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6篇
农学   15篇
  3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育种值是选种和配种计划制定的基础,其准确性与选择效果密切相关。利用中国对虾2005年21个父系半同胞组共1387个个体体重数据,将家系标记时的平均体重、全同胞组效应等因子组合,建立了4种不同的动物模型,应用BLUP法估计体重育种值。4种模型的估计结果分析表明,家系标记时的平均体重和全同胞家系效应是两个重要影响因子,建立的AFB动物模型比其他模型所估计的结果更准确。AFB动物模型估计中国对虾145d的体重遗传力为0.14±0.076,据此计算育种值并进行模拟留种分析。结果显示,在根据表型值或育种值选种的情况下,育种值选种的留种家系或个体的育种值比表型值选种分别提高50%和80.59%,育种值选择的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2.
荷斯坦公牛泌乳量育种值的BLUP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公牛女儿数大于10头为限制因子,建立线性模型yijk=μ hi sj eijk,对安徽荷斯坦公牛泌乳量的育种值进行BLUP评定。分析结果表明:估计育种值排序在前的公牛女儿数并不是最多的,在泌乳量这一生产性状的选择育种上表现优秀的种公牛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对部分种公牛在泌乳量估计育种值中排序与其在体型评定中排序进行比较,有一定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93.
[目的]通过对肉牛选育评估方法的研究,基于B/S模式,设计并实现一个肉牛选育评估系统.[方法]研究选用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的动物模型BLUP方法作为选育依据,采用MVC(Model View Controller)开发模式,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模式收集牛只的基本资料,从而计算遗传参数,...  相似文献   
94.
利用动物模型BLUP对甘肃瘦肉型猪新品系A、B、C的繁殖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3品系遗传力均属于低遗传力范围,各系遗传力已基本稳定。繁殖性状间的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不仅在数值上有差异,有的甚至符号相反,说明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繁殖性状与近交系数在世代进展中的相关系数由弱负相关向弱正相关转化。利用BLUP法对“八五”期间的产仔数性状作逆向再评定发现,A、B、C3品系再在产仔数方面的选育是极其成功的。除A品系活产仔数随世代的进展,遗传变异在加大之外,各系活产仔数和断奶窝重的遗传变异都在下降,性状趋向于稳定,只是在四世代稍有波动。从A、B、C的遗传趋势来看,与品系的培育目标一致,从环境趋势来看,变化范围较大。因此,“八五”期间采取的选育措施是有效的,但各性状的遗传、环境走势不稳定,除了与饲养管理条件的控制有关外,选育措施的进一步改进和动物模型BLUP为主的工厂化养猪管理系统的引用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95.
不同密度下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玉米穗部性状对不同种植密度的遗传响应,以郑58和HD568为亲本构建的220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于2014年春、2014年冬及2015年春分别在北京和海南进行3个种植密度的田间试验,调查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等表型性状。利用SAS软件计算穗部性状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值(BLUP),并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在3个种植密度下共检测到42个QTL,单个QTL可解释4.20%~14.07%的表型变异。3个种植密度下同时检测到位于第2染色体上控制穗行数的QTL。2个种植密度下同时检测到4个与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有关的QTL,其中第4染色体上1个与穗行数有关的主效QTL,在低、中种植密度下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0.88%和14.07%。此外,在第2、4和9染色体上检测到3个同时调控不同穗部性状的QTL。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穗部性状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遗传调控发生变化,在不同密度下共同检测到的稳定QTL可应用于精细定位或开发玉米耐密性分子标记用于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96.
应用动物模型对牙鲆不同日龄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2006至2009年间建立的38个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选育家系为实验材料,根据对180、240、360日龄生长性状共3 742个个体的测定记录,应用REML方法和动物模型BLUP方法估计不同日龄牙鲆体重、体长、体高的遗传力和个体育种值,对不同家系和个体进行遗传评定。结果表明,180、240、360日龄牙鲆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30~0.35、0.30~0.39、0.13~0.37,属于中等遗传力。对不同日龄生长性状育种值选择和表型值选择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日龄生长性状依据育种值选择与依据表型值选择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在360日龄,两种选择方法之间的差异达到最小,依据育种值选留的家系和个体比依据表型值选留的家系和个体分别提高:体重为93.92%和28.97%,体长为465.22%和124.49%,体高为176.00%和157.80%,育种值选择效率明显高于表型值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97.
为有效鉴定和评价河北省冬小麦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筛选出适宜河北省推广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采用稳定性指数(WAASB)和同时选择指数(WAASBY)对2018—2019年河北省冬小麦节水组14个参试品种在10个试点产量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效应是引起产量变异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基因型效应所占比例最小。通过卡方检验发现,AMMI 2和GGE 2分别为AMMI家族和GGE模型的适宜模型,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信号和GGE信号比例分别占84.06%和85.25%。各种稳定性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主成分轴共计解释了方差变量的72.3%。产量与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稳定因子以及几何适应性指数均呈现出高度正相关。‘衡H1704’‘中农202’‘众信8482’ ‘MG729’‘金禾16415’和‘石Ta14’等品种被籽粒产量×稳定性指数双标图选为丰产性突出、稳定性好的品种。其中,‘众信8482’的WAASBY同时选择指数得分最高,是参试品种中表现最好的。而‘邯科4242’的WAASBY得分最低,是表现最差的品种。大曹庄、深州、永年等试点适宜种植的冬小麦品种为‘衡H1704’和‘中农202’,藁城、武邑、南皮和邢台等试点适宜种植的冬小麦品种为‘博麦11号’‘邯生414’和‘科茂60’,邯郸和鹿泉等试点适宜种植的品种是‘邯科4242’和‘MG729’,‘众信8482’适宜在深州、辛集、邢台和永年等试点种植。综上,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稳定性指数(WAASB)和同时选择指数(WAASBY)可为河北省冬小麦品种示范和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
水产动物育种分析与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内水产动物多性状选择育种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以BLUP遗传评定为核心的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体系为依托,结合国内水产动物育种项目研究,开发了一套适合大多数水产动物育种分析与项目管理的软件系统。该系统是在WindowsXP环境下利用MicrosoftSQLServer2000数据库和基于ObjectPascal语言的DelphiIDE工具开发完成的。主要包括6个功能模块:系统管理、基本信息、种质管理、性能管理、育种分析和销售管理等,覆盖整个育种项目周期,并对流程实行标准化,能够自动化完成种质和性能测定数据的管理、遗传参数估计、育种值计算和配种方案制定等主要工作。软件已经在中国对虾、大菱鲆和罗氏沼虾等育种项目中得到应用,其推广和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行业的整体育种技术水平,推动我国水产动物育种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
中国对虾3种育种模式的BLUP遗传评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3种育种模式,精细育种模式(A)、全同胞育种模式(B)和群组育种模式(C),分别利用不同的系谱信息(所有系谱、全同胞、群组),考虑不同的遗传力水平,在家系和个体水平上进行选择效果的对比分析。采用单性状动物模型,考虑各家系标记时的平均体重为协变量,通过BLUP法估计个体体重育种值。家系选择水平上的结果表明,利用全同胞育种模式选取的家系(50%的淘汰率)与精细育种模式相比,一致率在90%以上,估计的家系育种值与精细育种模式间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相关程度高。在个体选择水平上,全同胞育种模式与精细育种模式间存在着较大差距。以10%的留种率为标准,前者留取的个体与后者的一致率在68.61%~83.21%。全同胞育种模式估计的个体育种值与精细育种模式间的相关系数在0.770~0.935之间,低于家系选择水平的相关程度。群组水平上的比较分析表明,利用群组育种模式选取的群组(50%的淘汰率)与精细育种模式相比,除C5为90.91%外,其余模式一致率均为100%。群组育种模式估计的育种值与精细育种模式间的相关系数在0.98以上,相关程度高。这说明通过群组育种模式选取的群组,准确可信度高。与精细育种模式相比较,在个体水平上群组育种模式估计的个体育种值和其排队顺序是存在较大差别的。以10%的留种率为标准,群组育种模式与精细育种模式相同留种个体的百分比在57.66%~85.40%。群组育种模式估计的个体育种值与精细育种模式间的相关系数在0.772~0.941之间。相对于精细育种模式,采用群组育种模式进行个体选择的可信度要低一些。  相似文献   
100.
The rice crop is affected by diseases throughout its cycle, impacting negatively on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The control of the disease impact can be accomplished via crop breeding, using highly multiple resistant genotypes.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multiple-character and specific selection of multiple resistance to major culture-associated diseases (neck blast, leaf scald and grain discoloration) in rice lines of the Upland Rice Genetic Breeding Program.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35 sites during 12 agricultural years, where 124 lines were evaluated for the severity of fungal diseases, under natural field conditions. Multiple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diseases´ scores: genetic, phenotypic and environmental variances, heritability, selection gain, renewal rate, and genetic and renewal progress. Genetic variance for the disease resistance was identified in the population, and the selection gain for multiple-character selection was of 3.16 year−1 throughout the breeding process with a renewal rate of over 35%. The programme has showed efficiency in selecting multiple resistant genotypes to the mentioned diseases, highlighting genotypes with high potential for market rel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