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1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林业   190篇
农学   303篇
基础科学   175篇
  1392篇
综合类   2743篇
农作物   101篇
水产渔业   175篇
畜牧兽医   106篇
园艺   96篇
植物保护   6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452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346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消落带土壤重金属Cu、Zn、Cr、Ni的含量特征进行了评价,并同时对其在消落带上的影响因素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Zn、Cr、Ni在消落带上的含量分别为28.69,126.03,57.20,27.91mg/kg。相关分析表明,Ni、Cr、Cu的含量明显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其中,有机质、粗黏粒和黏粒均与Ni、Cr、Cu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粉粒与Cr、Cu呈显著正相关,砂粒与Ni、Cr、Cu均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r、Ni主要受粗黏粒含量的影响;Cu主要受砂粒含量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Cu、Zn、Cr、Ni在消落带不同区段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呈从上游到中下游逐渐增大,下游又有所下降的趋势,其在消落带不同高程上分布的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2.
植物根系分泌物对污染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佳  涂书新 《核农学报》2010,24(6):1320-1327
根系分泌作用是植物实现对外交流的重要形式,研究根系分泌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是明确植物环境适应性机制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植物根系分泌物对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的响应特点,分析了根系分泌物应对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胁迫的机制,对污染胁迫下根系分泌作用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并讨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3.
养殖场鸡粪在蔬菜上的合理安全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以不同方式施用生物有机肥、腐植酸和集约化养殖禽畜粪肥等对菜心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适用于集约化菜地的禽畜粪合理施用技术。设无机肥、生物有机肥、腐植酸、鸡粪和复合芽孢杆菌等不同组合处理,进行连续六茬菜心田间试验,研究比较不同处理对菜心产量、品质、大肠杆菌群数量和重金属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六茬3000 kg/hm2鸡粪+复合芽孢杆菌处理菜心产量均为最高且均显著高于单施无机肥处理,复合芽孢杆菌堆沤鸡粪处理产量次之。所有处理间可溶性糖与维生素C含量变化均未表现出明显规律,鸡粪+芽孢杆菌处理除第一茬外的其它五茬菜心亚硝酸盐含量和大肠杆菌群数量均较低。六茬菜心Cu、Zn和As含量均没有明显差别且未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在施用无机肥基础上配施适量重金属含量低于我国肥料重金属限值的鸡粪,并在菜心生长过程中淋施复合芽孢杆菌,不但提高菜心产量,而且保障菜心品质安全,是集约化养殖禽畜粪肥在集约化菜地的合理安全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84.
南洞庭湖洲垸土壤中四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董萌  赵运林  雷存喜  彭晓赟 《土壤》2010,42(3):453-458
对南洞庭湖10个洲垸地点的土壤进行了4种重金属Cd、Pb、Cu、Sb含量的测定与分析,并运用地积累指数法对每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Cd的污染普遍较为严重;重金属Pb未达到明显的污染水平;重金属Cu的污染程度虽较轻,但需控制其发展;重金属Sb在某些地点污染较严重,其分布规律呈现较强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85.
海南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地统计学方法,对海南岛农用地中的Hg、Cd、Cr、Pb和As 5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未超过国家环境质量2级标准(GB15618-1995);Hg、Cd、Cr和Pb含量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符合指数模型,Hg和Pb空间相关程度弱,显示出其含量受成土因素的影响较大;As含量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符合高斯模型;Cd、Cr和As空间相关程度中等,显示出其含量受外源污染的影响较大;运用Kriging插值方法得出海南岛该5种土壤重金属的插值梯度分布图,海南岛外源性重金属污染在工业区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6.
污泥农用对土壤和作物重金属累积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以3 a定位试验为基础,比较3种不同处理的污泥肥料(消化污泥、污泥堆肥及污泥复混肥)农田施用下土壤养分、土壤和作物籽粒中Mn、Cu、Zn、Pb、Cd 5种重金属的积累以及作物产量的变化情况,以阐明污泥农用对土壤及作物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污泥肥料提高了土壤中氮素和有机质的含量;与空白和普通化肥处理相比,3种污泥肥料增加了土壤中Mn和Cu的含量,而对土壤交换态重金属含量没有显著影响;3种污泥处理均增加了小麦籽粒中Zn的含量;相对普通化肥处理,3种污泥肥料处理对小麦和玉米产量均无显著影响。合理施用污泥肥料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污泥肥料施用对土壤重金属有一定累积效应,但短期施用对土壤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87.
成都平原土壤重金属区域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GPS野外定点调查取样197个,用于成都平原农田土壤重金属Cd、Pb、Cr、Hg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研究。与20年前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广汉、新都、邛崃土壤Cd含量上升最为明显,分别增加了1、1.3和2倍;Pb则以新津、德阳、广汉、新都增加最多,达1.1~3.3倍;Cr、Hg含量变化不大。Kriging空间插值分析表明,除Cd含量表现为东北-西南向逐渐降低外,其余元素的空间变化特征不明显,但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应用地质累积指数法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结果表明,近50%的土壤Pb、Cd含量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以Pb最为明显。Pb污染级别为1~4级,重点污染区域为新都、广汉、新津、德阳等地;Cd污染级别虽小(1~2级),但污染范围较大,主要分布在新都、德阳、广汉、双流、新津、彭州等地;仅有少部分样点受到Cr、Hg污染。  相似文献   
88.
低分子有机酸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解吸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柠檬酸、草酸、酒石酸和苹果酸对矿区土壤中重金属Pb、Cd、Cu和Zn的解吸行为,并探讨了介质pH值对其解吸土中重金属的影响。振荡解吸试验结果表明四种低分子有机酸对供试污染土壤中Pb、Cd、Cu和Zn都具有一定的解吸能力。由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较低,各重金属的解吸率都不高。在对Pb和Cd的解吸中,各低分子有机酸能力大小顺序为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草酸;Cu的解吸顺序为柠檬酸>草酸>酒石酸≈苹果酸;Zn的解吸顺序为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草酸。低分子有机酸随浓度的增加,其解吸能力提高。低分子有机酸对重金属的解吸量随pH值的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89.
大豆秸秆生物炭对铅锌尾矿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空心菜的方法,研究了大豆桔杆生物炭对铅锌尾矿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污染土壤中Cu、Zn、Pb和Cd含量分别为50,400,1 119,3.4mg/kg。结果表明:土壤无论是否受到铅锌尾矿污染,添加3%生物炭(w/w)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H;3%生物炭能够抑制铅锌尾矿污染导致的土壤pH降低。大豆桔杆生物炭对尾矿污染土壤和未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的影响不同,与未污染土壤相比,3%生物炭的钝化作用不能抵消铅锌尾矿污染导致的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增加。铅锌尾矿污染抑制空心菜生长;施加3%生物炭可以消除铅锌尾矿污染对空心菜生长的抑制作用。生物炭显著降低污染土壤空心菜根部重金属含量,而对地上部分的影响,不同元素表现出不同的特点;3%生物炭能够阻控铅锌尾矿污染土壤中Cu、Zn、Pb和Cd向空心菜地上部迁移富集。大豆桔杆生物炭对空心菜吸收重金属的影响,在铅锌尾矿污染土壤和未污染土壤上表现不同,存在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以及由于生物炭提高空心菜生物量所产生的稀释作用。在研究设置条件下,与未污染土壤相比,从空心菜生物量和可食部分吸收重金属含量来评价,施加3%大豆桔杆生物炭可以修复铅锌尾矿导致的土壤污染。  相似文献   
90.
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对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研究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在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中的变化,本文用Illumina H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苏南地区某金属冶炼厂和加工产业区的重金属污染水稻土的真菌群落结构,发现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对水稻季土壤真菌丰度和群落结构均有显著影响。经过真菌主成分分析发现,PC1影响因素对样品处理差异的贡献率是35.96%,PC2影响因素对样品处理差异的贡献率是21.48%;通过真菌冗余度分析发现,重金属Pb和Cu污染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显著;通过对真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表明,重金属污染会显著降低敏感真菌的丰度,如被孢霉属相对丰度最高降低了87.50%、木霉属最高降低了99.46%、离壳菌属和菇属最高降低了100.00%,同时耐性真菌的相对丰度会提高,如类球囊霉属的相对丰度最高增加了98倍、四枝孢霉属最高增加了56倍、根囊壶菌属最高增加了2.62倍。综上所述,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对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且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抗逆真菌相对数量和种类显著增加,敏感真菌的相对数量急剧减少,真菌群落结构随着重金属污染程度增加进一步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