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5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244篇
林业   404篇
农学   174篇
基础科学   192篇
  714篇
综合类   1511篇
农作物   82篇
水产渔业   278篇
畜牧兽医   233篇
园艺   154篇
植物保护   15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Although the linkages between economics and environment are absolute, they are not emphasized either by the economic or by the environmental professions. The 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remains a minor unpopular theme in orthodox economics today. Similarly,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economic subsystem to the overall ecosystem is only mentioned in most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xts.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dimension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urgeoned in the early 1970s and has yet to become systematic. There are encouraging signs that this is improving. The integration of economics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has been the focus of several recent conferences and books, e.g. Brundtland, 1987; Conway, 1985; IIED, 1987; Jansson, 1984; Pearce, 1985 and at least two journals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from 1976, and Ecology and Economics from 1987; excluding the vast literature mainly on pollution economics. This paper mentions four environmental asp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ility, carrying capacity, ethics and irreversibility. It then focuses on one important irreversible—the loss of biodiversity—and outlines progress with the World Bank's policies in this regard.  相似文献   
102.
为了预防外来浮游植物入侵引发的渤海湾赤潮灾害,基于近20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收集整理了渤海湾海域已发现的外来浮游植物物种及具体物种信息,分析了物种入侵的主要途径及可能产生的赤潮灾害影响。结果表明:渤海湾海域共发现17种外来浮游植物,其中,甲藻门最多,有10种;硅藻门次之,有5种;金藻门和黄藻门最少,各有1种。研究表明:渤海湾外来浮游植物中,除中华盒形藻外,其余16种均属于赤潮生物,这些物种主要通过压载水引入、传播的方式进入渤海湾海域,应加强港口监控和管理,以防赤潮灾害。  相似文献   
103.
在我国,农业生产是一项非常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的工作。特别容易受到季节、地域和水土 的影响。气象灾害是决定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在一些地方,冬天容易出现温度很低的情况。由于 温度的高低是不可控的,所以有许多农作物会被冻伤,导致产量下降甚至绝收的情况。气象局要根据 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04.
以番茄品种罗拉为试材,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CK,定植密度33 300株·hm~(-2),留6穗果;T1,49 500株·hm~(-2),留4穗果;T2,66 000株·hm~(-2),留3穗果;T3,49 500株·hm~(-2),单株留2穗果与留6穗果相间;T4,66 000株·hm~(~(-2)),单株留2穗果与留4穗果相间,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留果方式对外保温覆盖大棚内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品质、群体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T2和T1处理生育期平均温度、温度适宜度较高;T1和T3处理摘心前的叶片SPAD值显著高于对照;T1、T2处理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V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番茄红素等果实品质以T1处理最优。综合产量、品质以及大棚内的温湿度和光照适宜度,T1处理种植风险较小,是外保温覆盖大棚中较为合适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05.
梁静  贾丽  陈清 《中国蔬菜》2020,1(6):81-86
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产区是全国蔬菜发展的六大优势产区之一。通过收集2011~2019年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菜田重金属研究的文献数据,对该区域重金属污染和环境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产区土壤重金属Cu、Zn、Cr、Ni、Pb、Cd、As和Hg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限量值。与各个省市土壤背景值相比,土壤出现了明显的Cu、Zn、Cd和Hg累积,Cr和As均没有出现累积。8种重金属元素单项污染指数范围在0.30~0.80,排序依次为:CdPbHg=NiZnCuAsCr,仅Cd处于警戒等级,其余重金属元素均处于清洁等级。8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75,表明该区域重金属污染处于警戒水平,需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6.
本实验研究小龙虾各部位重金属的分布规律以及环境对小龙虾影响,并探索小龙虾在富集和去除重金属方面的潜在价值。选择泰州与连云港的小龙虾及养殖底泥和水体进行取样,利用AAS和ICP-AES检测了样品中Zn、Cu、Pb、Cr、Ni和Cd的浓度。实验表明:小龙虾肉可以放心食用,但虾头(含虾黄)与虾壳中重金属均严重超标;龙虾按不同周期检测出来的重金属数据相差不大,按雄雌来分也无明显变化规律。Pearson 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龙虾体内重金属与底泥高度相关(r>0.8)。人工饲养小龙虾实验结果显示小龙虾体内重金属和水体内的浓度总体上具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7.
为了研究施肥浓度对喷灌施肥均匀性的影响规律,选用摇臂式喷头10PY2H,测量其喷灌施肥时肥液体积、施肥浓度、施肥量3种参数的径向分布.试验中,氯化钾溶液质量浓度(即母液浓度)分别为0,20,35,50,65,80 g/L.采用叠加法计算组合喷洒时3种施肥参数的均匀度CU、分布均匀度DU和统计均匀度Us.分析表明施肥浓度对摇臂式喷头的灌水施肥影响呈现非线性特点.增加母液浓度对肥液体积分布和施肥浓度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施肥量分布均匀性的影响十分显著.组合喷灌加剧了不同测点的数值差异.随着母液浓度增大,施肥量径向分布变化增大,当母液质量浓度增大到80 g/L时,施肥量主要集中在20%~60%射程处,导致施肥均匀性急剧下降;当母液质量浓度小于等于35 g/L时,远端90%~100%射程处的施肥浓度相对更高,与前人得出的滴灌施肥系统施肥浓度沿管道方向递减的规律相反.3个评价指标中,均匀度CU数值最高,分布均匀度DU总体数值最低、变化最大,且以DU变化最为明显,这说明了DU能反映低值区的施肥情况.喷灌施肥等值线图表明肥液与施肥量的分布规律相似,但施肥浓度的分布情况则相反,这可能与射程远端施肥浓度更大有关.  相似文献   
108.
本文综述了近30年来国外农业生物材料研究中的力学试验及其主要成果,对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设计、机械化收获、加工、运输、提高产量、评价农产品等方面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9.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胡永光  李萍萍  袁俊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06-2607,2669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食用菌生产技术进步的结晶.国外少数国家实现了部分食用菌的工厂化和自动化生产,我国的食用菌产业仍处于农户栽培模式的初级阶段,工厂化规模生产亟待加强.详细介绍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特点、国内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及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0.
王景伟  王海泽  王绍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3027-3028,3038
根据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环境监测站提供的数据,建立评价因子集U,根据环境质量标准的4个等级建立评价等级集V,选择降半梯形分布来确定隶属函数,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采用超标倍数赋权法确立权重系数,构造权重系数矩阵A,将模糊矩阵R和权重矩阵A进行合成,得出综合评价结果.2002~2004年彰武县空气质量的最终评价结果分别为Ⅰ级、Ⅱ级和符合发展绿色食品的要求.与其他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该模糊综合评价法较好地解决了质量分级归属问题,采用超标倍数赋权法建立权重得到了比较客观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