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2篇
  免费   484篇
  国内免费   693篇
林业   339篇
农学   590篇
基础科学   67篇
  1317篇
综合类   3200篇
农作物   450篇
水产渔业   707篇
畜牧兽医   1148篇
园艺   340篇
植物保护   491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383篇
  2018年   274篇
  2017年   426篇
  2016年   467篇
  2015年   353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413篇
  2012年   593篇
  2011年   612篇
  2010年   512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463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We tested the dynamics of nine enzymes during leaf litter decomposition in Xishuangbanna tropical rain-forest both in the field and laboratory to explore the response of enzyme dynamics to decomposition under different food-web structures. We used coarse and fine (1 mm and 100 μm mesh size, respectively) litterbags in the field to create different food-web structures during litter decomposition. Most soil macrofauna such as nematodes could access only the coarse mesh litterbags, leaving only microbiota, such as mites, in the fine mesh litterbags. In the laboratory, sterilization and inoculation were adopted to investigate different enzyme dynamics with nematodes or only microbiota participating in litter decomposition. Invertase and amylase increased more for shorter food webs at the early stages of decomposition, while activities of endocellulase, β-glucosidase, xylanase and polyphenoloxydase increased to their maxima at the later stages, but greater increase occurred with extended food webs. Invertase and amylase had negative relationships and endocellulase, β-glucosidase, xylanase and polyphenoloxydase had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 litter decomposition (mass loss). The activities of enzymes responded to the process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Invertase and amylase played key roles for microbiota utilizing the substrates at early stages of decomposition, while endocellulase, β-glucosidase, xylanase and polyphenoloxydase worked on the further decay of recalcitrant compounds at later stages. All enzymes related to carbon decay acted as effective indicators of litter decomposition. The decomposition of plant organic matter was essentially an enzymatic proces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Chinese Version), 2008, 32(3): 622–631 [译自: 植物生态学报]  相似文献   
992.
以自然修复的矿区废弃地土壤为对照,从土壤酶活性的垂直分布、季节动态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相关性研究了人工修复的栾树Koelreuteria paniclata、杜英Elaeocarpus decipens混交林(修复地)对湘潭锰矿区废弃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60 cm土层中,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酶活性逐渐下降;同一土层中,修复地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地,且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0.01),0~20 cm土层中蔗糖酶酶活性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同一季节修复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地(P<0.05),秋、冬季修复地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地(P<0.05),夏季差异不显著(P>0.05),而春季修复地显著低于对照地(P<0.05);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N、Mg含量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的正相关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土壤中重金属对土壤酶活性多表现为抑制作用,且以脲酶活性最敏感,其次是过氧化氧酶活性.人工修复植被能明显提高锰矿区废弃地土壤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993.
北京山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山地森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对北京延庆山区6种植被类型下不同层次土壤的脲酶、蛋白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林分类型之间所测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并且随着土层的加深,均表现出不断减小的趋势。蔗糖酶、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4种酶活性在不同林分类型中均表现出阔叶林优于针叶林,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却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所测5种酶活性在6种林分类型A层表现出聚集分布,以脲酶最具代表性。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与所测5种酶活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显著相关,而有效磷与各种所测酶活性均呈负相关。运用主成分分析可知,土壤酶在第1、2主成分中比重较大,对外界环境变化比较敏感,结合相关分析认为,碱解氮与脲酶可以作为该地区土壤质量评价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994.
腐殖酸对烤烟土壤性状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6-2007年在河南郏县进行田间试验,研究腐殖酸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腐殖酸肥料后,耕层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磷细菌、钾细菌和氨化细菌的数量,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的活性及烟叶品质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提高.腐殖酸与放线菌和氨化细菌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烟碱、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以750 kg/hm~2腐殖酸用量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5.
叶霉菌粗毒素对番茄幼苗防御酶及活性氧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茄不同抗性品种的幼苗为材料,采用浸渍法研究了低浓度的叶霉菌粗毒素对番茄叶片防御酶(SOD 、POD 、PAL)活性及活性氧(O_2~-和H_2O_2)的诱导作用,为探讨病菌毒素诱导植物抗病性的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番茄经叶霉菌粗毒素诱导后,抗、感品种叶片的SOD活性下降,但抗病品种的下降比率小,且比感病品种具有较高的酶活性;抗、感品种的POD活性变化趋势均为先上升后下降,二者间的酶活性变化差异不大; 抗、感品种PAL活性均升高,但抗病品种增加更快,且增加比率高于感病品种;抗、感品种的O_2~-产率和H_2O_2含量的变化呈增加趋势,抗病品种的增加比率均高于感病品种,且增加峰值出现早.说明叶霉菌粗毒素诱导的番茄体内防御酶和活性氧变化与番茄抗叶霉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6.
高温胁迫对蝴蝶兰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40℃/30℃(d/n)高温条件下分别进行0d、2d、4d、6d 的处理,观察了蝴蝶兰幼苗的形态变化,研究了蝴蝶兰兰幼苗叶片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加快,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明显加强;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高温胁迫2d,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迅速上升,但相对电导率的增加并不大,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也较小,与对照处理的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蝴蝶兰幼苗可通过增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来提高其耐热性。之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显著下降,相对电导率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997.
饥饿与再投喂对褶皱臂尾轮虫几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下就饥饿与再投喂对褶皱臂尾轮虫几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试验过程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一直保持较高水平。饥饿条件下,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在最初的1~2d下降最为明显,此后保持在一定水平;类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力总体下降不大。饥饿条件下带卵率<0.09时,轮虫消化酶活力显著低于正常水平。恢复投喂1d后,褶皱臂尾轮虫带卵率从0增加到0.21,类胰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力恢复正常水平,而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高于正常水平;活体观察显示褶皱臂尾轮虫胃和胃腺在再投喂1d内恢复正常结构。投喂条件下,这几种消化酶活力的高低与与带卵率大小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98.
酶抑制法检测4种辛辣蔬菜农药残留假阳性消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应积极进行农村土地流转的理论分析,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制化,完善政府的引导、管理和服务职能,积极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99.
对不同生育期怀山药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酚酸物质的变化及其交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怀山药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根际土壤中酚酸物质的含量和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呈显著升高趋势,且根茎膨大速度越快时上升趋势越明显;根际细菌绝对数量一直占根际土壤微生物的80%左右,并呈增长趋势;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活性逐渐增强,蔗糖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呈下降趋势;根际土壤中酚酸物质的含量与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含量和多数土壤酶活性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00.
南疆干旱区连作棉田土壤养分及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南疆不同连作年限棉田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连作后土壤总盐、K、Na、速效钾迅速减少,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有效锰与之相反,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变化不规律;(2)连作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活性逐年增大,过氧化氢酶逐年减小;(3)连作土壤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放线菌、真菌的数量较少。细菌、放线菌、真菌、固氮菌数量先增后降,无机磷细菌0~20年逐年增大,20年以后逐渐减小;解钾细菌呈线性上升趋势;(4)土壤转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通径分析表明,有机质、速效钾是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