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0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55篇
基础科学   7篇
  8篇
综合类   217篇
农作物   12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短季棉早熟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分析和选择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9个早熟及产量性状的有关遗传参数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高强度选择可使目前推广品种(系)的丰产性和早熟性得到进一步改善;育种选择策略应从提高株铃数和衣分入手,选择第一果枝节位低、开花早、脱落少和铃不太大的类型,其中早代果枝节位严选,开花期、结铃率和衣分大群体选择,株铃数连续选择,就可实现培育出高产、早熟品种(系)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2.
采用普通小麦与天蓝偃麦草属间远缘杂种后代八倍体小偃麦(AABBDDEE)为母本,与羊草(滨麦草属)杂交,获得三属杂种后,再用普通小麦回交2 ̄3次,并对三属杂种以及回交世代中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三属杂种F1的不育性,采用普通小麦通过回交可得到克服,并且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加,结实率逐步提高;②回交后代有明显的超矮亲遗传现象;③天蓝偃麦草与羊草的抗病、大穗、多花多实等性状可直接传  相似文献   
63.
The Tibetan triple-spikelet wheat (TTSW) (Triticum aestivum L. concv. tripletum nom. nud.) is a landrace of common wheat collected from Tibet, China. It possesses a genetic stable character of triple-spikelets, and produces more than 50 spikelets and about 150 florets per spike. The plant has normal number of tillers, normal length of spikes, and well-developed seeds. The inheritance of the triple-spikelet trait in TTSW was genetically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riple-spikelet character in TTSW is controlled by two recessive genes. Therefore, we suggest designating the genes controlling this character of triple-spikelets as Ts1 and Ts2. These genes could be used for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spikelets per spike for high-yield breeding in common wheat.  相似文献   
64.
矮牵牛长柱头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闭花瓣型短柱头矮牵牛为母本,正常开放纯合型长柱头的矮牵牛作为父本,采用杂交、自交、回交方法,对不同世代的植株进行柱头长短调查统计分析,初步探讨了矮牵牛长柱头是由两对显性核基因控制的遗传,提出了转育长柱头闭花瓣型矮牵牛的遗传模式,以期获得长柱头闭花瓣型矮牵牛材料。  相似文献   
65.
甜高粱茎秆含糖量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甜高粱(Sorghum bicolor)是普通粒用高粱的一个变种。与粒用高粱相比,甜高粱育种研究进展相对缓慢,特别是茎秆含糖量高的亲本系创造比较滞后。开展甜高粱茎秆含糖量的遗传研究,对甜高粱亲本系选育及杂交种组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茎秆含糖量的评价指标入手,分别对茎秆含糖量的遗传与子粒产量及其他性状的关系、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地概括和归纳,并分析了当前茎秆含糖量研究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6.
通过抗性及感性稳定的10个自交系完全双列杂交对腐霉菌(pythiumsp)引起的茎腐病的抗性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F1的抗病性与亲本抗病性密切相关,且多偏向于感病亲本。正反交差异不明显,属于核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为不完全显性。基因加性效应大于显性效应,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抗性遗传力较高。10个玉米自交系间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7.
 对大麦突变品系 2 98113的白化颖壳和旗叶紫耳 2个色变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白化颖壳性状和旗叶紫耳性状都属细胞核遗传 ,前者是由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 ,后者是由单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 ,而且两者是独立遗传的。此外 ,试验中还发现分离群体中所有白壳植株的叶鞘基部都为白色 ,绿壳植株的叶鞘基部均为淡绿色 ,未出现重组类型。由此推知 ,白色叶鞘基部性状可能是白化颖壳基因一因多效的表现 ,也可能这 2个性状是紧密连锁的。  相似文献   
68.
用 3个棕色纤维和 4个绿色纤维的彩色棉品种与 5个常规白色棉品种配制成 11个杂交组合 ,研究彩色棉的遗传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陆地棉绿色和棕色有色纤维性状受不完全显性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69.
通过分期播种、异地播种、控光控温试验,研究了甘蓝型油菜501-8S育性的变化规律;利用501-8S与甘蓝型油菜品种(系)正反交,F1自交、回交等,研究了其育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501-8S是温度敏感型雄性不育系,属高温不育类型,日均温在12.5~17.5℃育性发生转换,光照长度对其育性无明显影响;501-8S属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其育性受一对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70.
合肥市城市道路绿化行道树配植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合肥市二环内38条道路的城市道路绿化配置模式,结果表明:合肥市道路绿化配植模式有: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和四板五带式,其中以一板二带式和三板四带式为主,分别占调查道路总数的42%和46%,二板三带式和四板五带式仅占5%和7%;行道树现有树种22种,隶属16科20属,以香樟、广玉兰、悬铃木、国槐、女贞为主。根据现状,并借鉴其它城市道路绿化配植成功的模式,依据不同的道路性质、走向、人行道宽度和断面结构,提出新的道路绿化配植模式和行道树,为今后合肥市及其周边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