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7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篇
  29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81.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探讨农地转出行为与农户生计资本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农户可持续生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了土地转出视阈下农户生计资本测度的指标体系,利用CFPS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分析农地转出户与非转出户的生计资本状况,探讨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类家庭的生计资本水平总体均不太高,农地转出户的生计资本总值略小于农地非转出户。其中,农地转出户的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水平明显高于农地非转出户,而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存量均低于农地非转出户,特别是自然资本的差异比较明显。农地转出行为对农户的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均造成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农户的金融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此外,农户的生计资本还受到家庭因素和社区因素等特征变量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非农就业机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强化农地转出户生计资本,促进其生计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2.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impact of ecotourism on livelihood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periphery of Amboseli Biosphere Reserve in Kenya. Ecotourism initiatives that have been introduced by Porini Ecotourism, a private investor, are benefiting Eselenkei Group Ranch in terms of income, improved infrastructur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exposure. Over US$5000 is received annually as land rent, gate fee and bed charges. Twenty‐six Maasai men are employed for the upkeep of project facilities. The community's capacity to facilitate resource‐related conflicts has improved following support from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 An expanding livelihood base is reducing local vulnerability to disaster and people–wildlife conflicts. The numbers of resident wildlife species in the conservation area have increased due to regeneration of woody species and reduced frequency of livestock. Despite the achievements, ecotourism is threatened by cultivation. The latter is jeopardizing conservation efforts, as the area frequented by wildlife is being lost and people–wildlife conflicts intensified. Another dilemma is that the Eselenkei community is not effe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ecotourism a situation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inadequate management and negotiation skills in the group ranch committee. The latter requires leadership and microenterprise management skills if earnings from ecotourism are to be effectively invested in alternative sources of livelihood, to reduce current and potential conflicts. There is also need to build the community's capacity for the promotion of activities that compliment ecotourism. Frequent breakdown of community boreholes lead to dependence on the conservation area for water during prolonged drought, intensifying conflicts between livestock and wildlife.
  • 1 Referring to low‐impact nature‐based tourism packages that benefit local communities and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while helping to conserve the resource base (Kenya Wildlife Service (KWS), unpublished report, 2001).
  •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3.
    大渡河上游生计方式的时空格局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该文以大渡河上游壤塘县、马尔康县和金川县为例,在野外考察、农户调查、历史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手段,研究了该区1950~2000年生计方式的时空格局和1967~200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河谷区、中山区、林区和牧区,居民生计方式的演变具有不同的特点。随着生计方式的演变,大渡河上游具有多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1980年代以后,该区不同地带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具有显著的差异,居民对环境退化具有不同的响应方式。该研究还表明,生态脆弱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重建的关键在于改变居民的生计方式,促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84.
    王成超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315-319
    针对生态系统的恢复问题,本文以鲁中南沂蒙山区B村为案例,采用田野调查和对比分析方法,对该村农户生计行为变迁过程及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生计行为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态系统的变迁规律及结果;而21世纪初期以来该村农户生计行为本地非农化主要是社区增权的结果,但农户生计方式的变迁具有一定的时滞性;最后,提出需要对当前人地系统科学的普同性的解释范式需要反思,避免西方社会的“文化霸权”在中国的蔓延。  相似文献   
    85.
    为了解农村信息化建设对农户生计改善的影响,基于对宁夏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的9个县的628户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户的网络信息利用行为特点,研究了农民的生计改善与信息化的关系。结果显示,农村信息化建设影响了农民的生计,增加了农民受教育与培训的机会,改善了医疗和健康状况,丰富了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收入。基于当前农户的利用行为特点,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陕北生态脆弱区农民环境感知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解决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对榆林市靖边县288户农户进行参与式调查,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陕北生态脆弱区农民环境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3个内生变量之间存在显著且重要的路径关系。感知对意识的路径系数为0.50(t=3.31),感知对行为的路径系数为0.59(t=3.35),意识对行为的路径系数为0.59(t=2.82)。[结论]农民对于区域环境变化的感知度较高,满意程度较低,农民的居住时间、受教育程度、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是影响其环境感知、意识和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7.
    运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东段不同类型农牧户的生计现状按居住区海拔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不同类型农牧户的生产经营方式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改善现状的途径。结果表明:纯牧区优质草地资源短缺、牧草质量差、生产方式单一;纯农区耕地资源贫乏,家庭中年龄结构偏大,文化水平低;半农半牧区生态尤为脆弱,农牧户生产资料缺乏,农牧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获得的优惠政策少,面临的生存压力最大。通过生计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农牧交错区建设饲草料基地和养殖小区,吸收农区秸秆饲草资源,冷季引入家畜进行异地育肥的"农牧互补"模式;在暖季开展生态旅游、畜产品深加工或技术型农业等生态畜牧业和服务业。转变交错区的生态与传统产业的劣势,发挥其区位与信息流的优势,通过生计的多样化与互补性,改善农牧交错区农牧民生计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88.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日益增长.农民在失地后,生活保障出现问题,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失地农民生活陷入困境的原因以及生活保障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的2种途径:一是严格征地制度,明确界定公益用地;二是改革土地征用补偿办法,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9.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周边社区农户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态度是决定自然保护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浙江与陕西2省8个自然保护区周边24个社区,192个农户生计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在对保护区管理和农户生计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Ologit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保护区管理、农户生计状况对农户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对周边社区提供就业帮助和建立针对社区的补偿机制,有助于提高周边农户支持意愿,但目前的社区共管和旅游开发等对周边社区农户支持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在当前周边社区农户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薪柴为主的情况下,农户能源消费水平越高对自然保护区发展支持程度越低;农户收入水平对支持态度的影响与预期判断相悖,但实际作用有限。建议进一步完善社区共管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共管模式的效果;建立多元长效补偿渠道,改善农户生计方式,降低周边社区农户对自然保护区的直接依赖。表6参16  相似文献   
    90.
    以可持续生计框架为研究基础,失地农民的生计资产为框架核心,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对失地农民的生计资本状况和生计策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力资本中,年龄和受教育年限对失地农民选择以创业为主的生计策略有显著影响;在社会资本中,婚姻状况、经常联系的朋友个数和可以借款的人数与失地农民选择以创业为主的生计策略呈正相关关系;在金融资本中,家庭总收入是影响失地农民选择以创业为主的生计策略的重要因素。在控制变量中,原房屋是否拆迁与失地农民选择以创业为主的生计策略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