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45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2篇
  41篇
综合类   277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Summary During experiments, which are being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factors which control the process of adventitious bud formation in vivo on detached leaves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 adventitious shoots were produced from leaves, irradiated with 500 rad of X-rays. The most important but disadvantageous result was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adventitious shoots proved to be of a chimeral nature and obviously developed from more than one cell.An in vitro adventitious bud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using different types of explants. Pedicel segments regenerated the highest number of adventitious shoots and, moreover, they developed faster as compared to explants of young flower heads or leaves. The mutants produced by irradiating the various explants were almost exclusively of a solid (non-chimeral) nature. In addition,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single epidermal cells are involved in the initiation of the adventitious shoot apices.The optimum dose for mutant production is approximately 800 rad X-rays. Rather often, more than one phenotypically identical mutant was found, which was always derived from the same explant. They could for instance originate from a multi-apical meristem formed by a single mutated cell.  相似文献   
42.
分析测定了野生菊(Mantianxing),药用菊(Hangbaiju),栽培菊(Huangjingqiu),三个菊花品种的还原糖、总糖、维生素C,氨基酸及钙,磷、铁、铜、锌、锰等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野生菊的维生素C、总糖、还原糖、氨基酸总量分别比药用菊和栽培菊高,药用菊的铁、锌、铜、锰的含量分别比野生菊和栽培菊高。栽培菊的钙、磷则分别比野生菊和药用菊高。从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丰富的菊花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3.
60Co-γ射线对菊花组培苗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品种秋之山的组培苗, 采用5~30 Gy的60Co-γ射线照射处理。研究了γ射线对组培苗生长、增殖和生根的影响以及对组培再生植株移栽后生长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20 Gy是γ射线处理菊花组培苗的致死剂量;从生根和继代培养生长和增殖的结果看,诱变处理的最佳剂量在10 Gy左右;组培再生植株移栽后发现,10 Gy处理的植株中花色变异率为8.2%。与对照花鲜艳的纯黄色相比,变异花增加了不同深浅的红色素,且突变植株均为同质稳定突变。  相似文献   
44.
农杆菌介导的地被菊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地被菊‘北林黄’无菌苗叶片外植体为受体材料,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为选择标记基因,对农杆菌介导的地被菊‘北林黄’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选取植株中部叶片为转化受体,外植体在经过1d的预培养,用活化的OD600为0.6的农杆菌侵染10min,共培养2d,再经过3d延迟培养后转移到筛选培养基上培养,有利于提高遗传转化效率,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获得数和抗性芽数均最高。在筛选后期,不定芽生根阶段使用的Kanamycin(Kan)选择压力为25mg/L。获得的部分Kan抗性植株经PCR检测,扩增出特异条带,初步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北林黄’基因组DNA中。本研究将为进一步利用分子手段对地被菊进行遗传改良,并获得综合抗逆性提高的优异种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5.
运用RAPD分析菊花辐射变异后代遗传差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不同辐射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菊花愈伤组织,获得变异后代,从分子水平上检测不同辐射剂量对植物遗传物质的影响,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5种变异株和对照进行分子标记和遗传突变的研究,建立了适合RAPD的反应体系,优化其反应条件,从25种引物中筛选出的6种引物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差异,共扩增出72条带。结果表明,经过不同辐射剂量处理获得的变异菊花在DNA水平上存在多态性差异,分析了多态性产生的机理和变异株间遗传物质的差异,并讨论了RAPD的可靠性和辐射变异的机理。  相似文献   
46.
【研究目的】该文研究新型光源LED辐射的不同光质对菊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植物组培专用LED光源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以菊花组培苗为试材,采用LEDs光源发射的单色光谱红光[(625±20)nm]、蓝光[(460±20)nm]、远红光[(730±20)nm]和绿光[(530±20)nm],进行不同光质配比组合,荧光灯作为对照,对组培苗形态、生根,色素含量,碳氮代谢及抗氧化酶系活性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菊花组培苗在红光下徒长,能效最大。蓝光下矮壮,根系活力最大,复合LEDs光质下,组培苗形态正常。RBG处理的菊花组培苗叶片色素含量最高。红光有利于叶绿素b的合成,蓝光有利于叶绿素a的合成。单频红光处理的菊花叶片淀粉含量最高,RBG处理的叶片可溶性糖、碳水化合物蔗糖、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LEDs光质处理的叶片C/N比高于荧光灯。【结论】LEDs光源系统将成为植物组织培养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47.
为明确重要害虫绿盲蝽在杭白菊园发生动态和防治措施,遂于2012年选桐乡市主栽品种早小洋菊、晚小洋菊、异种大白菊园及3品种分别与桑树间作园,自6月初每半月调查1次。结果发现,7月底—8月初、9月上中旬、10月中旬—11月下旬出现3个虫口高峰,以最后1个历时最长、虫口密度最大;绿盲蝽若虫和成虫嗜好花蜜,可长时期潜入花朵中刺吸;纯菊园中,异种大白菊园虫口最少,晚小洋菊园虫口最多;间作园中,晚小洋菊-桑树间作园虫口最多,早小洋菊-桑树间作园虫口最少。药效试验表明,新型农药锐劲特效果较好。建议在10月上旬实施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48.
根癌农杆菌介导FPF1基因转化菊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转化材料的筛选、KM筛选浓度、Cef抗菌浓度以及延迟筛选时间的测定,以根癌农杆菌(Agrobactriumtumefaciens)LBA4404菌株介导FPF1基因转化菊花,对转化材料进行连续KM筛选,获得105株抗性苗,部分植株经PCR检测呈阳性.田间观察部分抗性株与对照相比在株型、叶色及花期上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49.
为明确杭白菊氨基酸组成,遂选浙江省桐乡市杭白菊原产地‘异种大白菊’、‘小黄菊’和‘早小洋菊’3个主栽品种和普通品种‘黄药菊’的鲜花及其制成品,以高效液相色谱予以检测。结果表明:(1)4个品种皆检出17种氨基酸且以赖氨酸、苯丙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较高;(2)‘异种大白菊’、‘小黄菊’、‘黄药菊’和‘早小洋菊’鲜花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825、1.463、1.112和1.010 mg·g~(-1);制成品氨基酸含量分别为4.08、5.648、5.165和5.975 mg·g-1;(3)鲜花中苏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等7种必需氨基酸占17种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依次为14.14%、19.07%、34.08%和11.98%;制成品中这7种必需氨基酸所占百分比依次为23.16%、25.21%、18.86%和14.61%;(4)制成品中氨基酸含量是鲜花氨基酸含量的2.3~6.0倍;(5)除了少数氨基酸之外,每个品种的每种氨基酸在鲜花和制成品中含量差异都达显著水平。分析认为,杭白菊氨基酸含量比较丰富,品种之间含量存在差异但未达显著水平,鲜花经加工之后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0.
以菊花品种‘铺地金’和‘七月桃花’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从基部至茎尖依次横向切成0.3~O.5mm的薄层,放在添加不同浓度6-BA、NAA的MS培养基上,进行不定芽的诱导,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和不同薄层部位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分别以蔗糖和果糖为碳源,考察碳源种类和浓度对玻璃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于‘铺地金’诱导不定芽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2mg/LBA+0.5mg/LNAA,再生率达到96.4%,适合于‘七月桃花’诱导不定芽再生的培养基为MS+2mg/LBA+0.1mg/LNAA时,不定芽再生率可高达97.9%,适当提高蔗糖浓度可以有效减少薄层组培中的玻璃化现象,而高浓度的果糖会对外植体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