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1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93篇
林业   161篇
农学   125篇
基础科学   60篇
  153篇
综合类   1409篇
农作物   119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131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采用分层建模方法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菌中毒死蜱含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影响测量标准不确定度结果的各个因素,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外标曲线拟合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计算被测量的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286、0.239±0.014 mg/Kg。  相似文献   
42.
坛紫菜杂交品系优势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坛紫菜诱变选育品系和野生选育品系间杂交,筛选出了4个经济性状优良的杂交品系(Ⅱ、Ⅲ、Ⅳ和Ⅴ);杂交品系的子代表现出较大的杂交优势,既具有亲本优势,又具有超亲优势;品系Ⅱ、Ⅲ、Ⅳ和Ⅴ的3~5cm幼苗经过10d培育,平均日增重量的超标优势分别达12.35%、139.78%、107.57%和173.52%;杂种优势指数达99.83%、213.07%、184.44%和243.05%;品系Ⅱ耐高温能力较强,在29℃水温中可正常生存10d以上;品系Ⅲ在4个杂交品系中生长最快,培育20d时藻体的平均长度是父本的1.29倍,总藻胆蛋白含量最高,达(103.83±0.49)mg/g干品;品系Ⅳ和Ⅴ藻体宽而薄,不易腐烂和老化,其中品系Ⅳ叶绿素含量高达(9.79±0.48)mg/g干品,比母本高46.21;从杂交品系的性状稳定性来看,品系Ⅱ的F2和F3叶状体长度生长相对稳定,品系Ⅲ的F3叶状体经过选育后,生长性能比F2叶状体更加突出。和F2叶状体相比,品系Ⅳ的F3各项指标表现出较大的稳定性。本研究为坛紫菜杂交育种的应用积累了有用资料。  相似文献   
43.
为筛选出适宜在陕西关中地区种植的粮饲兼用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盆栽种植方式,在大田气候条件下,以春化发育特性、田间农艺性状、饲草产量、再生能力以及籽粒产量等为指标,对300份小麦种质资源的粮饲兼用特性进行筛选与评价。结果表明,'大地532’、'隆麦855’、'黎丰6号’、'WM353’、'普冰326’、'永顺188’、'XN719’、'XN911’共8个小麦种质资源的冬季饲草产量和籽粒产量较高、再生能力较强及综合表现较好,适宜作为粮饲兼用型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育种和生产利用。本研究可为陕西关中地区及类似生态区的粮饲兼用型小麦育种和生产应用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4.
文章介绍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功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常用的系统法、目标法、归类法,指标设置应遵循的原则,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以及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和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45.
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变化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控制论中“黑箱”理论的原理 ,参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对环境政策影响的评价和芬兰森林资源核算的研究 ,创造性地使用压力 -状态响应评价法 ,设计了森林生物多样性变化评价的框架、指标和计算公式 ,并使用该方法对我国 1973年 - 1998年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 :1973年 -1998年 ,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压力越来越大 ;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先逐渐上升 ,尔后又逐渐下降 ;森林物种多样性和森林生物多样性总体趋势增加 ,但第四次资源清查之后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6.
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以会泽县、清镇市为例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从毁林开荒到退耕还林是对单纯追求物质文明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否定,符合社会发展方向,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给工程实施区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工程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受到各种因素的挑战,全面评价工程实施所产生的现实影响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必要前提。论文根据工程的特点建立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取得评价的基础材料,以会泽县和清镇市为例,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3方面对退耕还林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在探明实施中制约工程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社会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7.
运用系统论原理,从本质上深刻分析了退耕还林系统及系统内各成分相互间复杂关系的形成法则,提出了退耕还林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原则,建立了退耕还林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8.
湖南省1991的开展纪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造林,到1994年完成造林108671hm^2。从1993-1996年先后对满三年的幼林进行了成效调查、分析、评价。,其面积核实率99.8%,造林平均保存率95.7%,幼林高生长达标率94.1%,造林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9.
内蒙古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内蒙古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初步研究,设计出了包括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1个目标层、人口状况等5个准则层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28个评价指标的层次性指标体系,并利用均方差权数决策方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50.
岷江上游水源涵养林涵水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土壤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因其组成的差异而导致降水截留、蓄水、径流的变化。作者根据这一规律,以搜集、调查岷江上游水源涵养林的林冠截留量、地表枯落物蓄水量、苔藓层蓄水量、土壤孔隙蓄水量、土壤不透性能,土壤降水贮存量等进行分析,并赋与没森林植被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以一定的得分,评价不森林-土壤系统的保水能力。评价结果表明四川西部天然林具有最强的保水能力,应进一步加强其保护工作,人为干扰严重的类型其保水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