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篇
林业   26篇
农学   20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31.
玉山 《花卉》2015,(6):37-37
1.形态特征 五色梅(Lantanaca lilara)又名马缨丹,为马鞭草科马缨丹属直立或半蔓生常绿小灌木,全株具有一种特殊的气味。株高1-2米,老枝黄褐色。分枝对生,茎枝无刺或有下弯的钩刺。叶对生。卵形或矩圆状卵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钝齿,上面粗糙而有短刺,背面有小刚毛。  相似文献   
132.
采用超声波法提取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中总黄酮,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超声波功率、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波处理时间和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考察马鞭草提取物对几种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优化的马鞭草总黄酮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波功率350W、超声波处理时间50 min、料液比m 马鞭革∶V乙醇=1∶30(g/mL).抑菌试验表明,马鞭草黄酮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白假丝酵母(Candida spp.)、青霉(Penicillium citrim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3.
吴福川 《花卉》2013,(4):13-13
蓝花藤(Petrea volubilis)为马鞭草科紫霞藤属缠绕藤本,又称砂纸滕、女王花环、蓝鸟藤,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已引种到其他热带、亚热带地区作为景观植物栽培、蓝花藤单叶对生,椭圆形.长5-15厘米,  相似文献   
134.
柠檬马鞭草在不同生长期精油含有率及组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本实验是为摸索柠檬马鞭草在上海地区的生长规律及不同生长时期精油含有率和成分的变化,以找到最佳收获时间和收获器官而设计此方案。测定了株高变化,用水蒸汽蒸馏装置提取精油,用气相色谱仪(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不同时期精油含有率与成分的变化,对比不同器官(叶和茎)、不同部位和不同采样时间的精油含有率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马鞭草四月到六月株高增长速度较快,其精油主要成分为柠檬醛、柠檬烯和姜黄烯,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六月中旬精油含有率达到最高,一天中精油含有率在中午12:00时达到最高,叶片精油含有率高于茎,枝条上部鲜叶精油含有率要高于下部。  相似文献   
135.
孙执中 《花卉》2011,(1):26-26
龙吐珠属马鞭草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茎柔软圆形,有分枝。单叶生,深绿色,聚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  相似文献   
136.
方法一:连翘、银花各10g,马鞭草、芦根、车前草、半边莲各15g,煎水冲捣蒜头汁喂10头仔猪,每天2—3次,轻者连喂3—5d即愈。四肢抽搐的用20%的磺胺嘧啶钠5-10mL,肌注;病重则加龙胆苏打片、维生紊B1、双氢克尿塞冲水喂服;便秘加硫酸钠15-30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7.
程家寿 《江苏林业科技》2006,33(3):20-22,24
马鞭草科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见于温带。黄山自然分布马鞭单科植物有6属18种3变种,占安徽省总种数的2/3之多。该文对黄山分布的马鞭草科植物种类的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8.
为丰富柳叶马鞭草繁殖方法,采用赤霉素处理种子、ABT生根粉处理插穗及筛选出组培快繁阶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1)赤霉素能提高柳叶马鞭草种子活力,3种柳叶马鞭草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不同品种间促进效果存在差异;(2)ABT生根粉对柳叶马鞭草扦插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对插穗发根数和平均根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以500mg/L ABT浓度处理最佳;(3)组培不同阶段采用的营养基配方存在差异,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6 mg/L,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1 mg/L,生根培养基为MS+IBA 0.4 mg/L,生根率最高可达93%,增殖系数达4.2。  相似文献   
139.
我们在华中和华北地区的春、夏、秋三季都常常能在街头看到一种美丽的单花地被,它们株型矮小紧凑,花朵繁密,花色艳丽,以紫色、粉色为主,这就是美女樱。因为美女樱的花簇拥成团,紧紧抱在一起,就像相知相守的一家人,因此美女樱的花语是“相守”“家庭和睦”。它是马鞭草科,马鞭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宜生长的温度为5~25℃之间。  相似文献   
140.
为探究植物挥发油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防治效果,本研究用丝裂亚菊和光苞亚菊挥发油及其主要组分对该线虫进行触杀毒杀活性的测试。采用药物浸泡法,将提取的两种植物挥发油及其主要的共有组分桉叶油醇和马鞭草烯醇作用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测试致死中浓度,进而将桉叶油醇和马鞭草烯醇按不同比例进行复配混合,测试两者复配后的杀线虫活性,结果显示:处理24 h后,丝裂亚菊和光苞亚菊的挥发油均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有一定的触杀毒杀活性,致死中浓度(LC50/24 h)分别为1.50 mg/mL和1.23 mg/mL;处理48 h后,丝裂亚菊和光苞亚菊的挥发油对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48 h)分别为1.06 mg/mL和0.70 mg/mL,较处理24 h后杀虫作用更显著。处理24 h后,桉叶油醇(LC50=0.49 mg/ml)与马鞭草烯醇(LC50=1.09 mg/mL)的杀线虫活性强于两种亚菊属植物挥发油;桉叶油醇和马鞭草烯醇以2:6、4:4和3:5的体积比混配后,其LC50(0.18、0.17和0.20 mg/mL)都明显比两种化合物单独处理时要低,说明这两种化合物在挥发油中发挥了协同杀线虫的作用,且效果明显。本研究可为亚菊属植物挥发油及其主要组分绿色防控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