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47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400篇
林业   557篇
农学   429篇
基础科学   656篇
  857篇
综合类   6973篇
农作物   344篇
水产渔业   57篇
畜牧兽医   330篇
园艺   291篇
植物保护   6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364篇
  2015年   369篇
  2014年   614篇
  2013年   535篇
  2012年   845篇
  2011年   1020篇
  2010年   845篇
  2009年   803篇
  2008年   777篇
  2007年   819篇
  2006年   585篇
  2005年   415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2017YFC0505400)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专项支持。项目重点阐明区域水土流失演变规律及关键驱动因子,以生态功能提升与生产功能优化为核心,研发集成地表径流调控、土壤肥力提升、植被可持续恢复和景观结构优化为一体的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体系,形成生态服务功能提升与民生改善的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为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科技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孔明 《农学学报》2018,8(1):44-47
中国是世界上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常年发生1700余种。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经济一体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趋于严重。化学农药是目前中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最主要手段,农药的大量使用在控制有害生物的同时,也带来了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与再猖獗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发展绿色防控科技,大幅度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是中国植物保护科研工作的核心任务,其重点发展方向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重大病虫害种群演替规律的影响,基于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的植保新理论、新方法与新产品,绿色防治关键技术与产品,化学农药精准施药和残留检测追溯技术,智能化植物保护装备,以及区域性病虫害绿色可持续控制模式等。  相似文献   
993.
土壤学发展历程、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仁芳 《农学学报》2018,8(1):53-58
土壤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学正在经历从传统向现代土壤学的转变。本文简单回顾了国际和中国土壤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土壤学研究现状,指出了中国土壤学的研究特色和主要研究成果。同时,分析了当前土壤学研究领域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为土壤学的发展指明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4.
农业气象学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旭荣 《农学学报》2018,8(1):70-75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既是基础农学的学科之一,也是一门交叉边缘学科。回顾世界农业气象研究历史,中国现代农业气象学六十多年的研究发展轨迹表明:农业气象研究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在解决农业生产重大需求和科学问题中得到不断发展;坚持跟踪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不断完善研究理论和方法,实现了从解释科学到试验科学的质的飞跃;坚持吸收最新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不断派生出新兴交叉和边缘学科分支。全国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与遥感估产、气候变化农业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测定与国家清单、旱作农业关键技术与区域治理、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都市型设施园艺等重大技术成果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关键性的科技支撑作用。未来农业气象学将在农业气候与农业布局优化、生物气象与农业绿色发展、农业气象灾害与风险管理、农业小气候与工厂化农业、农业气象信息与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软腐病是魔芋灾难性病害,其防治工作是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对魔芋软腐病防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本研究通过对魔芋软腐病与其各种防治方式进行综述,旨在为生产中进行综合防治、降低发病率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张科杰  成勤 《农学学报》2018,8(9):52-57
为了研究城市化建设对区域雷电的影响,揭示自然环境的改变对雷电活动规律产生的变化,为不同区域雷电防护重点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湖北省5个城市样本2007—2016年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所选样本城市城区和非城区云地闪密度以及日频、月频、季节变化、雷电流强度。结果表明:城区云地闪密度小于非城区云地闪密度,城市效应减小了城区雷电发概率;云地闪日频次分布城区波动幅度比非城区大,分时城区雷电流平均跨度值明显大于非城区,城区受到局地气候的影响较大;全年各月正闪频次占比城区均大于非城区,雷电高发的月份城区云地闪强度均大于非城区。整体来看,城市效应使城区的云地闪密度降低,强度增加,且呈现出雷电流幅值跨度大等不稳定性,相对于非城区更容易出现极端雷暴事件。  相似文献   
997.
近年来,国内外农产品安全事故频发,建立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是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中加以应用和推广。本文首先总结介绍了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含义和意义,然后介绍了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农产品安全追溯的现状包括法律法规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及追溯系统的具体实施等,由此分析出我国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存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技术不够成熟成本高等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方向如政府通过给予补贴推广该系统等,最后预测了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发展趋势之一是通过数据分析实现指导农业生产和资源分配等。  相似文献   
998.
针对番禺区农资流通环节中存在假冒伪劣产品、农资市场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以番禺区农资流通参与主体为对象,基于农资销售POS机、GPRS无线通讯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及设备,构建了番禺区农资监管服务平台,实现了对番禺区区域内流通的农资产品的信息化管理,提升了番禺区政府农资质量安全监管与信息服务能力及区域农资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了农资消费安全,规范了农资市场流通秩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99.
利用湘中地区1961-2010年气象站逐日观测数据资料,选取与农作物密切相关的气候极值和农业气候指标,采用统计检验、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的方法,分析了湘中地区农业水热气候条件和气候极值,进而研究主要农业气候指标的变化倾向。研究发现:湘中地区近50年来,水热资源总体呈增加趋势;年强降水量呈增大趋势,尤其以夏季强降水量增加最为明显,表明夏季洪涝灾害的威胁加大;最高(低)气温阈值的变化表明极端高(低)温均呈缓解趋势,及其出现的天数在减少,说明由极端气候引起高温热害、低温冷害等气象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减小;≥0℃和≥10℃积温分别在1997年和2000年开始突变,上升趋势明显,表明湘中地区有效热量资源在增加;霜冻日数呈减小趋势,说明霜冻危害发生的风险在减小。这对确定合适的农业气候指标值和促进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谷子生产的要素变化与机械化水平分析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猛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0):153-158
为明确中国谷子生产发展的要素变化以及生产机械化水平的现状,促进中国谷子生产效益提升,从跟踪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信息点和调查中国谷子生产情况2 个方面,统计信息平台和谷子生产的数据,采用Excel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中国谷子生产的要素变化和机械化水平。结果显示物质投入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人工投入降低,且降幅较大,谷子生产总投入逐渐降低;机械类型多样且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最后提出谷子生产向有机、功能农业和轻简高效生产技术集成模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