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8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5篇
  54篇
综合类   14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对2012年12月4日秦岭北麓关中平原部分地区逐小时气温变化分析,发现12月4日关中平原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气温日变化异常过程,西安城区4日上午中度强度的雾霾天气抑制了其局部大气的升温幅度,是4日白天西安城区气温升幅缓慢的原因;西北路冷空气到达关中前下沉增温及秦岭地形阻挡引起的大气压缩增温效应是19:00~21:00关中部分地区出现温度异常升高的主要原因;与周边区县相比,西安城区城市热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2.
关中地区大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及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量施氮是关中地区大蒜生产的突出问题。构建针对关中地区主栽大蒜品种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进行氮素营养诊断和调控,对大蒜减氮稳产十分必要。基于2 a的大田试验,选用关中地区2个代表性主栽大蒜品种(苍山和改良蒜),设置施氮水平0(N0)、60(N60)、120(N120)、180(N180)、240(N240)、300(N300)kg/hm2(基追比4:4:2),分析不同施氮水平对地上部干物质和植株氮浓度的影响,分别构建了2个品种大蒜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结果表明:关中大蒜地上部临界氮浓度与最大干物质符合幂函数关系。使用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构建的氮营养指数模型对各处理氮素营养状况进行诊断,N240处理的氮营养指数接近于1,且可以获得最大的地上部干物质和相对产量。同时,氮营养指数与相对地上部干物质、相对产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240 kg/hm2可以作为关中地区大蒜施氮量的重要参考,该研究构建的大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和氮营养指数模型对于大蒜的氮素营养诊断和精确施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3.
陕西关中灌区冬小麦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给陕西关中地区小麦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2006-2008年在陕西关中灌区进行了多点冬小麦"3414"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冬小麦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相对产量的相关性,并依此确定土壤养分等级和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关中灌区小麦田土壤碱解氮含量等级可划分为低(<60 mg/kg)、中(60~100 mg/kg)、高(100~120 mg/kg)和极高(>120 mg/kg);速效磷含量可划分为低(<10 mg/kg)、中(10~30 mg/kg)、高(30~45 mg/kg)和极高(>45 mg/kg);速效钾含量分为高(100~165 mg/kg)和极高(>165 mg/kg).当土壤碱解氮含量处于低、中、高等级时,氮肥推荐用量分别为155~175、135~155、125~135 kg/ha,极高等级的推荐施氮量未能确定;当土壤速效磷含量处于低、中、高和极高等级时,磷肥(P2O5)推荐用量分别为120~140、90~115、70~90和60~70 kg/ha;当土壤速效钾含量处于高和极高时,钾肥(K2O)推荐用量为50~80和15~35 kg/ha.  相似文献   
44.
针对陕西关中一年两熟地区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冬小麦传统翻耕技术为对照,研究了裸地深松间隔年限,裸地与覆盖旋耕,覆盖深松深度,裸地与覆盖免耕,传统与秸秆还田翻耕5种类型10种耕作关键技术对农田土壤环境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季作物的农田土壤环境理化性状,在裸地深松间隔年限三技术中,均以隔年深松各方面表现较好;在裸地与秸秆覆盖旋耕两技术中,均以秸秆覆盖旋耕各方面表现较好;在秸秆覆盖深松深度两技术中,均以秸秆覆盖深松各方面表现较好;在裸地与秸秆覆盖免耕两技术中,均以秸秆覆盖免耕各方面表现较好;而在翻耕两技术中,均以秸秆还田翻耕各方面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寻李树遥感辨识的最佳时相与方法,为关中地区以及其他果区的李树遥感监测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方法 】文章以关中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6种地物样地的感兴趣区数据,采用反射光谱及其差分序列对比与分析、光谱距离法、图像增强处理与分析法、图像差值与比值法、光谱指数法、光谱指数变化分析法和辨识方法优化组合7类方法,探究李树遥感识别并对辨识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 】(1)李树遥感辨识的最佳时相为盛花期;(2) R660/R555阈值法对盛花期的李树具有较强的辨识效能;(3)两指数(NDVI3-19与R485+R555)阈值联用法可以较高精度将盛花期的李树与同时期的梨树、冬小麦、冬油菜、撂荒地予以区分,但是该方法难以将李树与其他10种果树精确区分;(4)三指数(R660/R555、NDVI3-19与R485+R555)阈值联用法可将盛花期的李树与同时期除撂荒地以外的其他地物予以精确区分,但是该方法对李树与撂荒地的区分精度依然不够理想;(5) NDVI10-19阈值法可将10月中旬的李树与撂荒地精确区分;(6)四指数(R660/R555、NDVI10-19、R485+R555与NDVI3-1...  相似文献   
46.
综合评估退耕还林效益是工程持续推进的重要依据。基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和关中平原2000-2015年退耕还林现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加乘综合法,从生态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政策响应三方面定量分析陕北和关中退耕还林综合效益。陕北和关中的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走势基本一致,呈现稳定上升态势,从2008年开始效益值为正,2000—2005年效益值连年上升,2006年略微下降,之后效益增长显著。最大值出现在2012年分别为0.2669和0.2008。退耕成果逐渐显现,开始享受退耕带来的益处。  相似文献   
47.
气候变化背景下陕西关中西部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关中西部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规律,选用宝鸡市11个气象站1961—2010年温度、降水等气象资料,应用Tuynthwhite Memoral模式计算分析宝鸡地区作物气候生产力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关中西部气候生产力呈递减趋势;年及各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气候暖干化使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以35.69 kg/(hm2·10 a)的速率波动下降,降水是主要限制因子;气候生产力利用率平均为34.8%,作物生产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未来气候情景下,“暖湿型”气候对区域作物生产最有利,平均增产幅度8.5%~22.5%,而“冷干型”气候对作物生产最不利,平均减产幅度为5.7%~20.8%。  相似文献   
48.
以大叶黄杨为试验材料,探究了在关中地区进行扦插繁殖时,不同扦插季节和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以完善大叶黄杨的繁殖方法,更好地应用于园林植物的繁殖上。试验结果表明:冬季比夏季扦插成活率高,其中夏季扦插的枝条成活率为60.4%、冬季为88.2%,冬季比夏季扦插的枝条成活率提高46.0%;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中,100mg/L IBA处理的扦插成活率明显高于100mg/L NAA和4mg/L 2,4-D处理,其中IBA浓度为100mg/L时处理效果最优,成活率达92.2%,其次是4mg/L 2,4-D处理,成活率达86.8%,100mg/L NAA处理的生根率相对较低,成活率达80.6%,但均达到了80%以上,都比空白对照的成活率(73.2%)高。试验结果揭示了季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叶黄杨繁殖的影响,可为大叶黄杨的营养繁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9.
基于MOD16的关中地区实际蒸散发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型MOD16遥感数据集,在产品数据精度验证的基础上,利用GIS与RS技术统计分析关中地区2000—2012年间实际蒸散发(ET)时空演变特征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蒸散差异。结果表明:(1)MOD16-ET在关中地区数据精度良好,验证相对误差和相关系数分别为10.38%和0.69;(2)关中地区多年ET均值为520.05 mm·a-1,空间分布大致呈西南-东北递减的三级阶梯格局,四季ET空间分布与多年平均情况基本一致。(3)ET空间分布受地表覆盖类型影响显著,各地类蒸散强度排序依次为林地(623.67 mm·a-1)草地(504.51 mm·a-1)园地(460.86 mm·a-1)农田(448.89 mm·a-1)裸地(408.77 mm·a-1);(4)关中地区ET年际变化趋势以0.87 mm·a-1的速率增加,空间分布呈东部减小西部增加的趋势,其中春、夏季变化区域面积比例较大且以增加趋势为主,秋、冬季节绝大部分地区ET年际变化不甚明显。关中地区年内各月ET大致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蒸散量主要集中于夏季。  相似文献   
50.
土壤质地判定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并具有模糊性的评判问题,宜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以卡钦斯基土壤分类标准为基础,采用岭型隶属函数,运用加权平均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关中地区4个剖面30层的全新世黄土粒度实测数据进行土壤质地的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在所测的4个剖面中,马兰黄土(L_1)、淀积层(C_k)和全新世黄土(L_0)这3个土层判定的土壤质地类型是相同的,因而不具有指示意义.存在土壤质地差异的是全新世古土壤(S_0)、风化淋滤黄土(C_1)和现代表土(T_s)这3个层位,其中S_0和C_1层位还表现出自东向西,土壤质地类型由重壤变为中壤和由中壤变为轻壤的方向性,而Ts层位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变化方向不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