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80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6篇
  4篇
综合类   145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汤长新  葛幼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664-9665,9667
旅游整合是一种共赢的手段,是提高旅游竞争力的必由途径。以系统论为指导,阐明城市旅游资源密集区是旅游功能区域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结合镇江三山风景名胜区案例,提出整合内容与重点,构建了旅游资源密集区整合框架。  相似文献   
82.
对杭州西湖风景区夏季观花植物的种类和应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西湖风景区夏季观花植物景观应用形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可为园林建设中的夏季植物造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以牡丹花链格孢菌叶斑病病菌为试材,研究不同碳、氮源对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病菌菌丝生长的碳源为D-木糖,氮源为NH4Cl;适宜病菌孢子萌发的碳源为蔗糖、D-木糖、麦芽糖、D-果糖,氮源为Ca(NO3)2、尿素.  相似文献   
84.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与中国古典文学、绘画、手工等艺术紧密联结、源远流长,是中国园林大系中私家园林代表之作。简单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几个代表名园,并就其构景艺术及理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5.
保护地栽培的多年连作,使黄瓜靶斑病在葫芦岛市的危害日益凸显。介绍黄瓜靶斑病的发病症状,与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的主要区别,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农户正确认识黄瓜靶斑病,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6.
从视觉特征上的景观视觉吸引要素出发,运用SBE法和色彩量化分析等方法,构建预测模型,从空间要素、实体景物要素以及色彩结构、色彩组成方面探究景观结构要素和色彩因子对武汉东湖磨山景区滨水景观视觉质量的影响以及两者的共同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景观结构要素对景观视觉质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为:滨水空间亲水性、空间尺度、驳岸类型;色彩因子对景观视觉质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为:主色彩占比、色彩数量、景观色泽、色彩主次分明程度。综合考量景观结构要素与色彩因子的共同影响,能更好地反映滨水景观的视觉质量。研究结果为东湖磨山景区滨水景观视觉质量提升和其他滨水景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大连地区裙带菜斑点烂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裙带菜斑点烂病典型病藻上分离出多株细菌,其中三株经感染健康藻得到与病藻相同的症状,证明所分离菌是裙带菜斑点烂病的病原菌,经系统分类鉴定定名为优美德利菌(Deleyavenusta)。  相似文献   
88.
王晓辉  黄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86-10388,10512
利用GIS技术平台和GPS定位系统对黄山新老云谷索道的视觉景观影响进行空间定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新云谷索道的可视域范围、可视敏感景点个数和可视游道长度远小于老云谷索道,建成后的新云谷索道对景区视觉景观的影响是极为有限的,基本达到了不破坏黄山风景区自然景观特质的要求.以GIS和GPS为技术手段的空间视域分析方法在风景区景观影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也是风景区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和分析评价中景观影响评价内容的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9.
绿豆叶斑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和萌发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绿豆叶斑病病原菌变灰尾孢菌(Cercospora canescens)分生孢子形成及萌发的最适条件,研究了变灰尾孢菌在9 种供试培养基上,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分生孢子的产生及分生孢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在高粱粒培养基上25℃,光暗交替条件下培养10 天后即可产孢,培养14 天后产孢量可达9×105个/mL,玉米粉培养基和小麦粒培养基产孢较少,其他培养基不产孢。分生孢子在25℃、pH 6~7、连续黑暗条件下无菌水中培养20 h 后萌发率可达76.0%,不同温度、不同光照处理间萌发率差异显著。在蔗糖溶液和蛋白胨溶液中培养20 h 后萌发率分别达87.0%和86.3%。变灰尾孢菌的最适产孢条件为高粱粒培养基上25℃光暗交替培养;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条件为25℃、pH 6~7、连续黑暗培养,蔗糖和蛋白胨可适当提高分生孢子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90.
环西湖不同树龄古樟树生理特性及复壮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樟树是杭州市市树,也是环西湖古树中最主要的树种之一。为了加强环湖景区古樟树的保护管理和救治复壮,促进滨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地调查,并对古樟树不同树龄及复壮前后叶片保护酶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树龄200~299年和300~499年的古樟实际年龄与生理年龄有显著差异,300~499年的古樟生长势优于200~299年古樟,生长代谢与100~199年古樟相似;500年以上古樟的生长势明显衰弱。叶片黄化则会导致POD活性下降。复壮对古樟树生长势恢复起到较为显著的效果。经病虫害防治、注干施肥、立地环境改善、树洞修补等措施复壮的古樟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上升,MDA含量和POD活性下降。因此,做好复壮前后古樟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及日常动态观测记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环西湖一带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