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81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8篇
  7篇
综合类   568篇
农作物   44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64篇
植物保护   28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茄二十八星瓢虫的生物学及有效积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两年饲养观察,茄二十八星瓢虫在不同温度下完成1世代的历期是:24℃为35.7天,26℃为30.1天,28℃为23.9天,32℃为23.1天。高于32℃则发育速率下降;低于22℃不能完成世代发育。世代历期T=12.0134+476.0110V,发育起点温度(℃)卵为10.685,幼虫为11.680,蛹为14.324,成虫为12.0134。有效积温(日度)依次为63.173,216.742,53.088476.011。  相似文献   
63.
多异瓢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广华 《植物保护》1988,14(1):12-13
多异瓢虫Adonia variegata Goeze是棉蚜的重要天敌,对控制棉花蕾铃期蚜害有显著作用。作者通过对该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提出影响棉田一、二、三代多异瓢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损失和被捕食,死亡率较高的阶段为印至二龄幼虫期,其中以一龄幼虫期为死亡率最高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64.
关于大豆瓢虫A.misera(Weise)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笔者查阅了一定的资料,目前尚未见报道.我们在室内两年的饲养观察中,测定了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现将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七星瓢虫不同虫态对杀虫剂反应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室内条件下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卵、幼虫、蛹和成虫的触杀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七星瓢虫对抗蚜威、伏杀磷和久效磷的反应一致;与对照药剂久效磷相比:①抗蚜威、伏杀磷处理七星瓢虫卵120小时的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0.0483和0.3187;②抗蚜威和伏杀磷对七星瓢虫四龄幼虫24小时的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0.1088和0.4056;③抗蚜威和伏杀磷处理蛹216小时的相对毒力指教分别为0.0540和0.5990;④抗蚜威和伏杀磷对瓢虫成虫24小时的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0.1406和0.0623。可见,与常规使用的杀虫剂久效磷相比,抗蚜威和伏杀磷对七星瓢虫的各种虫态均具有高度选择性。  相似文献   
66.
二双斑唇瓢虫是多种果树蚧类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之一。该虫在贵阳一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单雌产卵量平均为94.41粒,最多465粒。成虫寿命平均为124.71天,最多222天。该虫与矢尖蚧的发生期较为一致,能在柑桔园中形成比较稳定的种群,对矢尖蚧种群有较大的控制作用,田间对矢尖蚧的捕食率以8,9月间为最高,可达48.85%。  相似文献   
67.
孟氏隐唇瓢虫捕食湿地松粉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汤才  庞虹 《昆虫天敌》1995,17(1):9-12
本文采用生命表技术,研究孟氏隐唇瓢虫林间直接散放,取食湿地松粉蚧后的繁殖情况,结果表明:罩笼内孟氏隐唇瓢虫成虫出现20天,其种群数量增加27.2倍;在中心点散放成虫,6天后,在半径20m范围内均有幼虫发现,其最高密度为12头/梢;20天后,林间53株松树均有该瓢虫幼虫分布,其最高密度已超过100头/株。说明孟氏隐唇瓢虫取食湿地松粉蚧能充分满足其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8.
1982~1985年,在广西武鸣华侨农场进行保护利用瓢虫控制蔗田绵蚜为害试验。主要措施是保护安全越冬、越夏。冬季室内饲养,室温18~20℃,相对湿度75~85%;翌年4月,大突肩瓢虫越冬存活率为62,96~82.92%;双带盘瓢虫存活率45.71~100%。保护安全越夏的最适室温为23~26℃,相对湿度75~85%,大突肩瓢虫越夏存活率为69.13%(当年第一代成虫)和53.8%(越冬代成虫)。双带盘瓢虫抗逆性较强,在一般室内即能越夏。4年来累计释放两种瓢虫的成、幼虫共44661头,防治蔗田绵蚜效果明显,减少蚜害株率96.6%、蚜害叶片率90%。  相似文献   
69.
杀虫药剂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及瓢虫柄腹姬小蜂的选择毒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室内测定了8种杀虫剂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幼虫及其主要天敌瓢虫柄腹姬小蜂的毒力。结果 表明,阿维菌素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和瓢虫柄腹姬小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氰戊菊酯次之,而氟虫腈等则无选择性,建议在天敌较丰富的季节,优先选用阿维菌素防治茄二十八星瓢虫,氰戊菊酯可与阿维菌素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70.
大突肩瓢虫生物学及田间种群消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大突肩瓢虫Synonycha grandis(Thunberg)在云南开远1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蔗茎老叶鞘内越冬。日均温26.6-27.8℃下,卵期3-4天,幼虫期9-12天,预肾期1天,肾期4-5天,成虫产卵前期20-25天,1个世代历期37-46天;日均温24.5-25.5℃下,卵期5-9天,幼虫期14-21天,预肾期1-2天,蛹期5-8天,成虫产卵前期25-30天,1个世代历期45-55天。(第4代)(越冬代)各虫态历期延长,全代历期长达250余天。成虫、幼虫均捕食甘蔗绵蚜。大突肩瓢虫田间种群:6妆开始在蔗田出现,8-10月种群数量明显增长,11月间形成高峰,12月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