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3篇
  31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10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木薯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合成高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木薯淀粉合成高吸水性树脂。[方法]以木薯淀粉和丙烯酸单体为原料,过硫酸铵-亚硫酸钠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得淀粉基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淀粉与单体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中和度和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产品吸水率的影响。[结果]得出产品在室温下1 h内吸去离子水1 844 g/g、0.9%NaCl盐水224 g/g。[结论]该研究为以木薯淀粉与丙烯酸为原料制备高吸水树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木薯淀粉用于补强天然胶乳的可行性。[方法]将木薯淀粉糊化后加入天然胶乳中,对天然胶乳进行补强,考察淀粉用量及偶联剂KH-551用量对天然胶乳胶体性质及硫化胶膜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经KH-551处理后的木薯淀粉对天然胶乳有明显的补强作用,天然胶乳硫化胶膜的物理机械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对天然胶乳的胶体性质影响不大。[结论]采用廉价的木薯淀粉进行天然胶乳的补强,为该工艺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
广东省木薯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广东省木薯生产面积在83 360~95 560 hm2之间,总产量在155万~175万t之间,居全国第2位,主要分布在云浮、肇庆、湛江、清远、梅州、茂名、江门、汕尾、阳江、河源、揭阳和韶关12市,平均每667 m2产量1.2多t,单产水平低,价格低廉,科技落后,加工不足,缺乏政策扶持、政府引导和企业带动,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4.
木薯非胚性与胚性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差异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体非胚性和胚性组织为材料研究胚发生的蛋白表达机制,利用IEF/SDS-PAGE凝胶电泳技术,对其蛋白质特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分别得到470和344个清晰的蛋白点。结果表明非胚性组织蛋白质谱和胚性组织蛋白质表达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其中5个区域中的39个差异显著的点进行分析发现,差异表达上调和下调在2倍以下的蛋白点有6个,上调或下调2倍以上的蛋白点有22个,非胚性组织中特异存在的蛋白点有5个,而胚性组织中特异存在的蛋白点有6个。  相似文献   
45.
李美英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2):193-199
内标准基因对于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定性定量PCR检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木薯内标准基因的系统研究是木薯转基因成分检测的基础。在木薯的DFCI(http://compbio.dfci.harvard.edu/tgi/plant.html)数据库中,选择了有可能作为木薯内标基因的一些EST序列,包括亲环蛋白2(cyclophilin type 2,DB934316)、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B亚单位(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B subunit,TC445)GAPDH、Actin 基因(TC2158与 TC3381的拼接序列)、Alpha-tubulin (TC8072)基因,Polyubiquitin(TC9946),亚麻苦苷酶 (linamarase,TC1540)六个基因序列,设计了7对定性PCR的引物(CP2、Actin、GAPDH、PUBQ2、Tublinα1、Tublinα2和 LAM1),并进行了种内一致性、稳定性和种间特异性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只有木薯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B亚单位的GAPDH定性PCR引物扩增系统在木薯的22个不同品种中都能够得到一致性稳定性的扩增结果,在大戟科其它植物及其它非大戟科植物没有发现非特异性扩增产物。另外六个基因(CP2、Actin、PUBQ2、Tublinα1、Tublinα2和 LAM1)的定性PCR引物扩增系统在大戟科其它植物及非大戟科植物中都有非特异性的扩增产物。因此GAPDH定性PCR引物扩增系统初步符合内标准基因的种内一致性,稳定性,种间特异性的特点,可应用于转基因木薯成分定性PCR检测。  相似文献   
46.
木薯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加快木薯优良品种选育进程,笔者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木薯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重点归纳了木薯诱变材料的选择、诱变方法、诱变方式、木薯诱变效应及突变体的鉴定、筛选及嵌合体的分离策略等方面,同时提出了目前木薯诱变育种存在的突变随机性和嵌合体等问题及解决方案。指出如何建立一套高效的诱变育种技术将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另外笔者认为诱变育种技术与离体技术、生物技术结合将是今后木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7.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块根富含淀粉,可作为代替玉米的能量饲料来源,但其含有剧毒物质氢氰酸(HCN),限制了其在畜禽日粮中的应用。因此,对木薯进行脱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水煮、烘干、微波加热和青贮4种脱毒方法的效果,结果显示:木薯块根经水煮和烘干后其HCN去除率最高,水煮25min和烘干12h HCN的去除率均达到81.7%,微波加热6min去除率为78.8%,而30℃和40℃青贮56d可去除木薯块根一半以上的HCN。前3种方法去除率虽高,但都消耗大量能量,尤其是水煮还会增加营养损失,水煮15min,粗蛋白降低17%,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降低24.9%,淀粉降低11.8%,并且随着水煮时间的延长(15~25 min),营养损失增加。青贮对HCN的去除率虽低,但基本不消耗能量,营养保存也好,是一种低成本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8.
根据拟南芥和水稻的WRKY基因和木薯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木薯Me WRKY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系统进化关系和保守结构域的分析。通过病原菌接种处理,分析不同Me WRKY转录因子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木薯共编码25个与抗病相关WRKY蛋白,在病原菌胁迫条件下,其中16个Me WRKY基因的表达受到显著影响,表明这些WRKY蛋白可能参与木薯的防御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49.
齐烁  浦跃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60-19062
[目的]筛选出高效的木薯酒精废水脱色菌,并探索其最佳脱色条件。[方法]分别从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学院、猎德污水处理厂取得污泥,经过分离纯化和初步筛选,得到对木薯酒精废水具有脱色作用、且脱色效果稳定的1株菌株,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以其作为出发菌的最佳脱色条件。[结果]分离纯化和初步筛选结果表明,猎德污水处理厂的9号菌脱色效率最高,为20.3%;以9号菌作为出发菌的脱色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9号菌的最佳接种和脱色时间分别为16 h和24 h;9号菌最佳脱色条件为:以葡萄糖为外加碳源,以NaNO2为外加氮源,好氧条件,温度30℃;在该最佳条件下,其脱色能力达29.6%。[结论]单一菌种的脱色能力有限,该研究为获得脱色能力较好的复合菌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
刘汉灵  杨勇  王孝英  易跃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82-14883,14996
[目的]考查微波预处理对木薯(Manihotesculenta)性质的影响。[方法]对微波预处理木薯粉进行XRD和SEM扫描,并进行酶解和发酵试验。[结果]当加水量为原料质量的60%时,木薯粉经微波处理后,XRD衍射峰消失;木薯粉中的淀粉由晶态变为非晶态时,SEM观测到木薯粉由颗粒态变成糊化态;经糖化酶酶解后,还原糖含量可达6.84%;经发酵后,酶液中乙醇体积分数达到11.7%。[结论]经过微波预处理后木薯性质发生明显变化,有利于酶解和发酵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