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2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25篇
林业   192篇
农学   277篇
基础科学   226篇
  205篇
综合类   1091篇
农作物   242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300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9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A general approach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accuracy of sowing technique on yield per area
Caused by nonperfect seed placement accuracy of sowing machines as well as by many other abiotic and biotic factors the resulting plant stands exhibit nonregular plant distributions. Based on several simplifying assumptions a stochastic approach provides a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the effects of accuracy of sowing technique on yield per area. In this approach, two random variables are assigned to each individual plant: single plant yield E and single plant area A, which is calculated in this paper by the construction and quadrature of the so-called Thiessen-polygons. The yield per area F is calculated as the expectation of the ratio E/A. By assuming a deterministic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 and A, the calculation of F reduces to the calculation of the expectation of a function of only one random variable A. A simple approximation with sufficient accuracy for many applications only depends on the mean and on the variance of the areas of the individual plants. For demonstration purposes, the theoretical approaches and results have been finally applied to three data sets for drilled seeds of winter oilseed rape (plant density: 60 plants/m2 and distance between rows: 10 cm). These data sets exhibit different accuracies of the longitudinal distributions within rows which have been quantitatively measured by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for the distances between plants within rows: Yield depression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ing variability of plant distances within rows.  相似文献   
52.
以4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条件下籽粒灌浆特征参数、粒重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播期对千粒重的影响存在差异,洛旱6号、洛麦21号和豫麦49不同播期之间的籽粒千粒重存在显著差异,但播期对偃展4110的千粒重影响不大。在不同播期下,灌浆过程中平均灌浆速率、快增期灌浆速率对粒重的影响较大。播期对不同品种灌浆高峰出现的日期影响基本一致,早播期>晚播期>中播期.但较早播种时,洛旱6号、洛麦21号和豫麦49灌浆高峰出现较早,灌浆速率大,晚播时偃展4110灌浆高峰出现较早,灌浆速率大。播期对4个品种产量的影响均以中播最高,在河南旱区生态条件下,似偃展4110的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洛旱6号、洛麦21号等似豫麦49的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53.
对新疆年降水量250mm荒漠草地牧草混播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各参试草种的生长发育、植株变化、草群覆盖度、杂草侵入、牧草产量与草群营养状况,提出适合该地区的最佳混播方案。  相似文献   
54.
为筛选适宜青海省东部农区推广的小黑麦( × Triticosecale Wittmack)与豆科牧草的混播组合及比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甘农2号’小黑麦与两种豆科牧草[‘青建1号’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和毛苕子(Vicia villosa)]不同混播比例(0?? 100、20?? 80、30?? 70、40?? 60、50?? 50、60?? 40、70?? 30、80?? 20、100?? 0)的混播效应。结果表明:从混播组合看,‘甘农2号’小黑麦与‘青建1号’饲用豌豆混播的平均鲜草产量(41.80 t·hm–2)最高;从混播比例看,‘甘农2号’小黑麦与豆科牧草50?? 50混播时平均鲜草产量(44.45 t·hm–2)最高,比小黑麦和豆科牧草单播平均分别提高了17.94%和17.53%;混播组合和混播比例间的交互作用表明,‘甘农2号’小黑麦和‘青建1号’饲用豌豆以40?? 60的比例混播时总鲜草产量(45.55 t·hm–2)最高,比小黑麦和饲用豌豆单播分别提高了20.09%和17.00%。相关分析表明,混播群体的鲜草产量与小黑麦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与豆科牧草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因此,在青海省东部农区推荐‘甘农2号’小黑麦与‘青建1号’饲用豌豆以40?? 60的比例进行混播。  相似文献   
55.
为筛选出适宜甘肃陇西半干旱山区种植的优良燕麦(Avena sativa)品种及最佳播期,本文研究了7个燕麦品种在4个播期(5月6日、5月16日、5月26日、6月5日)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播期和品种互作对燕麦的干草产量、种子产量和饲草品质具有极显著影响(P < 0.01)。28个处理相比较,5月26日种植的‘梦龙’干草产量最高,为13 550.80 kg·hm?2;6月5日种植的‘莫妮卡’种子产量最高,为2 147.31 kg·hm?2;5月26日种植的‘青燕1号’粗蛋白含量最高,为6.94%。利用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对值进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得出,5月6日种植的‘陇燕3号’综合表现最好,其次是5月26日种植的‘梦龙’。通过系统聚类将28个处理根据干草产量、种子产量、饲草粗蛋白含量聚为四大类。综上,在陇西半干旱山区选择适宜的播期种植可提高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是适宜该地区燕麦草地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6.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位于造血系统的顶端, 是造血系统中唯一具有多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 可以分化为各种功能的血细胞, 维持血液系统的建立和动态平衡, 是目前研究最为透彻、临床应用最为成熟的成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的这些重要特性, 使得基于造血干细胞在治病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以造血干细胞为基础的再生医学治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和遗传病的首选方法, 如造血干细胞治疗犬白细胞黏附缺陷综合征、犬遗传性贫血、犬淋巴瘤、犬白细胞减少症、犬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但由于白细胞抗原匹配的供体稀缺、可获得的造血干细胞数量有限等原因, 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因此, 如何通过体外培养获得满足临床需要的造血干细胞成为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作者参照现有研究成果对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和体外分离培养、治病机制进行系统的描述, 并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白细胞黏附缺陷综合征、淋巴瘤、白细胞减少症、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以期为今后将造血干细胞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7.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一类重要的土壤微生物,能与约80%的陆地植物形成互利共生关系。本研究通过构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单播、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单播、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1:1)混播组合,设置接种AMF和磷添加处理,探讨土壤有效磷水平与AMF互作对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体系地上生物量及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接种AMF处理相比,接种AMF处理下紫花苜蓿单播体系地上生物量提高17.59%,无芒雀麦单播和混播地上生物量分别降低10.23%和10.26%。施磷处理下,接种AMF对单播和混播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混播体系中无芒雀麦的地上竞争率大于紫花苜蓿,接种AMF对紫花苜蓿地上竞争率无显著影响,使无芒雀麦地上竞争率降低56.41%。接种AMF使混播体系中紫花苜蓿地上磷吸收量提高66.12%,对无芒雀麦地上磷吸收量无显著影响,缓解了无芒雀麦对紫花苜蓿的竞争排除作用。综上所述,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构建的(1:1)混播体系中AMF能有效抑制禾草无芒雀麦的地上竞争力,利于豆禾混播体系的维持。  相似文献   
58.
本研究通过测定紫花苜蓿分别与3种生活型禾草混播草地牧草生产力和生理指标对混播成分和比例的响应,为建植可持续高产的混播草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混播紫花苜蓿和苇状羊茅MDA含量减小,抗逆能力和光合能力增强;建植初期混播草地早熟禾MDA含量大于单播,抗逆生理和光合生理指标在豆禾比为7∶3时小于单播,5∶5和3∶7时大于单播;混播无芒雀麦MDA含量大于单播,抗氧化指标在豆禾比为7∶3时小于单播,5∶5和3∶7时大于单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光合生理指标大于单播,说明紫花苜蓿与苇状羊茅混播时二者生理协同效应较好,建植初期豆禾比为7∶3时紫花苜蓿对草地早熟禾和无芒雀麦有种间竞争胁迫,适当下调紫花苜蓿比例有利于草地早熟禾和无芒雀麦生长。隶属函数评价结果显示紫花苜蓿与丛生型苇状羊茅3∶7混播时两种牧草生理表现最好,增产率和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9.
城市绿化中大树反季节移植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大树反季节移植在城市绿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影响大树移植成活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大树反季节移植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0.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影响木荷播种苗产量和质量的4个主要因素--播种方法、施肥种类、覆土厚度和播种量进行了系统研究,观测了在4种技术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苗木的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苗木总产量和合格苗产量,然后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苗木质量和产量指标的变异情况.通过观测分析,总结出一套能保证木荷丰产优质的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