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1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5篇
  23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87篇
园艺   4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目的:采用改良型Activator矫治儿童安氏Ⅱ类错牙合,以评价矫治器对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改良型Activator矫治2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儿童,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治疗前后的电子计算机-头影测量研究.结果:治疗组SNA角减小,B角明显增大,B角减小,下颌骨水平向生长趋向正常.结论:Activator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不仅能抑制上颌生长,减小上颌突度,还能有效地促进下颌生长.  相似文献   
62.
温度与光周期对樟子松实生苗针叶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温度和光周期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 var. mongolica Litv.)抗寒发育的影响及两因子对抗寒性的影响是否呈加性,本实验对秋季停长了的2年生樟子松实生苗进行了4个不同温度+光周期处理:长光周期高温(16h/8h,15℃)(LDHT),长光周期低温(16h/8h,3℃)(LDLT),短光周期高温(8h/16h,15℃)(SDHT),短光周期低温(8h/16h,3℃)(SDLT)。处理时间为三个月。每隔2或3周取一次样,共取样5次。每次取样分别用电导法(EL)、褐变法(VSD)和荧光法(CF)测定针叶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光周期与温度条件下,针叶的抗寒性达到相应的抗寒性固定水平;经不同处理的2年生樟子松苗其针叶抗寒锻炼速率不同,但不支持加性理论;三种方法测定的针叶的抗寒性有差异,但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3.
陆地棉黄萎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MINQUE(1)的统计方法,用ADM模型、ADAA模型、AD模型[1],估算陆地棉8个杂交亲本和F1、F2代各28个组合的黄萎病抗性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陆地棉黄萎病抗性的遗传不存在母体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因而采用AD模型分析,加性效应占52.43,显性效应为9.01,均达极显著水平;广义遗传率为83.04%,狭义遗传率为70.87%。  相似文献   
64.
水稻对紫外线B辐射增强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了水稻对UV-B辐射增强的抗性遗传特点. 结果表明, 水稻对UV-B辐射增强主要性状抗性指标的遗传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 其中以显性效应为主. 除株高抗性指标不存在狭义遗传率外, 各个抗性指标的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均达显著水平. 亲本R669和密阳46的9个抗性指标具有明显的正向  相似文献   
65.
以坝上高寒地区出产的中草药为主,辅以适量廉价的微量元素配成了药物添加剂,按3%比例添加于混合精料中。经张北试区1个月的饲喂试验表明,该添加剂具有明显的促进幼兔生长作用,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日增重提高31.8%(P<0.01)。  相似文献   
66.
应用抗热应激添加剂在夏季高温 ( 2 9.5℃以上 )条件下对 43 2羽 2 60日龄的新罗曼褐产蛋鸡群进行分组防制试验 ,结果显示 :抗热应激添加剂Ⅰ号能显著提高产蛋率 (P <0 .0 5 ) ,极显著增加平均每枚蛋重 (P <0 .0 1) ,极显著降低破蛋率 (P <0 .0 1)及平均料蛋比 ,可以认为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67.
为明确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Verticillium Dahliae Asp-f2 Like,简称VDAL)对冬小麦旗叶面积、花后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于2017-2018和2018-2019年两个小麦生长季,以强筋冬小麦品种藁优2018为材料,在河北藁城设置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种子包衣,并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春三叶(倒四叶)露尖(S3)、春四叶(倒三叶)露尖(S4)、春五叶(倒二叶)露尖(S5)、春六叶(旗叶)露尖(S6)以及孕穗期(SB)叶面喷施VDAL和全生育期不喷施VDAL(S0)6个处理,以不包衣且不喷施为对照(CK),分析了VDAL对小麦旗叶面积、花后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4和S5处理显著(P<0.05)增加了旗叶的长或宽,从而增大了叶面积。S4、S5和S6处理可以维持旗叶花后较高水平的净光合速率。各喷施处理的籽粒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CK相比,两年间S4处理的籽粒产量均显著(P<0.05)提高,2018-2019年,S5处理的穗粒数和籽粒产量也显著(P<0.05)提高。综上,采用VDAL种子包衣,并于春生4~5叶龄喷施VDAL,可以增加旗叶面积和旗叶花后净光合速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8.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s of resistance to spot blotch disease, caused by Bipolaris sorokiniana (Sacc.) Shoem, is important to design an appropriate breeding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trai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gene action and mode of inheritance of resistance to spot blotch in wheat. Eight genotypes with varying resistance to the disease were crossed in a full diallel mating design. Parents and their progenies were evaluated for spot blotch resistanc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Hayman’s diallel analysi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e importance of additive gene effects in controlling the resistance to spot blotch in the materials under study. No epistasis, maternal, or reciprocal effects were detected. Resistance to spot blotch exhibited partial dominance. Therefore, exercising selection for resistance in the early segregating generation should be an effective approach because of the predominance of additive gene effects. The Wr/Vr graph showed that the parents 30SAWSN5 (P3) and Coucal (P4) possessed more dominant genes, which makes them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inclusion in breeding for resistance to spot blotch.  相似文献   
69.
为探讨激活蛋白对大豆生长、产量的影响,以大豆冀豆17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合仪与称重法测量了不同浓度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1,2,3,4,5,6μg/m L)处理后大豆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结果表明,随着施用的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浓度的增加,大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有效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施用1,2,3,4μg/m L浓度的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不仅提高了大豆叶绿素含量,而且增加了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同时还能提高叶绿素荧光的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有效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其中以3,4μg/m L浓度的处理效果最好。施用更高浓度的激活蛋白(5,6μg/m L),上述光合特性与叶绿素荧光促进效果下降或者消失。施用中浓度激活蛋白(3,4μg/m L)大豆产量增加了11.21%~14.76%。结果表明,喷洒合适浓度的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是一种促进大豆增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0.
以草甸草原牧草为试验原料,设置9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是LLAB(低密度,乳酸菌2.2×10^5cfu/g)、LCE(低密度,纤维素酶0.2g/kg)、LCK(低密度,无添加,CK),MLAB(中密度,乳酸菌2.2×10^5cfu/g)、MCE(中密度,纤维素酶0.2g/kg)、MCK(中密度,无添加,CK),HLAB(高密度,乳酸菌2.2×10^5cfu/g)、HCE(高密度,纤维素酶0.2g/kg)、HCK(高密度,无添加,CK)。60d青贮后开袋测定天然牧草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和微生物数量。结果显示,天然牧草青贮中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可以增加乳酸菌数量、乳酸含量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提高牧草营养品质,降低纤维类物质含量和pH值。裹包密度较高时,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越好。因此,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及高密度裹包有利于改善天然牧草青贮品质,且乳酸菌添加剂效果优于纤维素酶,高密度裹包优于低密度裹包。添加乳酸菌和高密度裹包可获得较好的天然牧草青贮饲料,可在草原牧区进行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