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48篇
  免费   1329篇
  国内免费   2587篇
林业   2241篇
农学   1886篇
基础科学   2975篇
  4691篇
综合类   9742篇
农作物   782篇
水产渔业   889篇
畜牧兽医   1498篇
园艺   324篇
植物保护   1136篇
  2024年   228篇
  2023年   618篇
  2022年   900篇
  2021年   837篇
  2020年   896篇
  2019年   996篇
  2018年   679篇
  2017年   1019篇
  2016年   1215篇
  2015年   1098篇
  2014年   1162篇
  2013年   1272篇
  2012年   1628篇
  2011年   1675篇
  2010年   1380篇
  2009年   1294篇
  2008年   1220篇
  2007年   1284篇
  2006年   1097篇
  2005年   916篇
  2004年   717篇
  2003年   584篇
  2002年   462篇
  2001年   354篇
  2000年   334篇
  1999年   308篇
  1998年   276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34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157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应用气液两相流动中双流体模型下的连续方程和动量守衡方程,以及通过试验获得的液弹速度方程,对水平管中油气水三相弹状流的压降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建立了在一维坐标系下的压降计算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由于流体和壁面之间剪切应力引起的摩擦压降、液弹前锋处水跃造成的粘性压降和气体膨胀引起的加速压降对总压降的影响.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照表明,在低压的情况下,模型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对水平管中压降计算结果表明,摩擦压降是整个压降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占总压降的92%~95%,加速压降占总压降的3%~5%,水跃造成的粘性压降在总的压降中只占总压降损失的1%~2%.  相似文献   
992.
针对理想条件下采用解析法往往导致水质参数估计较大误差的问题,以及针对含有多参数的二维水质模型的参数估计问题,具体介绍了采用有限单元法和实码遗传算法求解二维水质模型未知参数的基本步骤,对水质参数(包括纵向、横向弥散系数和衰减系数)分别进行编码,通过计算机模拟浓度输出,并与实测值比较从而得出最优的水质参数估计值.算例表明,采用有限单元法-遗传算法估计河流水质模型的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3.
氮磷钾配施对多花黄精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多花黄精产量、有效成分含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揭示多花黄精的需肥规律,为多花黄精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2019年,采用“3414”试验方案,设置氮、磷、钾3个因子,每个因子4个水平,共计1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多花黄精的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以及地上部、地下部的N、P、K含量;采用回归分析法拟合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间的肥料效应模型,使用频率分析法确定多花黄精的最佳推荐施肥量。【结果】氮、磷、钾肥配施能明显提高多花黄精的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在一定施肥区间内,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N2P2K2处理(N、P2O5和K2O施用量分别为160,160,8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氮、磷、钾肥对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磷、钾肥对多花黄精根茎皂苷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氮肥>钾肥>磷肥。氮、磷、钾肥配施对多花黄精地上部和地下部的N、P、K含量有明显影响,不论是地上部还是地下部,同一处理中植株N、K含量均高于P含量。拟合的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间的肥料效应模型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可知模型拟合成功。使用频率分析法,确定了本研究土壤肥力条件下多花黄精产量达14 000 kg/hm2以上及根茎多糖含量达100 mg/g以上时的氮、磷、钾肥施用量。【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2年生多花黄精的高产优质施肥方案为N 145~167 kg/hm2,P2O5 129~158 kg/hm2,K2O 59~80 kg/hm2,m(N)∶m(P2O5)∶m(K2O)为1∶0.92∶0.45。  相似文献   
994.
基于生态系统问题诊断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探索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与修复的方法路径。以武汉市蔡甸区为研究区域,从数量、质量、空间格局等3个方面系统诊断了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退化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基于生态源地的识别,并以土地覆盖类型、距离水源距离、植被覆盖度、坡度、高程等5种因子构建生态阻力面,通过最小阻力模型识别潜在生态廊道,进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综合生态系统问题诊断与生态安全格局需求,系统地辨识出了武汉市蔡甸区的生态保育区、自然修复区、人工修复区和生态廊道建设区。结果显示,共提取出1 901.52 hm2林地和水体作为生态源地,识别出18 168.12 m潜在生态廊道。从生态保育、自然修复、人工修复、生态廊道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995.
基于田块尺度采集农田表层土壤样品120件,采用绝对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受体模型与地统计学分析对研究区域内As、Cd、Cu、Cr、Mn、Ni、Pb和Zn这8种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进行解析,利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As、Cd和Cr点位超标率分别为61.83%、90.83%和92.52%,土壤重金属Zn、Cu、Cr和Ni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占比在80%以上)。土壤中Cd、Cr和Cu含量空间分布格局呈东南部较高、中部次之、西北部较低的趋势,而Mn、Ni、Pb和Zn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此相反。APCS-MLR模型表明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As、Cr、Cu和Ni的来源以自然源为主,占比分别为39.34%、47.32%、44.53%和50.23%; Pb、Zn的来源以工业活动源和交通源为主,占比分别为31.93%、30.53%和23.36%、22.17%; Cd的农业活动源占比为53.63%。土壤pH与有效态As、Cd、Cu和Ni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土壤有机质与有效态As、Cd和Cr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地累积指数显示土壤Cr总体处于中、重度污染水平,其次是Cd;生态危害指数也表明Cr和Cd是主要生态危害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5.20~41.12和11.56~113.35。总体来看,研究区域Cr和Cd污染较为严重,存在潜在风险,应采取安全利用和修复等措施,降低其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物元模型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物元分析方法应用到土壤质量评价研究中,以土壤质量等级、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构造物元,通过建立模型的经典域、节域、权重集和关联度函数,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系数,并根据计算出的综合关联度来实现对各土壤样本的质量等级综合评判与排序。模型被应用到松花江地区21种土壤样本的质量等级评价与排序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7.
在建立植物生态生理模型(如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数理模型)的过程中,气温、太阳辐射、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日变化及瞬时资料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根据常规台站的日常观测资料,建立了气温、太阳辐射、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日变化的数理模型。并应用实测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1)描述气温日变化的正弦-指数模型通常其模拟结果不甚理想,但通过引用最高温度的时间延迟参数及惯性系数,可增加模拟结果的准确性。(2)根据日平均风速资料,应用两条正弦曲线模型可模拟的日变化及瞬时值,并可根据具体地点,确定日最小风速及两条正弦曲线的起至时间。(3)根据测量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值以及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值等,可准确地模拟太阳辐射的日变化;(2)根据日平均风速资料,应用两条正弦曲线模型可模拟的日变化及瞬时值,并可根据具体地点,确定日最小风速及两条正弦曲线的起至时间.(3)根据测量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值以及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值等,可准确地模拟太阳辐射的日变化;(4)根据露点温度和气温常规资料可准确模拟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如果区域参数已知或被正常估计,上述方法可得到较为理想的气象要素日变化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998.
黄土高原地区EPIC模型数据库组建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在简要介绍土壤侵蚀和生产力影响估算模型EPIC的结构和功能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组建黄土高原EPIC模型逐日气象要素、土壤剖面理化性状和作物生长参数数据库的方法,并简要介绍了EPIC模型中田间耕作措施参数、肥料特性参数和径流曲线代码的有关情况,为EPIC模型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农田精确施肥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采用GIS组件Mapobjects,以作物管理知识模型为智能决策支撑,将GIS、GPS和模型进行耦合与集成,建立基于田区作物产量、土壤养分和苗情监测的农田精确施肥决策支持系统。本系统可接受GPS信号、录入与修改属性数据,查询和分析农田信息的时空差异,生成基于田区差异的肥料运筹和播种密度处方。系统在南京六合水稻示范区进行了模拟应用。结果表明,该区在产量提高的同时,施氮量由采用农户常规管理220 kg·ha-1减少为183.4kg·ha-1,在空间尺度上,既有效补充了严重缺氮的地块,也避免了在不需再投或只需少投  相似文献   
1000.
家族制制约着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促进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加快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一方而,必须改革产权制度,实现自然人产权制度向法人产权制度的转变;另一方而,必须改革管理制度,实现投资人管理模式向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