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39篇
农学   77篇
基础科学   53篇
  55篇
综合类   299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53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普通小麦品种Rulofen是我国小麦杆锈菌的鉴別寄主。用中国春单体系列和对Rulofen无毒性的小麦秆锈菌的三个生理小种21C3、34、34C2对Rulofen进行了抗秆锈病基因的单体分析,并将Rulofen所含的抗秆锈病基因与国际上已命名的Sr基因进行了异同比较。结果表明;Rulofen在2D染色体上含有兼抗三个供试生理小种的抗病基因Sr6.其抗性效应为;-;1~ 或1X~=-x~- ,因环境条件的影响,Sr6的抗性反应型不稳定;在5D染色体上含有兼抗21C3、34和34C2三个生理小种的抗病基因Sr30,其抗性效应为2=、抗秆锈病基因Sr6和Sr30对我国的小麦秆锈菌小种34类群都具有进一步的区分作用。  相似文献   
42.
采用mRNA差异显示法对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亚优2号幼穗发育基因在两种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表达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对照(正常温度28~30℃)和低温处理(白天24℃、夜晚20℃)的幼穗发育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存在差异。从获得的35条差异片段中随机选取6条进行克隆测序,结果发现其中有1条片段长为556bp,暂命名为DF9,该片段与水稻第一染色体上一段cDNA序列有99%的同源性;其他5条片段与水稻的EST存在一定的同源性。进一步研究发现,DF9可能编码的产物与一些参与信号传导或能量代谢过程的酶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推测其与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低温敏感不育性有关。  相似文献   
43.
本文论述了镜片式粉碎机中物料的运动规律。通过物料的运动分析求出物料的运动参数与物料在粉碎室内移动的关系,从理论上解释了锤式粉碎机生产率偏低、功耗大的毛病,从而为正确使用粉碎机、正确设计锤式粉碎机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44.
干旱发生时,水花生的须根将转变成又长又粗的肉质根,这有利于保水和从土壤深处汲取水分以减轻旱害.本研究中采用差异显示技术克隆干旱发生时与水花生根形态发生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通过转基因提高农作物抗旱性奠定基础;共使用15对引物组合,回收到20个可能的在干旱诱导后表达上调的带,其中有一个能被反向northern所证实;而后对其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同源性比对表明它可能是一个新基因的片段.半定量RT-PCR分析进一步证明该基因在干旱和盐胁迫下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45.
mRNA差异显示技术在分离水稻抗性基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昊  赵森  肖国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20-3821,3845
mRNA差异显示技术从问世至今,在分离水稻抗性基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能够进一步阐明水稻的抗性机理.对近年来mRNA差异显示法分离水稻抗性基因的研究做了总结,并从引物改进、PCR退火温度、dNTP浓度的改进、胶浓度的选择、标记方法的改进和差异片段验证方法的改进7个方面对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优化做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家蚕中肠羧酸酯酶活力变化及羧酸酯酶基因表达差异与家蚕抗浓核病毒之间的关系,阐明其抗性的分子机理。【方法】以易感浓核病毒中国株家蚕品系华八和完全抗性品系BC8(华八的近等基因系)为材料,用BIO-TEK SYNERGY测定经口接种病毒(以下简称接种)后12 h、36 h、72 h 2个品系中肠的羧酸酯酶活力,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接种后12 h、36 h、72 h中肠羧酸酯酶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接种后12 h中肠羧酸酯酶活力BC8接种组分别是BC8对照组、华八接种组和华八对照组的3.28倍、2.26倍和3.02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它时间段的供试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接种后12 h中肠羧酸酯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BC8接种组分别是华八接种组、华八对照组、BC8对照组的17.714倍、21.76倍和15.09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它时间段的供试组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接种后12 h抗性品系BC8中肠羧酸酯酶活力升高及中肠羧酸酯酶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可能与家蚕品系是否有抗性基因(nsd/nsd)有关,也与浓核病毒中国株的感染刺激有关;抗性品系BC8中肠羧酸酯酶活力升高的分子基础可能是羧酸酯酶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  相似文献   
47.
以小麦幼芽为材料,采用mRNA差异显示方法和银染技术,对经过用16%(-0.5 MPa)PEG-6000溶液处理不同时间而诱导表达的小麦基因进行分离,共得到cDNA差异片段16条。其中4条差异条带呈表达减弱,其余差异条带均呈表达增强。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2个cDNA片段与已知基因同源,WSI241与编码胚后期丰富蛋白的Em基因同源性达100%,WSI208与ARA-1 mRNA同源性达88%。大部分都是功能未知的EST序列。其中WSI483(454 bp)与小麦干旱胁迫幼苗cDNA同源性达100%;WSI232与小麦干旱胁迫叶cDNA同源性达100%。WSI301与小麦盐胁迫芽鞘cDNA同源性达98%,WSI267与小麦热胁迫旗叶cDNA同源性达93%,WSI289与小麦ABA处理胚cDNA同源性达92%,WSI268与镰刀菌感染的小麦穗同源cDNA同源性达97%。经反向Northern验证,有6个cDNA呈阳性。可用探针或设计引物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8.
利用DD-PCR技术分析水稻铝诱导基因的表达差异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利用差异显示(Differential Display PCR,简称为DD-PCR)技术比较了水稻对铝极敏感的品种pp2462-11和极抗品种Pedel在铝胁迫条件下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抗性品种和敏感品种在铝胁迫下其苗期mRNA存在明显差异,实验共发现25个差别cDNA,铝既可诱导抗性品种和敏感品种的基因表达,又可抑制其基因表达。本研究推测抗性品种特异表达的片段可能与合成抗性蛋白有关,敏感品种基因的特异表达可能产生一些毒害蛋白,抑制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49.
通过定点展示、多点调研,对近年来种植面积较大的8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种性鉴定、产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并在专家认可的基础上,针对山西玉米春播特早熟区垂直地带性气候特点,提出“生态类型亚区”及规范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50.
水稻白叶枯病菌新鉴别品种的筛选及其菌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云南、日本和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共19个稻白叶枯病鉴别品种,测定了来自云南不同地区的76个稻白叶枯病菌菌株。结果证明稻白叶枯病菌菌株与品种间具有特异性的交叉互作关系。.菌株间致病力的差异表现为质的差异。试验结果,初步以IR26、Heen-Dikwee-1、珍白18、早生爱国3号、Tetep、窄叶青8号、IR8和南粳33这8个品种作为新筛选的1套鉴别品种,其特点是品种与菌株具有明显的互作,鉴别能力强,可用来研究云南稻白叶枯病菌系。可将云南省36个稻白叶枯病菌株区分为22个菌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