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3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546篇
林业   870篇
农学   315篇
基础科学   413篇
  949篇
综合类   3384篇
农作物   168篇
水产渔业   148篇
畜牧兽医   337篇
园艺   156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496篇
  2011年   620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518篇
  2008年   451篇
  2007年   493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279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介绍了北京生态涵养区农民增收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促进生态涵养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2.
张瑞琪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79-181
针对微州区生态公益林现状,提出提升生态公益林生态保护功能质量的培育改造技术措施,除提高生态效益外,最大程度地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3.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分析了黔东南生态文明实验区生态环境消耗的类型和生态效率状况,结果显示其生态效率低,并且指出:生态效率低的原因是落后的经济及区域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资源消耗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生态效率对策。  相似文献   
74.
自三线建设开始以来,六盘水市加大了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力度,同时也加剧了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该文对六盘水煤炭资源开采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5.
濒危野生白花兜兰植物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龙江  刘绍飞  欧忠喜  莫家伟  蒙惠理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226-10229,10235
[目的]揭示濒危野生白花兜兰植物生态适应性、生境特性.[方法]在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采用P-2200温湿度数据记录器、DL-LOGGER型号HJX-RZ1编号0046602S01日照时数记录仪和M0DEL-ZDS-10照度计对原生境定期定点连续观测,采集其周围环境的土壤和石灰岩样品,观测、记录植株生长状况和物候期信息.[结果]白花兜兰植物原生境年平均气温15.49℃,最低气温-0.38℃,最高气温为29.5℃,平均相对湿度92.7%,最低33.49%;1月气温0.22 ~ 13℃,相对湿度92%,2月气温6~15℃,湿度85%以上,3月气温14℃以上,4、5、6月气温10 ~21℃,7、8和9月气温21 ~ 28℃,湿度96.2%,10、11、12、翌年1月由20℃下降到-0.38℃,平均湿度92%;日气温呈早低中高晚稳特点,湿度则随着太阳辐射强度和温度的升高下降,温度、湿度二者夜间趋势基本相似,波动性小,太阳辐射值为0;≥120 W/m2年总累计日照时数175 min,日照有效百分率0.006 67%,最高值273 W/m2,光照度≤1 720 lx;初花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中旬,盛花期为4月下旬至5月初,始花期为5月上旬至6月初;生境基质的各种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钙>镁>硅>铝>铁>磷>锰>锌>锶>镍>铅>铜.[结论]白花兜兰生境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与生境的森林郁闭度、坡向和地形密切相关,其日照时数仅为2.92h,且太阳辐射强度≥120 W/m2集中于白花兜兰花期季节,最高值273,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阴性植物.白花兜兰原生境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特征与其特殊的喀斯特小生境有密切关系.其分布及生长于喀斯特岩石、悬崖与基质营养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76.
广东海陵岛滨海植物资源调查与造景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广东海陵岛的野生植物资源,共记录了38科76种滨海植物,并以植物的生长繁殖力、耐盐性、抗病虫害能力、耐修剪性和观赏效果为5项指标,筛选出18种最适宜滨海园林应用的植物,其中应用在保利银滩项目中的木麻黄、马鞍藤和草海桐,具有较强抵御滨海恶劣气候的能力。  相似文献   
77.
根据实际设计经验,简单阐述2010年版高规的短肢剪力墙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对2002年版高规的不同。2010年版高规规定不论是否短肢剪力墙多少,所有短肢剪力墙都要按短肢剪力墙设计。对普通剪力墙结构而言,2010年版高规更明确、适用,安全。  相似文献   
78.
针对小城镇居住区环境的现状,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改善种植质量、选择适宜的树种和合理的施工与管理方法、增加空间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生态补偿设计方法的探讨,同时对加强居住区生态文化的建设、提高居民的意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9.
梁冠威 《广东园林》2012,34(4):11-14
生态护岸是结合植物与土木工程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一种新形式。生态护岸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是生态文明时代河道护岸技术的发展方向。文章概述了目前国内生态河道护坡构建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KEYSTONE生态河道护坡砖在广州东濠涌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80.
王建萍 《野生动物》2012,33(4):184-186
2009~2011年5~8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四声杜鹃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四声杜鹃在本区为夏候鸟,最早5月上旬迁来,最晚8月下旬迁走,居留期为99~111 d。迁来后,该鸟在本区主要在低山疏林地带和村庄附近活动,活动较为敏锐和隐蔽,常能听到叫声,但很少暴露在人前。四声杜鹃在本区的种群密度6、7月最大,每公里遇见数分别为1.17只和1.25只;在8月种群密度最小,每公里遇见数0.47只,种群密度平均为0.89只/km。该鸟为卵寄生性繁殖,自己不营巢,本区发现雌鸟把卵产在山噪鹛的繁殖窝里,让山噪鹛代其孵化和育雏,本窝寄生卵2枚,卵重3.3 g和3.5 g,卵大小为22×17 mm~23×18 mm。卵经山噪鹛义鸟孵化18 d后出壳,雏鸟仍由山噪鹛喂育14 d后离巢。四声杜鹃主要以昆虫为食,昆虫食物量占总食物量的95.5%,其中松毛虫所占比例最大,占昆虫食物重量的24.1%。该鸟为重要的农林益鸟,应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