变,且种类较少;(2)随着混交比例的增加,灌木层高度呈现波动性变化,草本层高度缓慢降低;(3)随着混交比例的增加,灌木层盖度呈现逐渐降低趋势,而草本层盖度相对稳定,变化不大;(4)在各混交比例中,灌木层生物量占林下生物量的主要部分,草本层占较少部分,并且随着混交比例的增加,林下植被生物量呈现先逐渐增大后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3.
马尾松人工幼林施肥肥效与增益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13a的马尾松幼林施肥试验表明,红壤地区施P肥有利于马尾松幼林生长,但产生肥效迟(施肥7a后产生显著效果),施N、K肥对促进马尾松幼林生长显著影响,过量还会产生负效应。施N、K肥会促进林木分化,施P肥则能使林分结构均一,经偏相关分析表明,P元素是影响马尾松生长的主要因子,肥效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增闪持续性。施肥量佳处理组合为N1P3K2,即每公顷施N、P、K分别为0、30、30kg。  相似文献   
994.
松毛虫 ( Dendrolimus spp.)的天敌资源十分丰富 ,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及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或流行 ,据统计 ,仅湖南省的天敌就达 16 3种 [1] 。天敌与寄主之间的发生关系 ,以及各种天敌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虫生真菌由于寄主广泛 ,对天敌昆虫的影响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并一度曾使人们对真菌杀虫剂的生产应用产生怀疑。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也比较多 ,其中大多是关于虫生真菌与寄生性天敌的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寄生性天敌一般不受虫生真菌侵染 ,各自独立地起作用 ;被天敌寄生的寄主因表皮的破坏可能更易…  相似文献   
995.
利用性引诱进行马尾松毛虫发生期预测和虫情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安徽省定远县、广东省化州县和浙江省衢州市的5次诱蛾实验,证实了利用活雌蛾或合成的性引诱剂做雄蛾的引诱源,与采集的松毛虫茧在林地内自然羽化蛾做对比,性引诱的诱蛾高峰日期与自然羽化的发蛾盛期完全一致,说明了用性引诱做发生期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对所谓无虫林和有虫不成灾的松林进行虫情监测,在常规调查找无虫的松林内用性引诱监测技术,则能准确掌握虫口基数。实验证明,在松毛虫的低虫口期用性引诱监测中情动态是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在安徽省定远县、广东省化州县和浙江省衢州市的 5次诱蛾实验 ,证实了利用活雌蛾或合成的性引诱剂做雄蛾的引诱源 ,与采集的松毛虫茧在林地内自然羽化蛾做对比 ,性引诱的诱蛾高峰日期与自然羽化的发蛾盛期完全一致 ,说明了用性引诱做发生期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对所谓无虫林和有虫不成灾的松林进行虫情监测 ,在常规调查找无虫的松林内用性引诱监测技术 ,则能准确掌握虫口基数。实验证明 ,在松毛虫的低虫口期用性引诱监测虫情动态是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7.
对11年生飞播马尾松林进行综合抚育间伐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的间伐强度和次数均产生不同的效果。胸径生长以间伐强度大和2次间伐为好;树干形质以间伐强度小为好;间伐对树高、冠幅、林木分化等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8.
9个白僵菌菌株对马尾松毛虫的致病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浙江省丽水地区是马尾松毛虫白僵病自然常发区。近几年来采集并分离到球力9个野生菌株。测定它们在PDA平板上的营养生长和产孢量,以及菌株对马尾松毛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B2,B4和B14等3个菌株致病力最强,营养生长最快,产孢量较高,达3亿个.cm^2,在今后生产上对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最具应用潜力;次之是B7,B10,B11和B12等4个菌株;而B6和B13菌株的各个性状较差,几无潜力。同时也说明自然界  相似文献   
999.
潘海鹏  梁龙  吴雪梅 《南方农机》2024,(6):110-113+117
当前,围绕水族马尾绣产业化发展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较少,要想找准水族马尾绣文化遗产的发展定位,守护好、传承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使马尾绣摆脱自身发展的桎梏至关重要。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以贵州省三都县为例,在调查、收集、整理马尾绣产业发展相关资料后,通过问卷调查和SWOT分析的方式探寻乡村振兴背景下水族马尾绣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研究结果表明,三都县水族马尾绣产业发展目前存在传承主体流失、产品缺乏创新、销售渠道单一、知名度低、宣传力度不够、规模较小、经营缺乏资金及贷款难度高等问题,应该从培养传承主体、提高文化产品多样性、强化品牌知名度及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扩大企业规模等方面入手。在此基础上,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扶持非遗文化,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文化,让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以期为三都县马尾绣产业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00.
林间挂放喷涂有松毛虫病毒的赤眼蜂卵卡,试验结果表明,林间赤眼蜂对马尾松毛虫卵的寄生率平均39.4%,室内赤眼蜂对马尾松毛虫卵的寄生率80.0%。林间观察到刚羽化的第二代赤眼蜂在松毛虫卵上活动。携带松毛虫病毒的赤眼蜂通过其寄生行为可把病毒传递到松毛虫幼虫期,松毛虫幼虫病毒感染率3.0%,松毛虫蛹期没有观察到松毛虫病毒传递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