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5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36篇
林业   69篇
农学   333篇
基础科学   56篇
  152篇
综合类   1238篇
农作物   37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95篇
园艺   11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利用金华市1961~2011年的年降水量和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梅雨特征量(梅雨起讫日期、梅雨期长度、梅雨量、梅雨强度)的基本统计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梅雨汛期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周期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最后探讨了各梅雨特征量对厄尔尼诺(拉尼娜)年的响应。结果表明,金华市梅雨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明显,大致存在22年的周期;厄尔尼诺年,金华市出梅偏迟,梅雨期长度偏长,梅雨量偏多,梅雨强度偏强;拉尼娜年,金华市梅雨量偏少,梅雨强度偏弱。  相似文献   
122.
对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农业信息化现状及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总结了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3.
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水文和资源优势,山东省日照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该文在分析日照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阐述当前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日照特色农业的发展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4.
对甜高粱与粒用高粱正反交F1代杂交种的杂种优势及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只有穗粒重表现出明显的群体超亲优势,按均值大小排顺序为:单株生物产量穗粒重株高穗长锤度生育期。甜高粱与粒用高粱正反交F1代主要农艺性状单株生物产量、含糖量、穗粒重、株高、穗长和生育期6个性状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5.
抗虫棉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个抗虫棉品种(系)为亲本,采用6×6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对所得F1代的8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铃重与株高广义遗传力较高,其狭义遗传力也相对较高,可适当提早选择代数;而其余性状的广义遗传力高,狭力遗传力却较低,应适当延后选择代数;嘉星6号、中41和A48是综合性状良好的亲本;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较优组合为中41×A49、A1×A48、GK44×S08和嘉星6号×S08。  相似文献   
126.
利用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芝麻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株蒴数是单株产量的最主要决定因素;有效蒴、果轴长、果节数是单株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联系紧密的农艺性状;现蕾期、成熟期是单株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联系紧密的生育期因素。因此在新品种选育上应注重现蕾开花早、生育期长、果轴长、果节数多、单株蒴果多特别是有效蒴果多的品系。  相似文献   
127.
垄作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裂区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平作为对照研究垄作、种植密度与棉花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平作相比垄作改变了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比平作平均增产12.35%;垄作与密度之间存在优良的互作效应,较好地改善了棉花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28.
对11个娃娃菜品种的15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毛重与叶柄宽、叶柄厚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净重与株幅、内叶数、叶柄宽、单株毛重呈显著正相关;净菜率与外叶数、叶柄长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内叶数、单株净重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中柱高对单株毛重的正向贡献最大,叶球宽对其的负向贡献最大;叶柄宽对单株净重的正向贡献最大,叶球宽对其的负向贡献最大;叶球宽对净菜率的正向贡献最大,最大叶长对其的负向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29.
通过对玉米新品种洛玉8号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得出洛玉8号在豫西种植的最佳密度。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夏玉米单株叶面积先增加后减小,而LAI则持续增加。在7.5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群体叶面积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叶片光合的进行,单株玉米干物重随密度增加单株干物重减小。洛玉8号在7.5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灌浆速度最快,在8.2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灌浆速率最慢。通过产量分析得出洛玉8号在豫西的理论最佳种植密度为104483.55株/hm2。  相似文献   
130.
为了全面分析共和地区近50年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为该地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及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青海省海南州气象台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对共和地区霜期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共和地区终霜日呈显著提前趋势,以每10年4.5d的速度提前,50年来终霜日提前了23d;初霜日呈显著推后趋势,以每10年7.1d的速度推后,50年来初霜日推后了35d;无霜期呈显著延长趋势,以每10年11.9d的速度延长,50年来延长了60d。共和地区初(终)霜提前(推迟)的概率为42%(52%),说明共和地区终霜的危害大于初霜。温度对初、终霜日的出现及无霜期的长短有较大影响。随着温度的显著增加,导致初(终)霜日逐渐推迟(提前)以及无霜期的延长;最低气温对初、终霜日及无霜期的影响大于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共和地区初霜日和无霜期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终霜日则呈极显著负相关,且在年际尺度上呈现出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