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53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62篇
  228篇
综合类   46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4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研究目的:研究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研究方法:基于改进C-D生产函数修正的STIRPAT模型和岭回归方法。研究结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总人口每增加1%,将导致建设用地增加0.2110%,城市化率每提高1%,将导致建设用地增加0.0542%,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提高1%,将导致建设用地增加0.0255%;货币资本投入每增加1%,将导致建设用地增加0.0157%。研究结论:(1)人口增长是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最主要驱动力。(2)城市化是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重要驱动力,城市化率的提高并没有导致建设用地总量的减少。(3)社会富裕水平和建设用地总面积之间不存在环境Kuznets曲线。(4)货币资本和建设用地之间的替代关系不明显,技术进步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22.
选取表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建立了社会经济系统指标,在对武汉市1990~2012年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基础上,应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了武汉市生态足迹回归模型,并分阶段对其生态足迹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0年间武汉市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主要驱动力为城市化率、人口规模及经济水平的提高;2010年武汉市生态足迹达到高峰值,为2 335.537 hm2,人均生态足迹为2.8 hm2/人,随后生态足迹与GDP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于2011年开始呈现负相关性,生态足迹与GDP开始呈现倒“U”型转折点,人均生态足迹于2012年下降为2.43 hm2/人;“十二五”期间,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及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的增加,能源消耗总量及万元工业能耗的下降,对减缓人口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张琦 《中国林业》2014,(3):4-11
肌体的健康运转依赖于内部器官的新陈代谢。同样,社会乃至国家的有秩序运行不光在于经济的稳步增长,更在于生态文明的强劲驱动力。  相似文献   
24.
利用4期(1987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TM/ETM遥感影像,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生成连云港海岸带区域4期土地利用类型图,然后应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 4.1分析连云港海岸带的景观格局变化。同时收集连云港海岸带的相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景观格局变化的人文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87~2012年这25年间,变化较剧烈的类型是耕地和建设用地,耕地面积基本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的面积基本呈增加趋势,且涨幅较大;连云港海岸带人口和第二产业快速增长带来了海岸带的大规模开发,对海岸带干扰较大。  相似文献   
25.
《农家致富》2014,(7):1-1
“零钱攒整钱,养猪过大年”是一些地区生猪散养户的真实写照:但今年却让他们出乎意料.猪肉价格在春节时出现了近10年来的罕见性探底j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猪肉价格下跌促使散养户加速退出,而规模齐殖经济的凸显以及下游需求的改变.将成为生猪产业变革的三大驱动力.使生猪业进入发展新时期、  相似文献   
26.
以兰州市1999-2007年的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现阶段兰州市耕地变化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引起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土地生产力和政策因素是影响兰州市耕地数量变化的4大驱动力。针对耕地变化的驱动力,提出加强耕地保护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7.
冯凌  成升魁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247-1248,1278
土地利用变化动力学研究对于揭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原因、过程、预测以及相应的对策制定至关重要。集约度变化和用途转移构成土地利用变化的两种基本类型,以新古典的边际分析为工具,土地经济学的集约度理论和地租理论所构成的体系解释了在经济活动中土地利用的状态均衡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28.
介绍一种小型轮式机械铲的主要性能和结构,该设备可将留在粮仓地坪上(5~10 cm厚度)或墙根拐角处的粮食聚拢成堆,由扒谷机等出粮机械等进行出仓作业,也可将粮食直接推向卸粮口.更换铲板后,还可对晒场上的粮食进行翻晒作业.设备单人操作,轻便灵活,所需行走及推粮动力均由蓄电池提供,可用作为粮食出仓辅助设备.  相似文献   
29.
针对塑料大棚清洗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磁力轮式塑料大棚清洗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磁力轮式行走机构和毛刷清洗机构组成,其核心部件分别为磁力轮、行走电机、毛刷和清洗电机。工作时,由行走电机驱动磁力轮靠磁力吸附在大棚钢制骨架上行走,并由清洗电机驱动毛刷进行清洗工作。该装置适用于骨架间距1 m的拱形钢架塑料大棚,对大棚跨度和脊高无特殊要求。试验结果与分析表明,在纯自来水和洗涤液条件下,大棚透光率分别从清洗前最低的50.9%和49.0%提高至清洗后最高的88.4%和88.9%,最佳清洗流量分别为1.0和1.2 L/min;磁力轮行走机构最小驱动力69 N,满足行走要求;清洗装置平均工作效率6.6 m2/min;大棚倾角变化时,透光率整体平均提高46.7%,使用效果良好。该研究解决了塑料大棚清洗难题,延长了大棚使用寿命,增加了大棚维护安全性。  相似文献   
30.
在GIS支持下,利用云南小江流域两期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叠加分析,得到土地利用变化图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结果发现,1982—2003年全流域610.12km2的土地利用面积发生变化,占流域总面积的59%。土地利用的类型主要是由未利用地向耕地和林地以及林地向耕地的转化,流域综合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达2.95%。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基本构型由以大斑块为主体,散布型斑块镶嵌其中转变为以中等斑块为主体,散布型斑块镶嵌其中的构型;区域土地利用的斑块数由1014个增加到1889个,平均斑块面积由1.02km2/个减少到0.55km2/个;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指数中多样性指数增长4.14%,均匀度指数增长4.14%,破碎度指数增长84.6%,优势度指数降低1.6%;未利用地、林地的分离度分别增加114.58%和69.64%,而耕地的分离度减少45.86%;流域耕地、建设用地重心向东北方向偏移,而未利用地、林地重心向南东、南西方向偏移。引入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是流域耕地增加进而导致系列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人文驱动力,而生态环境保护等宏观政策是流域林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