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5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32篇
林业   200篇
农学   312篇
基础科学   90篇
  362篇
综合类   938篇
农作物   422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81篇
园艺   237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对源库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4-2006年采用对比试验,研究了垄作和传统平作两种种植方式下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对3种不同基因型小麦(济麦20、泰山23和烟农19)源库关系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种植方式下小麦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要显著高于传统平作;垄作种植方式下小麦能够显著增加光合产物向叶片中的分配比例,从而达到扩"源"的目的;灌浆中期(5月23日)以前,垄作种植方式下光合产物向茎杆中分配的比例显著高于传统平作,是垄作小麦抗倒伏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垄作种植方式下小麦能够在成熟前加快茎杆中贮藏的干物质向籽粒中转移,提高收获指数;垄作种植方式与传统平作比较,能够扩"源"稳"库",通过增加千粒重和穗粒数而显著的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92.
小麦秸秆覆盖对夏玉米干物质生产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小麦秸秆覆盖对夏玉米干物质生产及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露地栽培相比,小麦秸秆覆盖有利于夏玉米根系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叶面积系数前期增长快,后期下降慢,叶面积高值持续期长,干物质积累快,穗粒数多,千粒重高,产量性状明显改善,增产显著。小麦秸秆覆盖对表土层(0~30cm)具有明显的保墒效果,尤其是夏玉米生长前期。  相似文献   
993.
Out-wintering pads (OWPs) are a low capital-cost cattle housing system gaining popularity in Ireland and other countries. OWPs consist of a layer of timber residue over an artificially drained surface that separates solid and liquid excreta created during animal confinement. Residues from OWPs that require management include liquid effluent (urine and water) and spent timber residue (timber soiled with manure). The current strategy for on-farm management of effluent and spent timber residue is to apply them to grassland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silag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dry matter (DM) yield response of first and residual cut silage to three rates of OWP effluent applied to grassland. These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silage crop response to inorganic N fertilizer and to cattle slurry (manure and urine) from a conventional livestock housing system. In four out of five trials, application of OWP effluent of up to 29 kg ha−1 of total N input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M yield response compared to control treatments for first cut silage. The efficiency of OWP effluent ranged from 74 to 90% at the highest application rate (29 kg N ha−1) compared to inorganic fertilizer for first cut silage DM yield. Cattle slurry N efficiency was 16-50% at a similar N application rate (27.9 kg N ha−1) for first cut silage DM yield.  相似文献   
994.
以烤烟K326品种为材料,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正常施氮但打顶时不断根不追钾(CK)、正常施氮但打顶时断根并追钾(CK+C+K)、减量施氮(为正常施氮量的80%)但打顶时断根并追钾(RN+C+K)对烟株后期氮、钾吸收和干物质累积及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 以期阐明在打顶时断根追钾条件下, 烟株整个生育期的施氮量是否应该减少的问题。结果表明: 断根追钾明显促进烟株后期的生长。RN+C+K虽少施20%的氮肥, 但其与CK+C+K两处理烟株田间中、上部烟叶的开片和SPAD值, 采烤结束时的干物质和氮、钾累积量, 烟叶的产量、产值以及烟碱和钾含量等质量指标皆优于CK。同时, RN+C+K烟株的干物质和氮、钾累积量以及烟叶产量达到了CK+C+K的97.2%、97.8%、98.9%和98.6%, 而产值比后者高2.0%; 其烤后上部叶的烟碱含量比CK和CK+C+K两处理分别降低了6.7%和4.5%, 而钾含量则分别增加了18.9%和5.6%, 且其他化学成分也更为协调。这说明在断根追钾条件下应该减少氮肥施用量, 以更有利于增加烟农收入、降低肥料成本、节省氮肥资源和提高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995.
超级中籼杂交水稻氮素积累利用特性与物质生产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5个超级稻品种和对照汕优63的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 超级稻物质生产与积累优势始于拔节期, 并随着生育进程而扩大, 抽穗以后的干物质量积累优势明显。超级稻对氮素的吸收积累总量达196.5 (184.3~200.8) kg hm-2,较对照的176.5 kg hm-2增加20.0 kg hm-2, 其中拔节前与对照相当, 拔节至抽穗期增加9.2 kg hm-2, 抽穗至抽穗后25 d增加4.9 kg hm-2 , 抽穗后25 d至成熟期增加4.3 kg hm-2。氮素吸收速率拔节至孕穗阶段达最高峰, 超级稻为3.68 (3.44~3.96) kg N hm-2 d-1, 对照为3.55 kg N hm-2 d-1; 孕穗期以后吸氮速率随着生育进程而逐渐下降, 抽穗25 d以后, 对照基本不具再吸收能力, 而超级稻仍具一定吸收能力(0.36 kg N hm-2 d-1)。超级稻生育中、后期氮素吸收利用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抽穗和灌浆结实期植株特别是叶片含氮率的提高, 孕穗期、抽穗期、抽穗后25 d、成熟期叶片含氮率均与相应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相关, 与最终总生物量极显著相关。超级稻在10.5 t hm-2产量水平下的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在1.83 kg左右。  相似文献   
996.
文章介绍了西江流域水源涵养林的现状,简述了西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的原则和措施,分析了营建水源涵养林的树种选择及其配置方式、群落结构模式,提出了发展水源涵养林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17年8月24日武汉局地强降水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中北方冷空气和南方热带低压外围的偏南气流在江淮地区交绥,形成了大尺度的对流云带,武汉正处于其中;冷暖气流交汇发生在副高控制区内,低层大气高温高湿,热带低压环流外围的偏南气流增强了这一特性;干空气从对流层高层向下入侵,增强了不稳定形势的同时,有利于下沉气流的产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998.
对黄淮海地区自1980年以来国外种质的衍生品种进行系统的分析,明确了其对黄淮海地区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分析发现黄淮海地区育成的550个品种共使用了42个国外种质,遗传贡献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Mamotan、William、Clark63、Magnolia和Williams82。在黄淮海地区7个省份和地区中,北京地区和江苏省大豆育成品种中具有国外种质血缘的品种占有比例较高,分别使用了23个和9个国外种质;山东省和山西省育成品种中具有国外种质血缘的品种比例较低,分别使用了16个和12个国外种质。分析还发现,后期育成品种中具有国外种质血缘的比例高于前期育成品种,黄淮海各个地区利用的国外种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99.
为探讨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伊犁河谷的生产性能,本研究选择了10个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材料,对其物候期、株高、草产量、叶茎比和干鲜比等生产性能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0个苜蓿材料在试验区均能完成生活史,生长节律变化比较一致,在第2年进入高生长期;并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植株高度和产草量逐渐降低。在生长第2年,可刈割3茬,冰驰、骑士、勇士、三得利、标靶的干草产量均在11 500 kg?hm-2以上,具有植株高大、产草量高、干鲜比高等特点,综合表现较好,适宜推广种植;拉迪诺、5010、FY310、岩石,各项指标居中,可作为补充候选品种推广种植;敖汉在试验区表现较差,不适宜在本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湿筛法测量了岷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土层(0—10,10—20,20—30 cm)土壤大团聚体(> 2 mm)、中间团聚体(0.25~2 mm)、微团聚体(53 μm~0.25 mm)以及粉+黏团聚体(<53 μm)的质量分数及各粒径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并探讨了各粒径土壤团聚体的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具有重要影响;土壤养分均呈现出一致性规律,大致表现为撂荒地 > 次生林 > 人工林 > 灌草丛 > 坡耕地,土壤全磷差异并不显著(p>0.05);林地的开垦行为会导致大团聚体的破碎化,灌草丛及坡耕地>0.25 mm的大团聚体含量较林地低,土壤结构趋于恶化;而坡耕地闲置为撂荒地后,则会促使粉+黏团聚体向粒径大的微团聚体及中间团聚体转化,使土壤结构趋于改善,在0—30 cm土层内,灌草丛及坡耕地土壤颗粒的MWD(平均质量直径)和GMD(几何平均直径)值均显著低于林地和撂荒地(p<0.05),坡耕地撂荒后,MWD和GMD值均显著升高(p<0.05),表明林地开垦为坡耕地导致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降低,而坡耕地弃耕撂荒会增强团聚体的稳定性,提高土壤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0—30 cm土层深度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各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储量表现为:大团聚体有机碳储量为林地 > 撂荒地 > 灌草丛 > 坡耕地,中间团聚体有机碳储量为撂荒地 > 林地 > 灌草丛 > 坡耕地,微团聚体有机碳储量为撂荒地 > 林地 > 灌草丛 > 坡耕地;粉+黏团聚体有机碳储量为撂荒地 > 林地 > 灌草丛 > 坡耕地。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内有机碳储量均为林地和撂荒地高于果园和坡耕地,表明将林地开垦为坡耕地后,将导致各团聚体组分内有机碳的损失,而坡耕地撂荒则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的恢复和截存;林地和撂荒地土壤有机碳主要蓄积在中间团聚体内,而坡耕地则主要蓄积在粉+黏团聚体内,表明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粒径较大的团聚体有机碳不稳定,更容易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