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3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306篇
林业   23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26篇
  77篇
综合类   1077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281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NCG(N-氨甲酰谷氨酸)对妊娠前期鄂尔多斯细毛羊血液、尿囊液和羊水中氨基酸浓度的影响,试验选择年龄、胎次和体况相近、平均体重为50.62±0.52 kg的受孕鄂尔多斯细毛羊母羊40只,随机分为3组(NCG1组饲喂基础日粮+0.30 g NCG/d(n=13),NCG2组饲喂基础日粮+0.40 g N...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绵羊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的影响,为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在肉羊饲粮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用48只4月龄、体重相近(22.96±2.00)kg、健康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代公羔,根据饲喂添加剂不同随机分为4组:D(对照组,两种菌均不添加);D1(酿酒酵母,6×1010CFU/kg);D2(地衣芽孢杆菌,2×1010CFU/kg);D3(酿酒酵母6×1010CFU/kg+地衣芽孢杆菌2×1010CFU/kg),每组12只羊,试验期共75 d,前15 d为适应期,正饲期60d。试验羊每天分别于08:00和18:00进行饲喂,自由采食和饮水。正饲期内每天准确称量记录每只试验羊的喂料量和剩料量,并在第1、30、60 天晨饲前对试验羊进行称重,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ADG)及料重比(F/G)。试验结束当天08:00正常饲喂试验羊,3 h后采集瘤胃液,测定发酵参数、消化酶活性以及功能微生物。【结果】1)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试验羊的初始体重和终末体重及平均采食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D3组的ADG显著高于D组(P<0.05),D3组的F/G显著低于D组(P<0.05),D1和D2组的F/G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瘤胃液pH、丁酸浓度及乙丙比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D3组的NH3-N浓度显著低于D组(P<0.05),TVFA和丙酸浓度显著高于D组(P<0.05),且D3组与D1和D2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D3和D2组的乙酸浓度显著高于D1与D组(P<0.05);3)D3组的β-葡萄糖苷酶、羟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及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D1和D2组的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羟甲基纤维素酶及淀粉酶活性与D组无显著差异(P>0.05)。D3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D和D2组(P<0.05),与D1组差异不显著(P>0.05),D1和D2组的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羟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均差异不显著(P>0.05);4)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黄色瘤胃球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嗜淀粉瘤胃杆菌和原虫数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D3组的溶纤维丁酸弧菌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白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显著高于D组(P<0.05),但与D1和D2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甲烷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D3组最低。【结论】饲粮中添加6×1010CFU/kg酿酒酵母和2×1010CFU/kg地衣芽孢杆菌均会对绵羊瘤胃发酵产生积极影响,提高了瘤胃消化酶的活性,增加了瘤胃有益菌的数量,且二者组合饲喂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3.
滩羊毛色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滩羊不仅肉质鲜美,其所产的二毛裘皮在国内外也享有盛誉,毛色是滩羊重要的经济性状。为检测影响滩羊毛色的基因组区域,利用美国Affymetrix绵羊600K基因分型芯片对宁夏盐池地区具有代表性毛色的96只滩羊个体(全白、白毛黑头、白毛褐或黄头)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通过Bonferroni校正,检测到5个与毛色显著关联的SNPs。这些SNPs分别位于或邻近2个已知基因(MC1RTCF25)。其中MC1R基因参与调控黑色素的合成,研究表明其与绵羊毛色相关。而TCF25基因与MC1R基因距离很近,可能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连锁不平衡而被鉴定到。本研究进一步解析了滩羊毛色性状的遗传机理,为滩羊毛色性状的标记辅助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探究影响哺乳动物毛色的黑色素皮质受体-1基因(MC1R)和转录因子25基因(TCF25)与滩羊毛色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15只不同毛色滩羊(纯白、褐斑、黑斑)皮肤组织中MC1R基因和TCF25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MC1R基因和TCF25基因在3种不同毛色滩羊中均有表达。MC1R基因在不同毛色滩羊皮肤组织中表达量为黑斑>褐斑>纯白,其中黑斑组极显著高于纯白组(P<0.01),显著高于褐斑组(P<0.05),褐斑组显著高于纯白组(P<0.05);TCF25基因在不同毛色滩羊皮肤组织中表达量为纯白>褐斑>黑斑,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了目的基因表达量与滩羊毛色间的关系,为今后滩羊毛色选育与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为了研究高原甘加藏羊(Ovis aries)发情周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y axis,HPOA)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peptins,KISS-1)/G蛋白偶联受体54(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54,GPR54)的表达及其对藏羊季节性发情周期的调控作用,本实验选取处于发情周期的甘加藏羊32只,应用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在发情周期HPOA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qRT-PCR结果显示,甘加藏羊整个发情周期HPOA组织中均有KISS-1和GPR54 mRNA表达。下丘脑组织中发情前期KISS-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发情时期;在垂体组织中发情前期和间情期的相对表达量较高,与发情后期差异显著(P<0.05);卵巢轴组织中间情期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时期。下丘脑组织中发情期GPR54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时期;垂体组织中发情前期的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时期;卵巢轴组织中发情后期的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时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Kisspeptin和GPR54阳性产物在下丘脑中主要分布于促垂体区的弓状核、脑室前腹侧区;腺垂体中主要在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中表达;卵巢轴中主要在卵泡颗粒层及卵泡内膜上表达。KISS-1和GPR54在藏羊发情周期HPOA中的差异表达,对藏羊季节性发情周期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利用单栏系统测定个体的饲料效率相关性状与瘤胃组织形态学指标,探讨绵羊饲料效率与瘤胃组织形态的关系,为解析绵羊饲料效率性状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随机选取出生日龄相近、系谱信息详细、健康状况良好的187湖羊公羔,56 d断奶后转入单栏饲养,过渡期14 d,预饲期10 d,正试期100 d。正试期内所有羊只仅饲喂颗粒饲料,自由采食及饮水,并在80 d和180 d晨饲前空腹测定其体重(body weight,BW)和80—180 d间的采食量(feed intake,FI),计算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中期代谢体重(metabolic body weight, MBW)、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e,FCR)和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等饲料效率相关性状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于180 d饲养结束后屠宰采集瘤胃腹囊组织1 cm2保存于4%甲醛溶液中,用于制作组织切片并观测其瘤胃乳头长度、宽度和肌层厚度。最后将其与饲料效率相关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饲料效率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且剩余采食量最大与最小的个体每天的剩余采食量之差达0.57 kg。饲料效率相关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分析表明剩余采食量与饲料转化率(r= 0.68)和采食量(r= 0.48)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初始体重(r=0)、末期体重(r= -0.01)和平均日增重(r= -0.02)无显著相关(P>0.05)。饲料效率相关性状与瘤胃组织形态相关性分析发现,瘤胃乳头长度与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初始体重和末期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肌层厚度与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和末期体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而剩余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与瘤胃组织形态无显著相关。不同RFI组羔羊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瘤胃肌层厚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瘤胃乳头长、宽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High-RFI组羔羊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极显著高于Low-RFI组(P<0.01),肌层厚度显著高于Medium-RFI组(P<0.05);不同FCR组羔羊的剩余采食量、采食量、ADG、初始体重、末期体重和乳头长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肌层厚度和乳头宽度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High-FCR组羔羊剩余采食量、采食量、ADG、初始体重和末期体重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ow-FCR组(P<0.05或P<0.01),Medium-FCR组羔羊乳头长度显著长于Low-FCR组(P<0.05);除瘤胃乳头宽度外,不同FI组羔羊的上述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且High-FI组羔羊的剩余采食量、饲料转化率、ADG、初始体重、末期体重、肌层厚度和乳头长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ow-FI组(P<0.05或P<0.01);不同ADG组羔羊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初始体重、末期体重和肌层厚度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乳头长度和乳头宽度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High-ADG组羔羊采食量、剩余采食量、初始体重、末期体重和肌层厚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ow-ADG组,饲料转化率则极显著低于Low-ADG组。【结论】剩余采食量与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等饲料效率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其可作为衡量饲料效率的潜在指标。剩余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与瘤胃组织形态学指标无显著相关,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与瘤胃乳头长度和肌层厚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羔羊瘤胃组织形态对采食量和增重有显著影响,但其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7.
为探究四川省某养殖场湖羊患病情况,以1只发病湖羊为例,研究观察病羊临床症状、解剖变化,采用H.E.染色方法分析病羊实质器官病理组织学变化,并从病羊中分离出菌株Z-1,采用生理生化、16S rDNA基因测序对其鉴定,采用腹腔注射对菌株Z-1进行动物回感试验,纸片扩散法对菌株Z-1进行药敏分析。结果表明:患病羊病症有高热、剧烈咳嗽并伴有喘气,口鼻周围可见黄色浓稠分泌物;解剖变化为多个实质器官明显肿大、充血,肺脏充血、颜色暗红,切开有血样泡沫状液体流出;病理组织切片可见肺、肝、脾等组织细胞肿胀、充血、出血,肺泡腔和细支气管中有大量粉红色纤维素性渗出物,炎性细胞浸润;菌株Z-1为革兰氏阳性菌,乳糖、七叶苷和山梨醇等生化反应呈阳性反应,木糖醇、甘露糖和蜜二糖等生化反应呈阴性反应;16S rDNA基因目的片段长度为1 428bp,与菌株NR_026471的相似性达到98%,综合鉴定为链球菌;动物回感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小鼠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等敏感,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和拉氧头孢等耐药。综上,该病湖羊患链球菌感染的纤维素性肺炎。  相似文献   
108.
为了解生产者质量控制认知与行为间的一致性问题,基于新疆、内蒙古和青海3省(自治区)的调查数据,对肉羊养殖户的质量控制认知与行为一致性进行检验,并深入探索其动因。结果表明:当前受访肉羊养殖户质量控制认知水平较低,质量控制行为采用状况较好,但质量控制认知对其行为的解释能力较弱,两者相关性较小;肉羊养殖户较高的养殖专业化程度、参与养殖合作社、签订销售合同及进行质量安全检查等均有助于提高其质量控制认知与行为水平;越高的受教育程度越有助于增强质量控制认知,而参加养殖技术培训有助于改善质量控制行为。需加强肉羊相关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与完善、重视肉羊养殖主体间的协作及协作组织的作用,完善肉羊及羊肉市场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相结合的质量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09.
为研究Izumo1基因多态性及与产羔数关系,本研究利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对小尾寒羊和苏尼特羊的Izumo1基因DNA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和BLAST分析,并和本课题组前期绵羊重测序数据进行比对,筛选出Izumo1基因SNP位点。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其SNP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群体中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尾寒羊Izumo1基因DNA全长序列3 385 bp,苏尼特羊Izumo1基因DNA全长序列3 382 bp;筛选出8个Izumo1基因SNP位点,经过初步筛选,将在小尾寒羊、苏尼特羊、滩羊、萨福克羊、杜泊羊、草原藏羊这6个绵羊品种中位点分布没有差异的SNP位点排除,最终筛选获得的g.54412135AG和g.54412107CA 2个位点。Izumo1基因g.54412135AG位点在多羔和单羔绵羊品种中存在GG、GA和AA 3种基因型,G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g.54412107CA在多羔品种中存在CC和CA 2种基因型,而在单羔品种中存在CC、CA和AA 3种基因型,C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在单、多羔绵羊群体间的分布差异均极显著(P0.01);群体遗传学分析得出g.54412135AG多态位点在6个品种中的多态信息含量(PIC)都属于低度多态(PIC0.25);g.54412107CA多态位点在杜泊羊中属于中度多态(0.25PIC0.5),在其他5个品种中都属于低度多态(PIC0.25),然而,关联分析发现Izumo1基因g.54412135AG和g.54412107CA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小尾寒羊不同胎次产羔数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P0.05)。  相似文献   
110.
试验旨在探究SPP1基因g.36651870T>C位点多态性、PLCB3基因g.41871219T>C位点多态性与绵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以期寻找绵羊产羔数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多羔羊(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和单羔羊(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和草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