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研究低能离子注入对花粉萌发及萌发过程中游离Ca2+的影响。[方法]利用能量为30 keV,剂量为0.78×1015~13×1015ion/cm2的Ar+注入玉米花粉粒,研究注入后玉米花粉的萌发情况和萌发过程中游离Ca2+的分布情况。[结果]当Ar+注入剂量为5.2×1015ions/cm2时,玉米花粉的萌发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而注入剂量超过7.8×1015ion/cm2以后,萌发率呈急剧下降趋势;同时利用低温孵育法在完整的玉米花粉粒中,载入酯化形式的Ca2+荧光探针fluo-3 AM后发现,花粉细胞中游离Ca2+浓度变化与花粉萌发活性变化相一致。[结论]低能离子注入后引起的花粉内Ca2+浓度的动态变化可能是花粉萌发变化的初始效应。  相似文献   
12.
简明介绍了非参数分析方法 ,并运用该方法对安徽省棉花区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D1 80丰产性、稳产性较好 ;皖杂 3号丰产性较好而稳产性较一般 ;绿杂棉 1号丰产性较差 ,稳产性较好。笔者还对利用非参数度量方法分析棉花品种区试数据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河流反硝化过程及其在河流氮循环与氮去除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全球每年通过人类活动新增的"活性"氮导致全球氮循环严重失衡,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酸化、温室气体排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河流作为重要的氮汇,其氮循环对整个生态系统氮收支的影响、水体氮污染的改善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控制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助于理解反硝化过程中控制反硝化产物组成的影响因子,以利于增加反硝化最终产物氮气的释放,减少温室气体氧化亚氮的释放,从而加强对河流氮输送和氧化亚氮排放的管理,就河流反硝化的如下关键问题进行了综述:第一,河流反硝化作用的发生地点、时间以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第二,河流反硝化对河流氮负荷变化的响应机制;第三,河流系统的水文和地形地貌的变化对反硝化的影响,换言之,河流反硝化与河流水力学滞留时间及河流氮负荷的关系;第四,从生态系统尺度上讲,与陆地、海洋等生态系统相比,河流系统单位面积的反硝化率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河流系统总的反硝化通量所占比例;第五,河流反硝化研究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葛娟  齐丽杰  赵惠新  李冠 《种子》2005,24(2):38-41
本文研究不同剂量的Ar 注入紫花苜蓿后对种子发芽、生长及幼苗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并观察其随萌发天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对种子发芽率(势)、根长及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呈独特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即在一定的剂量范围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势)、根长,和有丝分裂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萌发天数增加而逐渐升高,注入剂量为6×1016 Ar / cm2时,三种酶的活性最高.过氧化物酶同功酶酶谱显示:各剂量下幼苗POD同功酶谱带数量没有变化,而仅表现为酶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促进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草牧业发展,在对阿鲁科尔沁旗草牧业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其推进现状和实施成效,剖析阿鲁科尔沁旗草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Ar+离子束介导白棉全DNA转化彩棉中酚类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蔡剑辉  李冠  葛娟  赵惠新  高小明 《种子》2005,24(3):22-24
通过25 KeV不同剂量Ar 离子注入和DNA溶液浸泡法,将白棉全DNA导入彩棉.观察了Ar 离子注入后处理及ck的发芽率;再以彩棉开花期叶片为实验材料,研究茎叶中的茶多酚及多酚氧化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Ar 离子剂量的升高,发芽率呈现马鞍形变化,GTP、PPO含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说明Ar 离子注入可显著促进外源DNA导入受体,增加了后代的变异频率并且增强彩棉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7.
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碳、氮固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退化的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地在土壤理化性质,碳、氮变化以及固碳效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本研究通过野外取样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阿鲁科尔沁旗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天然草地、放牧人工草地以及刈割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区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容重、土壤微生物含量以及土壤养分的测定。通过NDVI值代表3种类型草地的生长状况,整体上看,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的生长状况为:刈割人工草地>放牧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土壤含水量在0~20 cm从高到低为:放牧人工草地>刈割人工草地>天然草地,且差异均表现为显著(P<0.05);放牧人工草地的全碳全氮含量均为最高,在10~30 cm放牧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的全碳含量显著高于刈割人工草地(P<0.05),放牧人工草地0~10 cm的土壤全氮含量为(0.88±0.11) g·kg-1,显著高于天然草地和刈割人工草地(P<0.05);3种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大小表现为:放牧人工草地>刈割人工草地>天然草地,且在0~10 cm 放牧人工草地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为(28.45±8.30) mg·kg-1,显著高于天然草地和刈割人工草地(P<0.05);此外3种草地类型的土壤碳、氮贮量表现为:天然草地>放牧人工草地>刈割人工草地,在10~30 cm放牧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的土壤碳、氮贮量均显著高于刈割人工草地(P<0.05),放牧人工草地表现为碳、氮固持,而刈割人工草地均表现为碳、氮流失,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天然草地和刈割人工草地的碳、氮贮量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人工草地的建立以及对草地实施播种、灌溉等合理的人为干预将有效地提高土壤质量和草地生长状况,并且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的碳、氮固持能力。  相似文献   
18.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eyelid closure and interphalangeal reflex) and meat quality (pH-value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slaughter turkeys were measured after being stunned in a V-shaped tunnel in an increasing carbon dioxide (CO2)-atmosphere compared to a gas mixture of CO2 and argon (Ar) under practical conditions in a commercial slaughterhouse in order to assess the turkey's state of consciousness. Stick blood was analysed for stress parameters (lactate, catecholamines, corticosterone).After CO2-only-stunning, 77% of the turkeys had closed eyes and 61% of the birds had their eyes shut after being stunned with CO2&Ar. Only one bird showed an answer to the interphalangeal reflex (after CO2&Ar-stunning). Lower values of blood stress parameters were found after CO2-only-stunning, e.g. 37 nmol/l corticosterone (CO2&Ar) in comparison to 28 nmol/l (CO2-only-stunning). We determine that CO2-only-stunning seemed to be more advantageous in this approach but future constructural improvements will be important to optimize this stunning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