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1篇
  3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4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优良的地方品种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综述凯里市香炉山鸡品种资源的收集与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22.
日粮中添加蛋氨酸螯合锌对雉鸡繁殖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探讨了蛋氨酸螯合锌对雉鸡繁殖机能的影响。随机选取 40周龄雉鸡 54只 ,分成 3组 ,每组 1 8只 ,雌雄比例 (♀∶♂ )为 5∶1。每组基础日粮相同。Ⅰ组为对照组 ,Ⅱ、Ⅲ组为试验组 ,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 0 0 4 %硫酸锌 ,0 0 4 %蛋氨酸螯合锌 ,0 0 2 %蛋氨酸螯合锌 +0 0 2 %硫酸锌 ,经 48d试验 ,结果表明 ,各试验组总产蛋数、产蛋总重及产蛋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同时料蛋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平均蛋重及蛋概略养分在各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在试验组中进行综合比较 ,Ⅲ组试验效果好于Ⅱ组。  相似文献   
23.
本文报导了1989—1994年绿尾虹雉(Lophonhoruslhuysii)繁殖的雏鸟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育雏条件和雏鸟生长发育时不同日龄羽色变化(包括雄、雌羽色变化)、体重、翅、尾、跗跖及趾(雄性包括距)的生长发育数据,其中主要数据与Logistic方程拟合(1—120日龄6只雏鸟的平均值)相关显著,以及1岁龄、2岁龄生长发育的数据与成鸟的比较等。  相似文献   
24.
The present work was carried out to describe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tongue and laryngeal entrance of the Common pheasantPhasianus colchicus, using ligh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lingual apex was taper-shaped with a shallow median sulcus. A V-shaped papillary crest with 15–20 caudally directed conical papillae was located between the radix and corpus linguae. The second row of papillae consisting of three caudolaterally directed conical papillae was arranged caudal to the main papillary crest. The mons laryngealis was equipped caudally with a double-layer of large conical papillae as pharyngeal crest, and few small conical papillae were seen around the glott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the apex linguae and corpus were covered with compact filiform papillae, while the radix linguae were free of papillae. Numerous openings of salivary gland can be seen on the radix linguae and mons laryngealis at higher magnification. On histological sections, all parts of the tongue and mons laryngealis were covered with a keratinised 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 The keratinised layer became thinner rostro-caudally. The simple alveolar salivary glands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submucosa from the apex linguae to the radix linguae as well as the mons laryngealis. PAS staining revealed mucin-secreting activity of this glands.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although the tongue and laryngeal entrance of the Common pheasant is characteristics of a galliform bird, it has some features similar to passeriformes and falconiformes.  相似文献   
25.
2019年3—5月,利用红外相机开展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监测的过程中,拍摄到雄性白鹇的影像,栖息地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经查阅文献和实地走访,证实白鹇在粤西地区确实有存在,由此白鹇在广东省境内的分布也进一步往西推移。  相似文献   
26.
李莹  吴秀山  张成林  刘燕  闫鹤  杨明海  原蕾 《野生动物》2011,32(1):22-25,33
家禽对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多有报道,但现有的禽流感疫苗对野生禽类的有效性尚所知甚少。本文以白冠长尾雉、蓝鹇、红腹锦鸡、白腹锦鸡4组野生雉鸡类为研究对象,以家鸡为对照,进行禽流感H5N1亚型疫苗免疫。利用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实验,分别在首免日、免后10 d、20 d、40 d、60 d、90 d及120 d监测禽类免疫后抗体水平变化。结果显示,4组野生雉鸡类均在疫苗接种后产生禽流感抗体,且达到具保护力的抗体水平。通过免疫后抗体水平的跟踪研究,证明商品化禽流感疫苗对野生雉鸡类动物有效。  相似文献   
27.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我国云南中部的中国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的染色体组型、G-带及高分辨G-带带型。染色体数目2n=82。性染色体雄性为ZZ、雌性为ZW。40对常染色体中,1号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5号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其余皆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Z为中着丝粒染色体,W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全部染色体进行测量分析,计算相对长度和双臂染色体着丝粒指数。根据相对长度和着丝粒指数,绘制了染色体组模式图。制作了1—20号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Z的中期G-带以及全部染色体的高分辨G-带,并进行了两种G-带带型特征的描述和比较,绘制了两种G-带比较模式图。  相似文献   
28.
2003~2007年,在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人工投喂、跟踪观察和解剖等方法对再引入黑颈长尾雉的食物选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再引入黑颈长尾雉选择的植物性食物有24科41种,取食部位有植物的花、果实、幼嫩的叶子和茎:动物性食物有蜈蚣目、直翅目、膜翅目、鞘翅目等4个目的昆虫。  相似文献   
29.
以中国环颈雉为材料,利用PCR-SSCP结合测序技术对A-FABP基因序列多态性位点进行研究,并分析与屠宰性状和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中国环颈雉群体A-FABP基因上检测到多态性位点,为中度多态,在1106 bp处存在碱基A缺失,AA、AB基因型个体在活体重和屠体重上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与肌内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初步推测AA为中国环颈雉体重增长的优势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30.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在新疆主要分布在与青海、西藏相邻的阿尔金山、东昆仑山地区。2011年9–11月,我们对该地区黑颈鹤的种群分布、数量变化、行为活动及生存状况等进行了详细调查。利用样点调查法和直接计数法,对黑颈鹤的分布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记录。在若羌县(祁曼塔格乡、铁木里克乡)和且末县(吐拉牧场、车尔臣河流域)等地区的湿地中,都观察到有黑颈鹤分布。在依协克帕提湿地(37°15′–37°23′N,90°11′–90°20′E,海拔3903m)最多一次记录到126只黑颈鹤集群,在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共有黑颈鹤180–200只左右。结合早期的科学考察记录,推测整个新疆的黑颈鹤数量在260只以上。10月中旬,黑颈鹤开始大规模集群,10月29日达到最大值并开始迁徙,11月6日黑颈鹤全部迁徙离开。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黑颈鹤的时间分配和昼间活动节律进行了系统观察。我们将黑颈鹤的日间行为分为8种类型,各行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取食(58.9%)、理羽(13.2%)、警戒(9.5%)、行走(8.2%)、飞行(3.5%)、休息(3.4%)、鸣叫(2.7%)和其他(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