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2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林业   744篇
农学   178篇
基础科学   57篇
  497篇
综合类   999篇
农作物   118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146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盆栽条件下,对5个种源沙柳进行了水分胁迫处理,在不同干旱阶段对苗木叶水势、土壤含水率、蒸腾速率、光合速率等气体交换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柳属于亚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叶水势随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下降,变化趋势可用双曲线方程y=a b/x(0.389 0<a<0.520 3,8.906 6<b<11.466 9)拟合,其中民勤种源沙柳的双曲线方程中b值最低,为8.91,表现出较强的耐旱特性.在正常水分供应条件下,榆林种源沙柳的光合速率为23.89 μmol/(m2·s),水分利用效率为3.44 μmol/mmol,表现出很强的光合生产能力.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各种源沙柳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民勤种源沙柳的增加值最大,为0.75 μmol/mmol,表现出了较强的抵抗干旱的能力,而榆林种源沙柳对水分亏缺则非常敏感,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都急剧下降.这充分表明在水分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榆林种源沙柳具有最大的光合生产潜力;而当遇到干旱胁迫时,民勤种源沙柳则表现出极强的维持体内水分平衡的能力,是5个种源中最耐旱的种源.  相似文献   
32.
CO2浓度倍增和土壤盐胁迫对藜麦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可精准调控CO_2浓度的人工气候室,设置2个CO_2浓度(常规组:400μmol/mol和倍增组:800μmol/mol),同时设置2个NaCl胁迫浓度(对照组NaCl浓度为0;盐胁迫组400 mmol/L NaCl),探讨CO_2浓度倍增和土壤盐胁迫对藜麦生长、生理、叶片离子含量、叶片光合特性和内禀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CO_2浓度倍增显著提升藜麦光合速率、降低藜麦气孔导度,提高藜麦内禀水分利用效率,从而增加藜麦产量。但是,在CO_2浓度倍增处理下,随着藜麦生长,光合速率提升幅度逐渐缩小,藜麦产生光合适应现象。此外,在盐胁迫下,与CO_2浓度常规组相比,CO_2浓度倍增最终(63d)降低藜麦叶片Na+浓度达42%,增加藜麦叶片K+浓度达26%,有效调控藜麦叶片中离子平衡,表现出明显的吸K+排Na+的现象。同时,CO_2浓度倍增促进藜麦渗透调节,有效调控藜麦叶片水分运动,增加细胞含水率,降低叶片溶质势和水势,提高压力势,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此外,藜麦内禀水分利用效率与藜麦叶水势、溶质势,光合速率和K+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CO_2浓度倍增调控作物耐盐性的生理机制,为应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背景下土壤盐碱化问题,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添加秸秆对不同有机含量土壤酸度及缓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向低(LSOM)、中(MSOM)、高(HSOM)及去除(RSOM)有机质土壤中添加玉米秸秆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秸秆添加量对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酸度及缓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恒温培养150天后,土壤pH、交换性盐基离子、CEC和盐基饱和度的含量均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交换性H+、交换性Al3+含量均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秸秆添加量为10~15 g/kg时,LSOM处理中土壤pH增幅、交换性Al3+及交换性H+含量减幅最大;秸秆添加量为15~20 g/kg时,在MSOM和HSOM处理中土壤pH增幅及土壤交换性Al3+、交换性H+含量减幅最大;且HSOM处理添加秸秆后对降低土壤酸度效果最好。土壤中添加秸秆后可明显提高土壤酸碱缓冲能力,且土壤对加碱侧表现出的缓冲区间比酸侧明显;土壤的缓冲容量随秸秆添加量增加而升高,且HSOM处理对酸碱缓冲能力 > MSOM处理 > LSOM处理 > RSOM处理。  相似文献   
34.
控释肥残膜对小麦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控释肥树脂残膜对土壤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采用小麦池栽试验研究了控释肥树脂残膜对土壤有关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肥树脂残膜使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相对增加了19.01%~62.87%和17.03%~132.39%,土壤脲酶、转化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7.39%~85.71%、31.77%~158.40%、35.14%~189.47%,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明显影响。施肥处理(施肥不施残膜和施肥施残膜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转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但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控释肥树脂残膜施用量在90~360g/m2 范围内,对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有关土壤酶活性没有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5.
耕地棕壤酸碱缓冲性能及酸化速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辽宁省耕地棕壤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酸化趋势明显,pH整体平均值从第二次普查时期的6.42降至5.73。对辽宁省4个典型地区(昌图、沈阳、瓦房店、清原)的耕地棕壤耕层(0-20cm)缓冲性能、酸化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酸碱缓冲容量变幅为29.66~39.87mmol/kg.pH unit,其中辽宁北部和中部地区酸碱缓冲容量明显高于辽南和辽东地区。酸化速率以辽南地区下降速率最快,其值为2.69H+kmol/(hm2.a),而速率最慢的地区为辽东,其酸化速率为1.44H+kmol/(hm2.a)。土壤初始pH、阳离子交换量、颗粒组成及有机质含量均是影响酸碱缓冲容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北部和中部质地以粉(砂)壤土为主,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及粘粒含量均高于南部和东部地区,因此缓冲性能也较强。施肥及其他人为因素对辽宁耕地棕壤酸碱缓冲容量及酸化速率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6.
采用批平衡吸附试验法,研究了磺胺嘧啶在黑土及其不同粒径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磺胺嘧啶的吸附不同程度地偏离线性模型,但均可用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进行良好地线性拟合。黑土(〈0.2mm)及其不同粒径(粘粒:〈0.002mm、粉粒:0.002~0.02mm、砂粒:0.02~0.2mm)的Freundlich容量因子Kf值分别为29.6、53.1、32.9L.kg-1和21.6L.kg-1,说明磺胺嘧啶在黑土及其不同粒径中的吸附行为存在差异。将吸附参数Kf进行碳标化处理后,Koc值除粉粒外,其他基本一致。随着溶液pH的持续增加(1.0~10.0),黑土及其不同粒径中的磺胺嘧啶的吸附参数lgKf呈现先急剧降低然后稍微回升的趋势,由此推测,阳离子交换作用可能是磺胺嘧啶土壤吸附的重要机制。过氧化氢处理去除土壤有机质后,黑土的Kd值从1.92L.kg-1降为1.22L.kg-1,磺胺嘧啶的吸附量由16.5mg.kg-1降低到11.2mg.kg-1,说明有机质含量也是影响磺胺嘧啶吸附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7.
Assessing the nutrient status of low-input, low-fertility desert soils poses some unique challenges. Commonly used soil analysis procedures and resin capsules generally assess nutrient status of fertile agricultural soils. Ion-exchange resin capsules (Unibest Company, Bozeman, Mont.) provide a viable alternative.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effectiveness of resin capsules to extract low levels of nutrients applied to native soils. Loamy sand and sandy clay loam desert soils from Utah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s of four rates of nitrogen (N) as ammonium nitrate (34–0–0), three rates of phosphorus (P) as phosphoric acid (0–72–0), and two rates of iron sulfate (FeSO4·7H2O) and zinc sulfate (ZnSO4·7H2O) (include an untreated control). Each soil treatment was implanted with a resin capsule placed into either 250 or 1000 cm3 of soil after addition of water equivalent to 50% field capacity and incubated for either 60 or 120 days at 25 °C. After the appropriate incubation time, capsules were washed and extracted using 2 M hydrochloric acid (HCl), and the extract was used to measure iron (Fe), ammonium (NH4)-N, nitrate (NO3)-N, sulfur (S), and zinc (Zn). Conventional soil tests were completed on incubated soils (60 or 120 days). Resin capsules reflected NH4-N and P fertilizer applied at low rates in the loamy sand but not in the sandy clay loam. Neither Fe nor Zn application was reflected in resin capsules, but the accompanying S was clearly quantified. In comparison to conventional soil test procedures, resin capsule NH4-N was clearly a better indicator than KCl-extractable NH4-N; resin capsule NO3-N was effective, but not as good an indicator as water extraction; and resin capsule P was reflective of soil applied P in loamy sand but not in sandy clay loam, whereas sodium bicarbonate was effective in both soils. Resin capsules show promise for use in low-input conditions, but ad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interactions in variable soils is needed.  相似文献   
38.
为明确外来植物生理生态学性状及其与其强入侵性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野外原位气体交换参数测定的方法,分析了菊科入侵植物豚草、三裂叶豚草与其共生本地植物紫菀光合特性和叶片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豚草、三裂叶豚草、紫菀3种植物的光饱和点(LSP)均高于800μmol·m~(-2)·s~(-1),且两种入侵植物的LSP显著高于紫菀,表观量子效率(AQY)则显著低于紫菀;3种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大小顺序为豚草三裂叶豚草紫菀,其中,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P_(nmax)分别比紫菀高出151.28%、82.80%,且差异显著。两种入侵植物的比叶面积(SLA)、叶片的单位质量氮含量(N_(mass))、叶片单位质量磷含量(P_(mass))、光合能量利用效率(PEUE)、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均显著高于紫菀,但3者叶片单位质量建成成本(CC_(_(mass)))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辽宁的两种菊科入侵植物相对于本地共生种来说有着较高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片特性指标,且其光合特性和叶片特性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在这些菊科入侵植物有着更高的P_(nmax)、PNUE、PEU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光合特性指标和能量利用指标,使得入侵植物能够更有效地捕获和利用环境资源,成为其得以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9.
为高效利用美国豆芋花皂苷类化合物,以皂苷得率和纯度为指标,研究美国豆芋花总皂苷的提取工艺及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并对制备的美国豆芋花总皂苷的抗氧化及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豆芋花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90%乙醇,料液比1∶20,温度70℃,提取时间2 h。得到的提取物石油醚脱脂后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D-101大孔树脂吸附柱纯化的工艺为上样皂苷质量浓度1 mg·m L~(-1),上样量40 m L·g~(-1)树脂,洗脱剂为80%乙醇(pH值6),洗脱剂用量4 BV(树脂柱体积)。制备的美国豆芋花总皂苷样得率4.24%,纯度达65.35%,比粗提物(纯度15.27%)提高了约3倍;抗氧化性能(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IC50值分别为51.08、29.24μg·m L~(-1))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IC50值为83.62μg·m L~(-1))也均优于粗提物(清除DPPH、ABTS自由基IC50值分别为286.51、69.92μg·m L~(-1),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浓度(IC50)值为1 043.57μg·m L~(-1)),表明该工艺可用于高活性美国豆芋花总皂苷的富集和纯化。此外,美国豆芋花总皂苷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类型为竞争型抑制,抑制常数为49.68μg·m L~(-1)。本研究结果为开发具有降血糖功能的医药中间体或功能性食品提供了新资源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0.
研究了啤酒花CO2萃余物中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为1∶30,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90 min,在该提取条件下总黄酮质量分数为62.7 mg/g;经饱和的水正丁醇溶液萃取,可得到纯度为20.3%的黄酮提取物;经聚酰胺树脂分离纯化,可得到总黄酮纯度为62.2%的提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