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45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3篇
  17篇
综合类   13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生草提高山核桃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是中国特有的高档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但高强度经营导致林地土壤性质的改变,为了解生草对土壤的修复效果,在山核桃主产区设置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免耕4种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草栽培后,山核桃林地土壤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质量分数显著增加,与免耕相比,种植油菜、黑麦草、紫云英4 a后土壤TOC分别提高了23.12%,26.61%和24.74%,增加的组分以羰基碳为主,但并未改变土壤碳库的稳定性;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和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WSOC)的质量分数,MBC增加了138.61%~159.68,WSOC提高了56.24%~69.47%%。3种生草的土壤微生物活性(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显著高于免耕,微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 index, H)和均匀度指数(evenness index, E)则表现为油菜、紫云英处理显著高于免耕。研究表明,生草栽培能有效提高林地土壤TOC质量分数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为山核桃林地土壤修复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3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花粉活力与显微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薄壳山核桃无性系5号、27号、35号花粉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处理方式、不同采摘时期和不同出粉次数下的花粉活力,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花粉形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不同采摘时间和不同出粉次数下收集的同一薄壳山核桃无性系花粉,其活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个无性系花粉极轴长(P)和赤道轴长(E)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花粉粒形状均为扁球形,具有3个萌发孔,均匀分布在赤道面上;3个无性系花粉赤道面观均呈椭圆形,无性系5号和27号极面观呈近圆形,而无性系35号极面观呈近三角形;3个无性系花粉表面呈颗粒状纹饰,均匀分布着颗粒状的突起,表面纹饰差异不明显。通过研究薄壳山核桃花粉的超显微结构,可为薄壳山核桃品种的起源、演化以及种类间亲缘关系等提供孢粉学依据,为薄壳山核桃的新品种选育、杂交育种奠定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83.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由样本相关矩阵出发,对12个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样本的8个主要经济性状[坚果果形系数、平均坚果质量、坚果壳厚、坚果出仁率、核仁质量、核仁脂肪、蛋白质、单位面积(m2)树冠投影面积产果量]进行分析,以性状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3.99%为标准,确定了3个反映美国山核桃主要经济性状的主成分及其主成分的函数式,并通过计算样本的重要主成分值,对供试样本进行比较,进而选择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样本,其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相符。表明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对美国山核桃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选。  相似文献   
84.
眼斑钩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眼斑钩蛾是严重危害山核桃的一种新害虫,在浙江临安1a发生4代,9月下旬以蛹在地表杂草下越冬。第1-3代成虫分别于当年6月下旬、7月下旬和8月下旬出现,越冬代成虫翌年5月下旬出现。该虫以幼虫食叶危害。用20%速灭杀丁或2.5%溴氰菊酯1500-2000倍液树冠喷雾除治,效果在95%以上。大发生年第3代后天敌能起到控制作用,不必用化学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85.
对红刺改进行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高约2cm的无菌苗在培养基MS+BA0.6mg/L+NAA0.1mg/L(单位下同)上增殖的不定芽比较多,诱导率为100%,增殖系数达到5。7。生根培养基为改良MS+0.4NAA时,生根率及平均根数分别为93.3%和4.3条,移栽成活率为83%。并对红刺玫试管内开花的现象进行了初次报道。  相似文献   
86.
不同施肥配方对美国山核桃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美国山核桃丰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以鸡粪、猪粪、复合肥为肥料,研究不同施肥配方对美国山核桃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猪粪5kg/株对美国山核桃树高、地径和一级枝条长度和粗度增长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鸡粪5kg/株和鸡粪2.5kg/株+猪粪2.5kg/株2个处理,对照处理效果最差。各处理对枝下高、嫁接口径粗和一级分枝数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7.
以同批次播种的薄壳山核桃品种‘绍兴’实生苗为砧木,‘金华’、‘马罕’、‘波尼’当年生枝为接穗,于砧木苗生长的当年夏秋季节和次年春夏季节分别进行芽接和枝接试验,调查并研究其成苗率、苗高和穗条粗度。结果表明:当年夏秋芽接和次年春夏枝接最高成苗率分别为97.35%和84.97%,最低成苗率为82.11%;平均苗高最大164.94cm,最小为80.33cm;平均穗条粗度9.46~16.43mm。经分析,在同批次砧木中,当年夏秋芽接的成苗率显著高于次年春夏枝接;品种间成苗率差异不显著。嫁接方法和品种均对苗高和穗条粗度有显著影响,夏秋芽接苗高和穗条粗度均极显著高于春夏枝接;薄壳山核桃品种‘波尼’和‘马罕’的苗高、穗条粗度均显著高于‘金华’。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年的时间内分别进行春夏枝接和夏秋芽接育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8.
山核桃干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真菌是很多木本植物溃疡病和枯梢病的重要病原菌。已有报道认为:山核桃干腐病病原菌为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但对于葡萄座腔菌科其他真菌与山核桃干腐病的关系还没有深入研究。分离得到了山核桃干腐病相关病原菌,通过比较其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 ITS)序列特征,将分离得到的供试菌株分为3组。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3组菌株分别鉴定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B.fabicercianum和B.obtusa。其中B.dothidea为优势菌株,分离频率为71.42%,B.fabicercianum和B.obtusa分离频率分别为14.28%。经致病性测定,上述分离菌株均能引起健康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枝条发病,但致病性存在差异。在山核桃上发现的B.obtusa和B.fabicercianum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9.
薄壳山核桃‘马汉’雄蕊发育特性及花粉储藏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花期花粉的采集和有效保存等问题,系统观测雄蕊开花习性,采用荧光染色反应(FCR)法研究了不同散粉期花粉生活力差异,以及不同储藏条件(室温密封、室温密封干燥;4℃密封、4℃密封干燥;-70℃密封、-70℃密封干燥)和储藏时间对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4月26日薄壳山核桃雄蕊花萼开裂,5月6日花药由绿变黄,5月7-9日雄蕊进入散粉期,5月8日散粉量最大,占花粉总量的75%,至5月10日花粉基本散尽,花药变黑、小花开始脱落;②散粉期花粉生活力大小依次为即将散粉期(花药由绿变黄)>散粉初期>散粉盛期>散粉末期,花粉耐储藏性亦是即将散粉期最优,即将散粉期>散粉初期>散粉盛期>散粉末期。③储藏条件对花粉活力的保持有显著影响,利于花粉生活力保持的储藏条件依次为-70℃密封干燥>-70℃密封>4℃密封干燥>4℃密封>室温密封干燥>室温密封;在任一储藏条件下,花粉活力均随储藏时间而下降,干燥与不干燥差异不显著。室温下花粉活力下降最快,50 d后花粉已经完全丧失活力;4℃下花粉活力次之,120d后花粉已经完全丧失活力;-70℃超低温条件下保存效果最好,与常温、低温储藏差异极显著,储藏360 d花粉还保持43.55%的活力。  相似文献   
90.
COP1 E3连接酶是一个光形态建成的抑制子和光调控植物发育的分子开关.对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花芽454测序获得CcCOP1 E3连接酶的片段,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分别获得该基因的全长,大小为2 331 bp,它由2个特殊的结构域组成即环形锌指结合域和WD-40重复序列,其编码的蛋白质有较强的亲水性,在氨基端主要是亲水性氨基酸,而羧基端主要是疏水性氨基酸.CeCOP1 E3连接酶与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等的COP1 E3连接酶同源基因相似度较高,总体高达77.80%.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结果显示:CcCOP1 E3连接酶的表达贯穿于在山核桃雌雄花的发育过程,CcCOP1 E3连接酶在山核桃的茎、叶、果实、花芽中均有表达,但在花芽中表达量最高,3月中旬表达量最高,在5月中旬雄花表达量相对较高.CcCOP1 E3连接酶与山核桃雌雄花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