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3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林业   262篇
农学   175篇
基础科学   45篇
  175篇
综合类   942篇
农作物   109篇
水产渔业   160篇
畜牧兽医   374篇
园艺   144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张军  杨涛  郭琪  王沛雅  杨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5):118-120
对羌活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人工栽培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羌活资源的进一步保育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2.
2012~2015年采用单旋翼农用无人机分别在湖南、海南、广东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对10个杂交组合父母本大行比制种,在不同自然风速条件下辅助授粉,通过田间花粉密度观测、母本异交结实率及制种产量考查研究授粉效果.结果表明,父母本行比6∶(40~60),单旋翼农用无人机辅助授粉的结实率和产量可达到甚至高于人工辅助授粉,说明单旋翼农用无人机可用于杂交水稻制种辅助授粉,促进制种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63.
在温室内观察甘蔗开花动态,用TTC法测定甘蔗花粉活力,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花穗上小蠡花开放顺序,一般是自上而下,由外至内;ROC22和科五花粉活力于开花第1天达到80%以上,第2天有小幅度上升,之后迅速降低,第7天仅采到少许花粉,但活力仍在32%左右。甘蔗雌蕊柱头开花前1天具有可授性,自交授粉后的1~2 d内保持强可授性,之后柱头迅速变黑枯萎;未授粉柱头花开后的9 d内一直保持靓丽的艳红色,具强可授性。柱头可授性的最佳时期为开花后第1~9天,甘蔗的最佳授粉期为母本开花2 d后再授以父本花粉,4 d内即可完成杂交过程。  相似文献   
64.
对辽宁东部山区人工营造的白桦-红松和色赤杨-红松混交林,应用解析木法分析红松与阔叶树的直径、树高生长动态、径级分布及种间关系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在1~8年生时,红松与阔叶树占据各自营养空间,种间关系较为协调,同时充分发挥了阔叶伴生树种的辅佐功能,明显地改善了红松生长所需的光照条件,促进混交林中红松的直径、树高生长,种间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8~12年生间,混交林的种间关系处于竞争初期,此时混交林中红松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开始下降,在12年生后,种间关系矛盾日趋加剧并进入竞争盛期,在竞争中,阔叶树生长迅速,红松生长受到明显压抑,行状混交林在无人为调控措施下,红松将逐渐枯死而形成阔叶纯林。据此认为在人工阔叶红松林培育过程中,必须适时采取疏伐等措施调整阔叶树的比例,缓解种间关系,以充分发挥混交林的多种效益。  相似文献   
65.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1) to predict the rumen fermentation pattern from milk fatty acids using a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 i.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 combined with feature selection and (2) to compar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resulting model to that of a statistical multi-linear regression model, based on odd and branched chain milk fatty acid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10 experiments with rumen fistulated dairy cows, resulting in a dataset of 138 observations. Feature selection was based on correlation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background physiological knowledge. Different ANN architectures and training algorithms were assessed. The evaluation of the model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test dataset, showed a root mean square prediction error, expressed relative to the observed mean, of 2.65%, 7.67% and 7.61% of the observed mean for acetate, propionate and butyrate,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a multi-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he ANN revealed not to perform significantly better. However,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milk fatty acids have great potential to predict molar proportions of individual volatile fatty acids in the rumen.  相似文献   
66.
针对人工鱼群算法在处理多峰函数问题时存在一部分人工鱼处于漫无目的的随机移动、易陷入"早熟收敛"情况造成的收敛速度减慢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策略机制的人工鱼群算法。它借鉴群体位置方差的早熟判断机制,把云发生器产生的杂交和变异算子引入到该算法中,为减少算法计算量,而采用耗散的人工鱼群算法结构。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比只有一个适应值的人工鱼群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且具有很强的避免局部极小能力,其性能远远优于单一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67.
以桑叶粉和大豆粉为主要原料的人工饲料中,桑叶粉的含量在35%~55%之间为宜,大豆粉含量不宜低于30%;桑叶粉与大豆粉的质量对人工饲料质量均有很大影响;饲育稚蚕,春叶与秋叶均可,若要饲育壮蚕,则春叶成绩明显优于秋叶;经乙醇浸提大豆粉可明显提高疏毛率,但2龄后最好改为普通大豆粉饲料;人工饲料育的中系蚕个体的壮蚕饲育成绩优于日系蚕。  相似文献   
68.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杰  邓华凤  张武汉  孙平勇  何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682-5683,5686
介绍国内外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的研究现状,概述实现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几种途径及其不足之处,探讨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对策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9.
王鲁  严峰  陈国华  骆剑  吴廷昌  邱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8909-8910,8913
[目的]改进驼背鲈的育苗方法。[方法]选择3龄以上的驼背鲈亲鱼进行海水网箱养殖,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释放激素(LRH—A3)混合悬浊液进行催产。通过向育苗池中定时定量加入高级虾片和EM茵的方法进行驼背鲈的育苗。[结果]驼背鲈仔鱼在水泥池水温22~26℃、盐度28%-32%、pH7.9~8.7的条件下,经30d培育,平均鱼体全长达3.3cm,仔鱼变态发育成幼鱼。[结论]驼背鲈可在室内池塘通过亲鱼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EM菌+高级虾片方法是经济有效的驼背鲈育苗方法。  相似文献   
70.
人工培育蝉花的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森琴  温鲁  夏敏  蒋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429-429,467
[目的]明确人工蝉花的活性成分含量。[方法]用微波法提取人工蝉花和野生蝉花的活性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虫草素和腺苷含量,用高碘酸钠法测定虫草酸含量,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虫草多糖含量。[结果]人工蝉花的虫草酸含量和野生蝉花相当,虫草多糖含量则高达110.09mg/g;腺苷含量较野生蝉花低,虫草素未能检出,但4种活性成分总量是野生蝉花的1.55倍。[结论]从活性成分含量看,人工蝉花可代替野生蝉花,但还需进行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