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大型真菌,也是珍贵的高原生物资源,具有多种研究价值.从形态学特征、生态环境、成分分析、分子生物学研究、菌丝体培养、发酵工艺、应用价值等多方面对黄绿蜜环菌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2.
野生天麻·栽培天麻的RAPD和AFLP标记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用RAPD和AFLP技术对采自主产区不同地域的2份野生天麻和7份栽培天麻进行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研究天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原因。[方法]用酚-氯仿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经RAPD及AFLP程序扩增后分别用琼脂糖凝胶和PAGE电泳检测,使用NTSYSpc-2.10s软件的UPGMA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聚类。[结果]用RAPD和AFLP数据得到的聚类图相似,来自不同地方和不同海拔高度的样品在聚类图上得以区分。天麻与蜜环菌之间没有共同条带。[结论]包括海拔在内的地域隔阂,而非人工种植可能是产生天麻种内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原因;虽然天麻靠消化侵入其皮层内部的蜜环菌菌丝提供营养而进行发育,但是它们之间没有DNA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3.
姜书慧 《中国食用菌》2020,(2):76-77,80
针对东北野生榛蘑氨基酸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小鼠动物试验,通过体重测定试验表明,野生榛蘑中的氨基酸能够促进小鼠肌肉增长和增速;抗氧化试验表明,野生榛蘑中的氨基酸对小鼠运动后血清中MDA的含量影响不明显;对小鼠血清中T-SOD和GSH-Px的活性有提高作用,能够有效清除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等自由基,缓解肌肉疲劳,减轻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84.
研究了蜜环菌菌索在7种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菌索在蛋白胨综合PDA培养基和综合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分别为5.02和4.35mm/d,长满斜面的时间分别为20和23d,而且菌索生长势强、分枝多、密度高。  相似文献   
85.
86.
蜜环菌根朽病病原菌的抗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蜜环菌根朽病的病原菌,收集了30种药剂进行筛选试验。其中,杜邦克露、退菌特、杜邦新万生、粉锈宁、代森锰锌等5种效果最好。杜邦克露、退菌特100mg/L以上浓度时杀菌率100%,杜邦克露50mg/L时90%以上,方差分析及q-检验表明,浓度水平间差异极其显著,而药剂作用时间无差异。杜邦新万生、粉锈宁、代森锰锌250mg/L以上浓度时杀菌率100%,100mg/L时80%以上,其抑菌效果随药剂浓度的加大而提高,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87.
黑龙江省牡丹江林区蜜环菌的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10个林业局内进行了蜜环茵生物种的调查和标本采集,共采集分离出41个菌株,用东北5个蜜环茵生物种与之交配测定的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大部分为高卢蜜环菌,少数为CBS F。  相似文献   
88.
Various disturbance factors on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can lead to the creation of canopy gaps in forest ecosystem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root rot fungi in the formation of canopy gaps in the Swiss National Park in the Central Alps. Dying or recently dead mountain pine (Pinus mugo subsp. uncinata trees (n = 172) and saplings (n = 192) from 42 canopy gaps were assessed for Armillaria and Annosum root rot. Heterobasidion annosum s.str. proved to be the dominant pathogen and was isolated from 49% of the trees and 64% of the saplings. Armillaria was found on 13% of the trees and 20% of the saplings. Three Armillaria species, A. borealis, A. cepistipes, and A. ostoyae, were identified. Armillaria ostoyae was the most frequent species, accounting for 72% of all Armillaria isolates. A total of 31 (74%) gaps were associated with H. annosum, and six (14%) with A. ostoyae. The remaining gaps were either associated with both pathogens (7%) or with other, unknown, factors (5%).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two pathogenic fungi, H. annosum s.str. and A. ostoyae, ar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arge-scale mortality of mountain pines and the creation of canopy gaps in high elevation forests of the Swiss National Park.  相似文献   
89.
陈楠  焦连庆  郑毅男  于敏  刘晓杰 《特产研究》2012,34(1):31-33,46
以蜜环菌发酵液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优选5-羟甲基糠醛的提取工艺。超声提取蜜环菌发酵液中5-羟甲基糠醛,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并用L(933)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提取溶剂量(mL:g)、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提取率的影响。蜜环菌发酵液中5-羟甲基糠醛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量6倍量、提取时间20min、提取次数2次。在最佳提取条件下,5-羟甲基糠醛提取率为6.12%。  相似文献   
90.
从大兴安岭长白山采集17号芥黄蜜环菌,用分离的单孢菌株进行交配型测定,证实中国该种为双因子异宗配合机制,选取各号标本的4种交配型菌株进行循环配对实验,结果发现该种的交配型基因座的多样性很高,共有13对复等位基因,证明该种在世界分布区域内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能力。是目前国际首次用实验测定的蜜环菌交配基因数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