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篇
农学   19篇
  25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目的]了解武运粳23号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从育秧到收割全程的综合性状评价研究了武运粳23号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结果]武运粳23号虽然在秧田期承载的灰飞虱成虫量高,但对条纹叶枯病菌表现出较强抗性,整个生育期基本未见条纹叶枯病病株,也未发生黑条矮缩病,并且对后期褐飞虱具有一定的抗性.[结论]在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年份,武运粳23号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李虹仪  张茂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3):123-126
生物信息学预测猪Smad3为miR-23a的靶基因,为了研究猪Smad3与miR-23a之间的调节关系,人工合成miR-23a双链序列及Smad3基因3'UTR中mR-23a的结合位点序列,分别与带荧光的慢病毒质粒pshRNA-copGFP Lentivector及萤光素酶质粒pPGL3-control连接,构建重组质粒LV-shRNA-miR-23a和pPGL3-control-Smad3-3'UTR.将两重组质粒共转CHO细胞,以慢病毒空质粒与pPGL3-control-Smad3-3'UTR共转作为对照,48 h后收集细胞裂解液检测荧光素酶活性变化,提取细胞总R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荧光素酶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LV-shRNA-miR-23a和pPGL3-control-Smad3-3'UTR.miR-23a能够显著抑制荧光素酶基因mRNA表达(P<0.05),并能通过抑制Smad3结合位点序列抑制其上游荧光素酶的活性(P<0.05).初步证明,猪Smad3与miR-23a有直接的靶向关系.  相似文献   
73.
以两个T5代转W23基因小麦株系G19-X59、G19-X61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采用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措施对转基因小麦株系的根系发育特点、抗旱相关的光合生理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各参试小麦的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均下降,转基因株系降幅较小,且其PnTr值极显著高于受体品种;在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两种水分处理下,转基因株系均比受体品种具有较发达的根系,其根总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等参数极显著高于受体品种。这一结果说明,转W23基因小麦株系G19-X59、G19-X61在苗期依靠发达的根系维持较强的光合作用,提高其应对干旱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74.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23号是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其亲本组合为SXAF4-7/87-121.2004-2005年度在天水市川区组区试中,平均折合产量7 578.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6号增产65.20%,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2005-2006年度在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试中,平均折合产量7 500.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3号增产10.30%,居10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条锈菌混合菌中感,成株期对条中29号、条中31号、条中32号及致病类型水4、水7和水14免疫.籽粒含粗蛋白13.64%、赖氨酸0.42%.适于在天水市和陇南市的川区种植.  相似文献   
75.
76.
We report on a new adult plant resistance (APR) gene Rph23 conferring resistance to leaf rust in barley. The gene was identified and characterized from a doubled haploid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n intercross between the Australian barley varieties Yerong (Y) and Franklin (F). Genetic analysis of adult plant field leaf rust scores of the Y/F population collected over three successive years indicated involvement of two highly additive genes controlling APR, one of which was named Rph23. The gene was mapped to chromosome 7HS positioned at a genetic distance 36.6 cM. Rph23 is closely linked to marker Ebmac0603, which is flanked by markers bPb‐8660 and bPb‐9601 with linkage distances of 0.8 and 5.1 cM, respectively. A PCR‐based marker was optimized fo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of Rph23, and on the basis of this marker, the gene was postulated as being common in Australian and global barley germplasm. Pedigree and molecular marker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 six‐rowed black Russian landrace ‘LV‐Taganrog’ is the likely origin of Rph23.  相似文献   
77.
78.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病害是其产量损失的重大威胁,由革兰氏阴性菌稻黄单胞杆菌所引起的白叶枯病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三大主要病害之一。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存在很多弊端,抗白叶枯病水稻品种的培育是世界公认防治该病害最为安全、有效的手段,抗病种质资源鉴定与抗性基因挖掘是抗病品种培育的前提。在自然和人工双重选择压力下,白叶枯病菌不断变异,陆续出现了新型致病变种,主栽品种逐渐失去抗病性,因此发掘和鉴定更多的持久抗病基因显得非常必要。对已克隆的 16 个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进行简要归类,并从基因的发现、定位、克隆、作用机制等方面对广谱抗白叶枯病且应用较好的 3 个基因Xa23、Xa7 和 xa5 进行详细阐述,对白叶枯病抗性育种方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转基因育种和基因标记育种进行介绍。此外,结合不同白叶枯病基因的自身特性及当前育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白叶枯广谱抗病分子育种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79.
为了深入研究洋葱伯克霍尔德菌C23(Burkholderia cepacia C23)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以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为指示菌进行生物活性跟踪,采用有机沉淀法、超滤法、Sephadex G25分子凝胶过滤法对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C23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为分子量5 000~10 000 Da的多肽类物质;建立了用超滤、分子凝胶过滤快速有效分离纯化伯克霍尔德菌C23菌株活性多肽的技术方法,为进一步制备单一的活性多肽成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作者拟探讨禽源支原体对替米考星耐药的分子机制.体外诱导得到鸡毒支原体(R株、PG31株和S6株)、鸡滑液支原体、衣阿华支原体的替米考星耐药株;PCR扩增原始敏感株和诱导耐药株的23S rRNA基因V域,测序分析耐药相关碱基突变情况.结果鸡毒支原体R株、PG31株、S6株、鸡滑液支原体、衣阿华支原体分别通过9代、8代、6代、14代、9代诱导获得替米考星耐药(≥128 μg·mL-1)株;3种禽源支原体替米考星诱导耐药株均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表现交叉耐药,23S rRNA基因发生A2503T突变的诱导耐药株对截短侧耳素类、氯霉素类药物的敏感性明显降低.诱导获得的替米考星耐药鸡毒支原体R株发生了A2058G和A2503T突变,PG31株发生了A2058G和A2059G突变,S6株发生了A2058G和A2503T突变;而诱导获得的替米考星耐药鸡滑液支原体发生了G2162A突变,衣阿华支原体发生了A2059C突变.本研究表明鸡毒支原体和衣阿华支原体在体外较易经替米考星诱导产生耐药性,而鸡滑液支原体相对较难.菌株23S rRNA基因V域2 058、2 059、2 503位点的碱基突变与替米考星耐药表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