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5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林业   26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24篇
  90篇
综合类   757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883篇
畜牧兽医   105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揭示盐藻的运动特性,在不同条件下观察了玻璃U形管两端盐藻的密度变化。结果表明,盐藻运动受光照、ATP、丙二酸钠和粘度的影响。盐藻具有向光源方向聚集的运动特性;供给ATP时盐藻运动加速,加入丙二酸钠时盐藻运动减慢,盐藻的运动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增加介质粘稠度会使其运动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42.
采用超滤技术对球等鞭金藻进行浓缩,比较不同操作压力对浓缩机滤水率及单胞藻活性的影响。操作压力分别为0.02、0.06、0.10、0.16、0.20 MPa对单胞藻进行浓缩,并对不同浓缩时间的浓缩藻进行再培养。结果表明,浓缩机的滤水率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当压力为0.16 MPa时,滤水率最高,浓缩密度最大,且不影响浓缩藻的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43.
本文探索了不同氮磷浓度对筒柱藻生长及其理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筒柱藻生长的适宜氮浓度和磷浓度分别为440 μM、9.08 μM,而在氮浓度为880μM或磷浓度为72.64 μM时,叶绿素含量、胞内蛋白、胞内多糖及胞外多糖的含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44.
钝顶螺旋藻别藻蓝蛋白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钝顶螺旋藻(Sp.-D)的别藻蓝蛋白(APC)提取液在室温(≤30℃)、弱光(≤140Lux)下非常稳定,特征吸光值(A650)在几天内几乎没有变化。在pH5-8的范围内,洒精浓度小于9%时,APC能保持较大的活性。在中性盐(0.2-1.0MNaCl)溶液中,AFC也很稳定。  相似文献   
45.
为了解生物操纵和恢复水生植被的抑藻效果,分别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作为浮游动物和大型沉水植物的代表,以小环藻(Cyclotella sp.)、小球藻(Chlorella vugaris)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作为浮游植物的代表,在温度25℃、光照度2 600-3 000 lx和光暗比14 h∶10 h的条件下,研究三种藻共培养和单一加入大型溞、金鱼藻以及同时加入大型溞和金鱼藻时各自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藻共培养时,最终铜绿微囊藻占总藻细胞数的95.9%,成为优势种;单一加入大型溞或金鱼藻时,三种藻的增长被显著抑制,特别是铜绿微囊藻,最终小球藻占优势,单一加入大型溞的抑制效果更好;同时加入大型溞和金鱼藻时,大型溞的数量增加了55.6倍,金鱼藻的质量增加了42%,三种藻提前进入衰减状态,小环藻、小球藻和铜绿微囊藻达到最大藻细胞密度时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6.02%、-5.46%、99.91%,大型浮游动物和沉水植物的联合作用能更好地控制浮游藻类的增殖。  相似文献   
46.
近年来,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导致了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盐元素不断积累,并直接加剧了近海海域富营养化的进程,富营养化现象频繁发生。使得近岸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现象成为目前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发现,大型海藻的大规模养殖可修复海水的富营养化,这一观点己经被国内外大多数学者所认可。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为:探究龙须菜、鼠尾藻、羊栖菜三种大型海藻的最佳栽培密度。研究发现,龙须菜、鼠尾藻、羊栖菜的最佳栽培密度为2.0kg/m3、2.5kg/m3、2.5kg/m3。本研究实验希望为大型经济藻类应用于海域营养化的修复以及海藻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也能在我国海域富营养化的严峻背景下带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河蟹饵料培养池中轮虫接种后浮游植物的种群变动.结果表明:轮虫接种后浮游植物高峰期很快消落,绿藻、硅藻等小型藻类生物量很快下降,而裸藻、甲藻等大型藻类的生物量增加,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趋于大型化.  相似文献   
48.
大连沿海野生鼠尾藻种群生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对大连沿海4个采样点潮间带野生鼠尾藻种群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生态学调查.结果显示,鼠尾藻种质资源的生态分布受海域地貌特征、自然环境条件、人为干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藻体长度和质量增长受海水表面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与盐度的季节变化无相关性.7-10月各种群生物量和长度达到最高值,5-7月出现...  相似文献   
49.
为了解决在光生物反应器养殖微藻过程中,溶解氧和pH值2个培养工艺参数的控制问题,分别在80 L、350 L和900 L的3种规格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湛江等鞭金藻(lsochrysis zhanjiangensis),高藻细胞浓度分别达到900×104,700×104,500×104cell/mL,测定其中溶氧和pH值的日变化。结果显示,在光照度4 000 lx以上时,湛江等鞭金藻光合作用强,表现为反应器中藻液溶氧较高,日最高溶氧分别可达17.91 mg/L、15.84 mg/L和12.7 mg/L。所测定的藻液日pH值均在7.00~9.16变化。  相似文献   
50.
本文在不同氮磷比(N∶P=4∶1、8∶1、16∶1、32∶1、80∶1)培养条件下,对福建沿海赤潮海域分离的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进行培养,研究其生长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氮磷比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氮磷比均不适合米氏凯伦藻的生长,该藻在N∶P=32∶1条件下比生长率最快,为0.33 d-1。米氏凯伦藻对氮的需求高于磷,在适当的磷限制环境中能够维持更长的生长周期。引发赤潮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由于米氏凯伦藻赤潮暴发海域的低氮磷比,而是赤潮暴发过程中,米氏凯伦藻对营养盐的大量消耗,尤其是对氮的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