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53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4篇
  20篇
综合类   185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富阳市板栗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在广泛调查基础上,选用新登镇王村的1株早熟型板栗优株,进行嫁接繁殖、育苗造林试验,经5年的连续验证,该无性系具有早熟,早实、丰产、高产等优良特性,而且还具有抗干旱、耐瘠薄的能力。5年生平均株产3.85kg,合每公顷产板栗3225kg,超过了杭州市科委下达的丰产指标的4.3倍,特别是该板栗无性系果实在9月上旬提早成熟,从而提高商品的经济价值。通过对早熟型高产板栗栽培技术研究实践,形成了1个从良种选育、培育壮苗、合理修剪、生长素应用和营林管理一套丰产栽培技术体系,这将对今后板栗生产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2.
锥栗干制研究Ⅰ.锥栗鲜果中坏粒剔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锥栗干制品制作中所产生的原料坏粒剔除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对原料抽样比较 ,测定坏果率的含量 ,得出最佳抽样数量 ,使样品的检测结果具有代表性 ;通过对个体坏果比重的测定 ,得出总体坏果的比重 ,能最大限度剔除坏果 ;通过盐水浓度的选择 ,剔除鲜果中的坏果 ,从而保证了成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33.
用当年育秧移栽的实生苗为砧木,在10月3日~13日进行就地单芽嫁接.嫁接的气温28~18℃之同.当年12月30日检查,接口愈合且接芽饱满的达96%,第2年5月20日检查,抽芽率88.2%.  相似文献   
34.
对桐庐板栗病虫发生的主要种类和为害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当前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35.
黄红青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4):60-63,85
通过测定不同抗性锥栗品种叶片N、P、K、Ca、Mg、Mn、Cu等7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研究锥栗品种对栗瘿蜂抗性与营养元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K元素与锥栗品种的抗虫性有关,当锥栗受栗瘿蜂危害时,高抗品种植株内K含量下降到较低的水平,高感品种的K含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N、P、Ca、Mg、Mn、Cu等6种营养元素与锥栗品种的抗栗瘿蜂性无关。  相似文献   
36.
锥栗是闽北的著名特产 ,为开发各种各样的锥栗深加工新产品 ,首先要解决锥栗的脱壳去红衣问题。本项目进行了锥栗脱壳生产工艺及脱壳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研制出一种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低价高效锥栗脱壳机  相似文献   
37.
经对24个板栗新品系幼树的发枝结果习性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新品系平均结果枝占当年萌发枝的50%以上,且连续结果性能好,达到国家板栗丰产选种标准.对24个板栗新品系幼树1年生健壮枝作轻剪、中剪、重剪和不剪(缓放)4种修剪方法的试验,结果表明,轻剪能显著促进幼树发枝和座果,中剪和缓放次之,重剪结实差,发枝少而壮.  相似文献   
38.
锥栗对栗疫病的抗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文硕 《林业科学》2001,37(Z1):90-93
健康的锥栗(Castanea henryi)皮层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比活力与抗感病性之间不相关.不同抗病性的锥栗品种接种栗疫菌(Cryphonectria parastttca)后,PAL比活力均上升,接种144 h后,PAL比活力抗病性强的品种比抗病性弱的品种高.接种前以及接种后的各个时间内,木质素含量都是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高.绿原酸的含量与品种的抗病性之间不呈规律性的相关,从绿原酸对栗疫菌菌丝生长影响的测定结果可知,锥栗体内的绿原酸浓度不足以影响栗疫菌.可见,接种后的皮层PAL比活力以及接种前、后的皮层木质素含量可作为衡量锥栗抗病性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庆元县嫁接锥栗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认为发展锥栗应开展品种选优,增加科技投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搞好示范基地建设,重视市场培育和保鲜,深加工技术的开发与研究。  相似文献   
40.
调花丰产素、矮壮素对二次结实板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调花丰产素1、调花丰产素2和矮壮素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制剂对二次结实板栗的雄花数,雌花数,枝长,枝粗,第一次果结蓬数和第二次果结蓬数等作用效应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制剂使二次结实板栗新梢长生长降低15.63%,枝粗增加16.68%以上;二种调花丰产素处理使雌花数增加59.10%以上,雄花数降低21.56%以上。此外,试验结果证实调花丰产素对二次结实板栗的两次结蓬数量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